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自主水稻、玉米、大豆; 和代理品种宣传册

盛大农业

<h1><font color="#010101">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三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宇粳1号、两优68、徽两优1898。由公司报审通过安徽引种的粳稻品种一个:武运粳29。2017年小麦通过审定品种一个:旺嘉麦2号。公司报审通过安徽引种的小麦品种一个:荆麦103。2017年玉米通过审定品种一个:嘉玉216。公司棉花通过审定品种一个:宇优棉1号。2018年公司报审通过安徽省引种的大豆品种一个:荆豆4号。还有两个西甜瓜品种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另外4个水稻不育系通过了安徽省鉴定。</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font></h1><h1><font color="#010101">―2018年主推水稻、玉米、大豆品种介绍</font></h1> <h1>品种名称:两优68(特色红稻)</h1><h1>品种来源:N714SXM68</h1><h1>审定编号:皖审稻2017008</h1><h1>审请审定: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特征特性:</h1><h1> 属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14年、2015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7厘米、穗长26厘米、亩有效穗15万、每穗总粒数249.8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6.6克。全生育期136.6天,与对照品种相仿。抗性: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1),高抗稻曲病(病指0.75),中抗纹枯病(病指43),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3);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病指4.0),高抗稻曲病(病指0.7),中抗纹枯病(病指4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品质分析: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4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5年米质达部标2级。</h1><h1>产量表现:</h1><h1> 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4.52千克,较对照增产6.01%(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2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5%(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667.5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84%。</h1><h1>栽培技术要点:</h1><h1> ①、播期:4月底至5月初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15千克,秧龄在30天左右。</h1><h1> ②、栽插密度:株行柜20X20厘米或20x23厘米,亩保证1.5~1.7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h1><h1> ③、施肥:施足基肥,中上等肥力田块亩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7.5公斤,适时追肥。</h1><h1> ④、灌水:浅水栽插,抽穗前5天~15天保持3厘米浅水层,在此前后,保持湿润和间歇灌水,干干湿湿到黄熟,成熟前7~10天断水。</h1><h1> ⑤、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抽、纹枯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h1><h1> ⑥、注意事项:圩田或高肥力田块每亩增施稻发兜400克,拌返青肥撒施,提高结实率,防止高产倒伏。</h1><h1>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等病害。</h1> <h1>两优68(特色红稻)试范片及大户田间种植表现突出。</h1> <h1>品种名称:徽两优1898</h1><h1> (特色红稻)</h1><h1>品种来源:R989X1892S</h1><h1>审定编号:皖审稻2017027</h1><h1>报审单位:</h1><h1>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特征特性:</h1><h1> 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7.2厘米、穗长22.9厘米、亩有效穗23.35万、每穗总粒数166.7粒、千粒重24.95克,抗低温冻害性3级(空秕率20.6%)。全生育期126.2天,与对照品种(协优92)相仿。抗性: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抗稻曲病(病指2.3),中抗纹枯病(病指29),感白叶枯病(S1),高抗条纹叶枯病(HR)。品质分析: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4年、2015米质达部标2级。</h1><h1>产量表现:</h1><h1> 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7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79%(极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7.1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92%(极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60.8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50%(极显著)。</h1><h1>栽培技术要点:</h1><h1> ⒈播期:6月上中旬,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25天左右移栽。</h1><h1> ⒉栽插密度:亩栽2万穴左右,穴栽1~2粒种子苗。</h1><h1> ⒊直播期:6月中旬,亩用种量1.25~1.5公斤,做好田块撒播或机播。</h1><h1> ⒋施肥:重施基肥,早施返青分蘖肥,重视微量元素的搭配及稻发兜的使用,总用氮量12公斤左右,N、P、K配合,增施穗、粒肥。</h1><h1> ⒌灌水:浅水栽秧,薄水活棵,及时晒田控蘖,寸水抽穗,灌浆至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h1><h1> ⒍病虫害防治:根据植保预报进行病虫防治。</h1><h1>审定意见:</h1><h1> 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h1><h3><br></h3> <h1>徽两优1898(特色红稻)在试范基地大面积种植长势喜人,产量高、品质好,大户种植增产增收、提高效益,喜笑颜开。</h1> <h1>徽两优1898(特色红稻)今年在宜秀区罗岭基地种植,高产田块达到600多千克,给大户创造了最高效益。</h1> <h1>品种名称:宇粳一号</h1><h1>审定编号:皖审稻2017029</h1><h1>申请者、育种者: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品种来源:当育粳2号/太湖糯</h1><h1>特征特性:</h1><h3> 属常规晚粳品种。2014年、2015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1.15厘米、穗长16.6厘米、亩有效穗22.3万、每穗总粒数122.9、结实率93.1%、千粒重29.1克,抗低温冷害性1级(空秕率6.9%)。全生育期136.7天,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2.4天。