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929年1月10日下午,在奉天大帅府的一间密室中,气氛凝重,少帅张学良与夫人于凤至正在占卜问天。张学良手握一枚银元说:“我向上抛三次,如果正面全朝上或者全朝下,就是上天让我杀杨、常”。</h1><h1> 杨宇庭和常荫槐是奉系元老。张大帅被日本人炸死后,表面上拥戴只有27岁的张学良,背后根本不拿他当回事。很多大事杨、常自己作主,决定后叫张学良签字执行,实际上已经专权。他们父执自居,经常训责张学良。有一次在众多将领参加的高级会上,因张学良顶了常荫槐两句,常竟当场指着张的鼻子骂:“鳖犊子,你他妈懂个屁!”鳖犊子是东北话王八蛋的意思,辱骂了少帅两代人,使在场的人们都吃惊不小……</h1><h1> 话说回来,张学良拿起银元向空中连抛三次,结果都是人头一面朝上。张学良咬牙下了决心,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老绿林低估了年轻人的魄力,当晚,杨、常二人被枪毙了。</h1><h1><br></h1><h1> 张学良用来占卜的银元就是袁大头。在民国时期的中国,谁不认识?中国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头百姓都希望拥有它。</h1><h1> 关于袁大头,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前面举的就是无数历史故事中的典型一例。</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下图:袁大头银元的正面,系作者伯劳公藏品)</span></h1><p><br></p> <h1> 袁大头是袁世凯头像银币的俗称。民国三年由国民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发行国币袁大头来取代清朝末期发行的龙洋。</h1><h1> 袁大头银元正面是当时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侧面头像。此图案的祖模是意大利刻模技师鲁尔智.乔治设计刻制。鲁尔智1910一1917年在天津造币总厂任首席设计雕刻师。他刻制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鲁尔智刻制的宣统三年新龙洋银元,也是清末龙洋中最精致的。袁世凯点名让他制作自己的半身像。</h1><h1> 袁大头银元随即在天津造币总厂大量生产。由于银质上乘,国家发行,很快取得卓著信誉。</h1><h1> </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上图 袁大头背面)</span></h1><h1> 袁大头的背面是嘉禾图,由两束水稻围成圆形。这是我国自货币产生两千多年以来,第一次在钱币上出现表示农业生产的嘉禾图。这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在中国创建一个民生国家的象征。</h1><h1> 在钱币中有”壹圆”两字。是由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罗复堪先生所书。为明清宫廷所推行的”馆阁体”。写得大气磅礡,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h1><h1> 袁大头自发行以来,市场评价高,因此各地政权多有仿造。天津总厂也发行多种版别,除民国三年为最多外,还有八年、九年、十年等。各地所仿造的也有细微差别,形成了今天收藏界列举的各种版式。其中,成色、制做工艺最佳的当属天津总厂产品。价值最昂贵的是乔治.鲁尔智签字版,当年仅制造了少数样品,如今一枚可拍数十甚至上百万元。令人咋舌。</h1><h1> 私造、制假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今日钱币市场看到的袁大头,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假货,有民国时期的,更多的是近二、三十年制造的。有些用电脑制版,真银压制的,非常逼真,但无旧色包浆和岁月痕迹,内行也能识别。因而,初学之爱好者,应多看,多历炼,切忌轻信故事下手购买,以防上当。</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上图 天津厂,民十袁大头)</span></h1><p><br></p> <h1> 民国期间,军阀割据、内乱纷争,外敌入侵,战乱连年。各地军阀、地方政权和银行制造发行的钞币种类不计其数。其行用中有梗阻、停废、泛滥贬值等变故造成百姓财产受损。只有以袁大头为代表的银元成为流通中的硬通货及财富的代表。在所有货币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文革中,我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川南农村劳动,认识了一个国民军抗战老兵。他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并身负重伤后又幸存下来。他说,当时,军队里发点津贴都是”法币”既中、中、交、农四大行发行的纸币。然而,为了表示最高的奖赏,鼓舞官兵士气,对前线官兵都发银元。战役之后,他立了功,得到八个袁大头。那是极高的赏额。当时,一个银元可买到八十到一百斤白米。在山东,三个银元就可以买到一匹马……</h1><h1> 当年的军人,把攒下的钱换成银元,缝在夹衣里行军作战,想着有一天回到家乡用于修房制产,成家立业和孝教父母。多有这种情况:子弹打在胸兜的银元上,打穿了银元和衣服,人却活了下来。