无损音乐格式

David Cai

<h3>2015年,高格式音乐High-res audio (HRA) 开始进入音响发烧友的主流市场,越来越多的器材和在线音乐下载/播放服务都对它提供了支持。到底高格式音乐是什么?我们发烧友能通过它得到哪些更好的享受?哪些器材值得推荐?</h3><div>从Neil Young公司PonoPlayer音乐播放器,到索尼的Xperia Z3音乐播放器,到Qobuz等提供在线高格式音乐播放和下载服务,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此类消息发出。</div><div>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音乐行业正在从实物媒介比如CD和黑胶唱片,转移到数字化下载,比如国外的Amazon、Apple和Spotify等。当然许多在线音乐服务提供的还是压缩格式音乐,比如苹果的256kbps AAC文件,Spotify的320kbps MP3格式文件。这些压缩格式的音乐优点在于传输和下载速度快,但是牺牲很多音乐的细节和内涵。这对于普通用户足够了,但是对于发烧友来说,追求无损的高格式音乐是必然趋势。</div><div>目前能够支持高格式音乐的播放器逐渐增多,Astell &amp; Kern、LG、Samsung、Sony和FiiO都有新品推出,国内的HIFIMAN、乐图等也不乏此类产品。而国外提供优于CD品质的在线音乐服务也多了起来,比如英国的HDtracks和Qobuz等。</div><div><br></div><div>一、到底什么是高格式音乐?</div><div>实际上,对于高格式音乐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清晰,它不像高清视频的定义有非常准确的数字化指标,目前业界对高格式音乐的标准还没有达成统一。</div><div>但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说法是,高格式音乐应该具有比CD更高的采样率和更高的编码格式(bit depth),CD格式的音乐目前是16-bit/44.1kHz,而高格式音乐通常采样率高达24-bit/96kHz和24-bit/9192kHz,但也可以看到88.2kHz和176.4kHz的采样率。</div><div>采样率是音乐信号从模拟转为数码格式时每秒的采集频率,采样率越高意味着越逼近模拟信号的曲线,也意味着音乐品质越好。</div><div>此前,数字娱乐集团(Digital Entertainment Group)、消费电子协会(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 )和美国录音工业协会(The Recording Academy)曾经联系各大唱片公司制定过关于高格式音乐的一个标准:无损音乐指的是从录音阶段开始,采用比CD品质的音乐更高格式的技术手段制作的音乐。</div><div>目前有四个不同的高格式音乐的文件格式,它们均支持上述的采用频率和编码格式,这四个格式是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和ALAC (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WAV、AIFF和DSD,其中前两种格式都是经过压缩的,但是据说从理论上讲没有音乐细节丢失。DSD格式是SACD(Super Audio CD)采用的格式。WAV、AIFF和DSD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和现有的多数器材兼容。</div><div>相比WAV格式,FLAC格式可以读取音乐家和音乐标题信息,所以似乎更有发展前途,不过目前这两个标准之争也非常热闹。</div><div><br></div><div>二、高格式音乐有多好?</div><div>很显然,比起压缩格式的音乐文件,高格式音乐播放出来的音质更加出色。比如,最高品质的MP3比特率仅为320kbps,CD格式的比特率为1411kbps,而高格式24-bit/192kHz文件的该数值是9216kbps,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无论是24-bit/96k 或者24-bit/192kHz的高格式音乐都能够更加完美的重现歌手和录音工程师的原始工作。</div><div>高格式音乐文件具有更佳的音乐细节和质感,更能让聆听者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个人更加喜欢DSF格式无损音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