抗性: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8),抗稻曲病(病指1.9),中抗纹枯病(病指39),抗白叶枯病(病指21)。品质分析: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4年、2015年米质达部标2级。</h3><h1>产量表现:</h1><h3> 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每产611.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7.61%(极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3.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5.56%(极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40.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79%(极显著)。</h3><h1>栽培技术要点:</h1><h3>⒈播期:6月上中旬,秧龄30天左右,秧田播种量20~30千克,大田亩用种4~5千克左右。</h3><h3>⒉栽插密度:株行距13.3x17厘米,亩栽插3万穴左右,每穴3~4粒种子苗。</h3><h3>⒊施肥:施足底肥,栽后及时追肥加微量元素“稻发兜”促分蘖,增施有机肥,适当补施磷钾肥,亩施纯氮在19~23千克。</h3><h3>⒋灌水:前期浅水勤灌,最高分蘖数控制在28万,孕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潜。</h3><h3>⒌加强病虫防治,尤其后期病虫害。</h3><h3>⒍注意事项: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护措施,异常高低温时可灌深水改善田间环境条件,以免气候异常影响产量和品质。</h3><h1>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双季稻区作晚粳推广种植,需要注意相关病害进行防治。</h1><h3><br></h3><h3><br></h3> <h1>  宇粳1号是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公司自主产品,米质优,产量高,综合抗性强,适合大户大面积种植。</h1> <h1>  宇粳1号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今年在各点试验示范种植,全面表现抗倒能力强产量高,是大户种植水稻的首选品种。</h1> <h1>  宇粳1号在枞阳试验示范表现非常突出。</h1> <h1>品种名称:武运粳29号(两省审定)</h1><h1>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h1><h1>审定编号:皖农种函(2014)607号</h1><h1>引种单位: </h1><h1>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h1><h3> 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 CNA008073E</h3><div> 武运粳29号是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安徽省生产经营权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213),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8073E,2014年通过安徽省引种。</div><h1>特征特性:</h1><div> 2013年参加安徽引种试验,株高84.2厘米,穗长15.9厘米,每穗总粒数121.9粒,结实率86.0%,千粒重27.8克。全生育期作双季栽培131.10天,比对照早熟3.4天。;作单季栽培155天左右。</div><h1>产量表现:</h1><div> 产量高。有较高产量潜力,引种试验平均亩产639.0Kg,比对照增产13.10%,达极显著水平。</div><h1>抗病性鉴定:</h1><div>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稻瘟病4.5MR1,白叶枯病27MR1,稻曲病9R,病指2.5R,纹枯病53S1,广禾纹叶枯病3HR。</div><div>品质分析结果: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三级优质稻品质标准,稻米有清雅的茉莉花香味,食味品质优良。</div><h1>适宜推广区域:</h1><div> 适宜安徽省沿江、江南作双季稻种植。</div> <h1>  武运粳29号2017年在安徽省粳、糯稻新品种展示基地(铜陵:枞阳点)表现突出,抗性强、产量高。</h1> <h1>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2018年水稻代理品种介绍</h1><h1>⒈赣优735(国审品种)</h1><h1>⒉盐两优888(国审品种)</h1><h1>⒊深两优9310(国审品种)</h1><h1>⒋宁粳3号(安徽、江苏审定)</h1><h1>5.两优8098(安徽审定)</h1><h1>6.两优820(国审品种)</h1><h1>7.y两优999(安徽、湖北审定)</h1><h1>8.齐两优908(安徽、湖北审定)</h1> <h3>品种名称:赣优735</h3><h3>育 种 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3><h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h3><div>品种来源:赣73Ax苏恢5号</div><div>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2</div><h3>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2天,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当。株高127.6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14.5万穗,每穗总粒数235.5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4.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8%,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1.5%,胶稠度73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h3><div>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8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9.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26%。</div><div>栽培技术要点:</div><div>①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不超过15千克,稀播育壮秧。</div><div>②秧龄25~30天,亩栽1.5万穴左右,每穴两粒种子苗,栽足基本苗6~7万/亩。</div><div>③亩施纯氮15千克左右,施足基把,早施返青分蘖肥(亩加400克稻发兜),适施穗肥,氮、磷、钾配合施用。</div><h3>④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寸水分蘖,孕穗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该品种穗型较大,灌浆期长,后期注意保肥保水,切记断水过早。</h3><div>⑤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害。</div><h3>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h3> <h3>品种名称:盐两优888</h3><h3>品种来源:盐582Sx盐恢888</h3><h3>选育单位:江苏盐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h3><h3>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0</h3><h3>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h3><h3>特征特性:</h3><h3>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4天,比对照ll优838短2.2天。