当年我有一个邻居,父亲是解放军南下入川军人,解放初期转业当了领导干部。他就遇到过这种状况,袁大头救了他一命。那枚被冲锋枪子弹打了一个深凹的银元没有用,留作死里逃生的纪念。未曾想让其调皮的次子偷了出来,玩了好多天。我也看到过那枚银元。几天后以一元多钱的价卖给了收荒匠,嘴巴香了好几天。后来,其父发现了此事,想追回为时已晚,一怒之下,将鼻涕王暴揍一顿。为此事,两夫妻闹了矛盾,那位城市学生出身的妻子说,就是为了一枚烂银元,值几个钱?因此痛打自己的儿子,至于吗?</h1><h1> 谁对谁不对,清官难断家务事,说不清。只能说,经历完全不相同的人,对事情的判断和认识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人与人内心的相互沟通和真正的了解,其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h1> <h1> 家父抗战时就参加了新四军,抗战和解放战争时南征北战,1950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时,一个背包、两身旧军装加七、八个银元,就是全部财产。银元在心目中视为珍贵的历史纪念品。解放初期,政府宣布所有旧币一律作废,使用人民币。纸币成为废纸,只收兑银元、铜元和镍币。父亲没有将银元兑换成现金用于生活,而是收藏家中。”文革“时期,“破四旧”,红卫兵抄家抄出旧银元,都成了批斗的”罪证”,说留存民国银元是妄图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去。父亲把银元用油纸包好,藏在厨房的柴草堆下面。这些银元是当年军队的津贴和打胜仗的奖励得来的,万一被抓住了,也要据理力争,决不会像有些人怕引火烧身,将其扔到厕所和河里。那年头,好多厕所里都掏到了银元,甚至金条。”袁大脑壳”掏粪工人都熟悉,他们把帆洋上的孙中山说成是”蒋光头儿”。拿到银行去,一个银元可兑人民币四元钱,丰厚的意外之财。</h1><h1> </h1><h1> </h1> <h1> 父亲去世后,母亲把银元分给我弟兄几家留着纪念。我一直珍藏着,在孙子一周岁时,送给他作为周岁纪念,由我儿子保存。这是我们传了一家四代的传家宝,它有着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话说回来,如果家中有谁把随前辈南征北战并保存了六、七十年的银元拿去卖了,哪怕是卖出了高价,我也会生气。因为,钱不能买到一切,有些东西是无价的,失去了就永远找不回来。</h1> <h1> 民国时期推行过多次货币改革,其中从1935年11月4日起推行的”法币改革“,规定全国使用“法币“(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禁止银元流通。但私人之间交易和较边远地区,仍多用银元。尤其是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时,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纸币如废纸。又被迫宣布恢复银本位,银元地位至高无上。</h1><h1> 我在农村时,曾听过老农的忆苦思甜。他讲到在解放前的大饥荒年,为了生活他被近卖掉了八岁多的女儿,换了两个袁大头,够全家吊命二个月。他拿着这两个银元,全身发抖。几十年后,提及此事都老泪纵横。</h1> <h1> 旧上海名医陈存仁写了一本书《银元时代的生活史》,非常耐读。我喜欢银元,而且喜欢研究银元史。他的书全面、真实地记录了银元与中国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贸、军事以及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故事,非常精彩。我读了数遍,仍爱不释卷。放置案头,不时翻阅。</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上图 陈书中讲,即使在法币时期,很多银行、钱庄的同业往来清算仍使用银元。)</span></h1><p><br></p> <h1> 围绕“袁大头”,中国人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旧钱币交易,很多农民把银元拿到城里卖给古玩摊主,二、三十元一枚。我认识一个古玩摊主,他说,现在收不到袁大头了,农民们不卖了,反过来他们如今有了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个也要买回去。他们说,过去老人传下来的东西,作为家藏的老物件,非常有纪念意义,过去卖掉了对不起老人,现在再贵,也要买一个回去镇宅。小娃儿受凉受风,用银元煮热后醮菜油刮痧可以驱寒祛风。这小小袁大头,中国老百姓家中存放一、二个已是一种久远传统,一种情节。</h1><h1> 最为有趣的是,袁世凯因复辟帝制,倒行逆旋,为国人所不齿。然而,就是因为袁大头银元,他又成为中国人最熟知历史人物之一。很多老农民,大字不识一个,都知道袁大脑壳袁世凯。</h1><h1><br></h1><h1> 袁大头承载着中国无数的历史故事,以其文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民间传统成为中国老百姓们公认的、当之无愧的传家宝。 </h1><h1> </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END</span></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伯劳公文</span></p><p> 2017年11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