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最近个别幼儿老师比较苦恼,因为有几位家长投诉幼儿园小班不教写字、中班算术不教加减法,学前班教的太简单也不学一年级的知识!整天光带着孩子“瞎玩”,一位奶奶甚至说:“我孙子都上了一年了,交了那么多钱,也不会写几个字,你们这不是误人子弟嘛!”</b></h3> <h3>其实,家长们有所不知,正规的幼师在岗前培训的时候,会被再三强调:严禁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为此,国家还专门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h3><div><br></div><div>但现实是,年轻父母们聚在一块,聊来聊去都是“拼孩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无数父母心中难以动摇的“真理”,于是,孩子小学还没上,各种学前的拼音班、速算班、识字班就铺天盖地而来了。</div><div><br></div><div>父母为孩子着想的苦心,大家都理解,但是,如果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做的越多害孩子越深!</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1。可以早“拿笔”,不必早写字</font></b></h1><div><br></div><div>6岁之前的儿童,手指发育不完全成熟,一些精细的动作还需要慢慢练习。让孩子拿着笔,轻松地涂涂画画,做一些把虚线图案描成实线的游戏,都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也能培养孩子对“拿笔”的兴趣。</div><div><br></div><div><b>而写字,对孩子的结构把握能力、空间感受能力、手关节技巧都有一定要求,过早接触的话,很容易养成错误的执笔、书写习惯,甚至可能引起孩子手指变形。</b>所以,学前的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很好了。</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2。过早接触小学知识,当心孩子大脑被“修剪”</font></b></h1><div><br></div><div>美国心理学家托尼·琳达,提出过“大脑修剪理论”:当人们长期进行一项单一学习活动的时候,大脑中那些活跃的细胞、神经可能会变得更“茂盛”,而那些不常活动的细胞、神经则可能会被“修剪掉”一部分。</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这种现象本是一种正常身体机能,但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后果却是非常可怕的。<b>因为孩子大脑中各个区域的细胞、神经都处在发育生长阶段,某一部分过早地遭到“修剪”,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均衡发展,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极为不利。</b></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3。当心“三年级效应”</font></b></h1><div><br></div><div>有些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非常优秀,但是上了三年级之后,成绩不断下滑,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就是“三年级效应”。</div><div><br></div><div>深究背后原因,往往是过度的“学前教育”惹的祸。<b>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过多地接触了小学知识,当孩子上一、二年级时,自己觉得什么都会,于是就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而这些潜在问题,往往在三年级集中爆发出来。</b></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4。6岁前,更适合“直观经验”</font></b></h1><div><br></div><div>学习的内容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div><div><br></div><div>简单地说,孩子把手伸进冰水里,直接感觉到冰水很凉,他以后就记住这种感觉了,这就是“直接经验”;但是,冰水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这样的知识性,孩子是无法直接感受到的,只能靠别人告诉他,这就是“间接经验”。</div><div><br></div><div>6岁前的儿童的学习,本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让孩子去触摸、品尝、观看生活中不同物品的不同形状、手感、味道、颜色。</div><div><br></div><div>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却过早地开始灌输知识,并用贴花等奖品诱导孩子学习,既没有充分发展孩子的天性,也没有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