株高适中,叶色浓绿,叶片直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20.7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72.9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9%,长宽比2.9,垩白粒率31%,垩白度3.7%,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米质达到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h3><h3>产量表现:</h3><h3> 2007年盐两优888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D组国家水稻试验,亩产量变幅510.33~670.83kg,平均亩产593.49kg,居所有参试组合的第一名,比对照ll优838增产5.05%,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80%;2008年继续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D组国家水稻试验,亩产量变幅533.0~721.83Kg,平均亩产616.25kg,亦居第一位,比对照lI优838增产7.52%,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92.9%;2006~2007年两年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D组国家水稻试验,平均亩产604.87kg,亦居第一位,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29%,达及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86.4%;2008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D组国家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39kg,亦居第一位,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1.3%。</h3><h3>栽培要点:</h3><h3> ⒈育秧:适时播种,水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5kg左右,旱育秧每亩播种量25kg左右,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追施促蘖肥、送嫁肥,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培育多蘖壮秧。</h3><h3> ⒉移栽:秧龄30天左右移栽,每亩栽插1.6~1.8万穴左右,每穴栽插1~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7~8苗,做到浅插、匀栽。</h3><h3> ⒊肥水管理:按照“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肥占40%,分蘖肥占30%,穗肥占30%。水浆管理,宜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活颗、薄水分蘖、深水扬花、后期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要求移栽后20天左右发足成穗苗,适时排水搁田,高峰苗每亩不超过25万苗,成穗每亩16~17万穗,后期湿润养老,收割前7天断水。</h3><h3> ⒋病虫防治:注意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h3><h3> ⒌抽穗期注意防高温危害。</h3><h3>审定意见:</h3><h3>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h3> <h3>品种名称:深两优9310</h3><h3>品种来源:深08SXR9310</h3><h3>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20</h3><h3>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4天。株高118.6厘米,穗长2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每穗总粒数179.5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强,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3%,长宽比3.0,垩白粒率32%,垩白度4.9%,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h3><h3>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2%;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25.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4.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6.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h3><h3> 2014年在江苏盱眙、金湖、宿迁、溧阳;安徽天长、定远、霍邱、寿县、来安、明光;河南光山、固始、淮滨、罗山等地示范种植,平均亩产723.6千克,最高产量达800.7千克。</h3><h3>栽培要点:</h3><h3>①根据各地中籼稻生产季节适期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0.75千克,秧田亩播种量7~8千克,培育壮秧。</h3><h3>②秧龄25~30天移栽,每亩栽插1.4~1.6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h3><h3>③中等偏上肥力地块,施足基肥,早施返青分蘖肥(每亩加稻发兜400克混合撒施)、酌施穗肥,亩施纯氮15~17千克,氮、磷、钾肥比例1:0.5:0.8。</h3><h3>④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考田,孕穗至灌浆期保持寸水,成熟前一周断水,后期不能断水过早。</h3><h3>⑤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将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h3><h3>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h3><h3><br></h3> <h1>品种名称:宁粳3号(W006)</h1><h1>品种(生态)类型:</h1><h1> 晚粳常规稻品种</h1><h1>育 种 人:</h1><h1>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h1><h1>品种来源:</h1><h1> 宁粳1号x宁粳2号,系谱法选育。</h1><h1>审定编号:皖稻2009005</h1><h1>特征特性:</h1><h3> 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4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3万左右,穗总粒数117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4~5天。</h3><h1>抗性表现:</h1><h3>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h3><h1>品质表现:</h1><h3>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1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2级,属国标优质米。</h3><h1>产量表现:</h1><h3>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4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8%(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53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不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有产55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9%(极显著)。</h3><h3>栽培要点:</h3><h3> ⒈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4~5公斤;秧龄30天左右,移栽规格13.3x17厘米,亩栽3万穴左右,每穴3~4粒种苗。如果用于直播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提醒直播稻五大注意点:①必须精耕细作讲究播种技术以免影响好种子出苗,旱直播切忌大耕大撒和播种深度;②必须防治好草害,化学除草在施肥浅耙(旱直播旋耕)播种踏谷(旱直播浅耙)上水后才能使用土壤封闭除草;③必须田间湿润保出苗,切忌深水灌溉;④必须分次搁好田,促深根,保稳长,防倒伏,因为直播稻扎根浅;⑤必须科学施肥,“少吃多餐”,拔一节孕穗肥提倡用复混肥,不提倡用尿素,防贪青晚熟、促结实饱满黄亮)。</h3><h3> ⒉合理肥水运筹:大田亩施纯氮18~20公斤,并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返青肥亩用400克颗粒锌(稻发兜)拌尿素5公斤撒施。施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7:3为宜,结合促花肥,每亩施10公斤氯化钾。水浆管理之:深水活棵、浅水勤灌促早发,当每亩亩总苗数达到24万时,分次轻搁保稳长,后期干湿交潜,成熟前一周断水。</h3><h3> ⒊及时防治好病虫草害。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注意防治好穗颈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h3><h1>适宜推广区域:</h1><h3> 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h3> <h1>宁粳三号品种简介</h1><h1>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宁粳3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宁粳3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宁粳3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h1> <h1>品种名称:两优8098</h1><h1>品种(生态)类型:</h1><h1> 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h1><h1>审定编号:皖审稻:2016021</h1><h1>育种人: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1><h1>品名来源:Y8-2S(Y58S/中品49/Y58S)xP1098[(9024/轮回422)F7//9311]</h1><h1>特征特性:</h1><div> 该品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与ll优838熟期相同。株高116cm左右,株形适中,分蘖力强,茎杆粗壮,抗倒性好,穗形大,剑叶挺直,叶下禾,叶色淡绿,不早衰,柱头稃尖无色,谷粒长形。亩有效穗15.3万,穗长26.5cm,平均每穗总粒数203.5粒左右,结实率85.2%,千粒重28.5克左右。</div><h1>产量表现:</h1><div> 2012年安排在合肥、安庆、铜陵、全椒、六安等地品比较试验,平均亩产715.8公斤,比对照ll优838增产8.9%,增产极显著。2013、2014连续两年在安徽省区试中比对照增产都达极显著水平。具备四期超级稻增产潜力。</div><div>稻米品质:</div><div> 米质2011年送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主要指标:糙米率76.8%,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1.5%,粒长7.7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9%,垩白度1.8%,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15.0%,蛋白质9.3%。综合评定米质府合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div><h1>抗病性:</h1><div> 抗性由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稻瘟病MR1,白叶枯病MR1,纹枯病MR2,稻曲病发病率R,病指R。2012年在安徽金寨抗性鉴定点自然诱发鉴定,未发现稻瘟病,稻曲病零星发生。</div><h1>栽培技术:</h1><div> ⑴、适时播种,及时移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大田用种量1公斤,培育带蘖壮秧。一般秧龄控制在30天内或六叶一心时移栽,秧龄最长不宜超过35天。</div><div> ⑵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中等肥力的田块栽插密度为5x7寸或5x8cm,每穴栽1~2粒种子苗,亩插基本苗8~10万。</div><div> 3.肥料管理:底肥亩施45%的复合肥35~40㎏;栽秧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7.5~10㎏+稻发兜400g撒施,促进返青、分蘖、壮苗;栽后22~25天视苗情进行考田,复水时亩施红四方51%高钾BB肥10~15㎏。灌浆期间田间保持湿润,不能断水过早。</div><div> ⒋加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div><div> 稻瘟病的防治应做到:</div><div> ①、送嫁药:秧苗移植前3天喷一次送嫁药,药剂选用30%世苗20~30ml或75%三环唑20~25g,兑水30~45㎏均匀喷雾。</div><div> ②、保护药:水稻破口前是预防穗颈瘟的关键,在破口前一星期用40%三保露(氟环·三环唑)40~60g,兑水30~45㎏均匀喷雾,抽穗齐穗再喷施一次。</div><h1>适宜区域:</h1><h3> 在安徽省、湖北省、河南信阳地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高肥水田块或湖区优势更明显。</h3><h3><br></h3> <h1>品种名称:两优820</h1><h1>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32</h1><h1>品种来源:Y8-2SxRH20</h1><h1>特征特性: </h1><h3>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8天。株高117厘米,穗长25.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每穗总粒数180粒,结实率84%,千粒重26.3g。抗性:稻瘟瘟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2%,长宽比3.3,垩白粒率30%,垩白度4.6%,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h3><h1>产量表现:</h1><h3> 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4㎏,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0.0㎏,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7㎏,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7㎏,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7%,极显著。</h3><h1>栽培技术要点:</h1><h3> 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大田亩用种量0.75~1㎏,稀播匀播,培育壮秧。</h3><h3> ⑵、秧龄30天左右移栽,株行株16.7厘米x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10万。</h3><h3>⑶、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氮、磷、钾肥及微肥。基肥每亩用45%复合肥35~40㎏做田时撒施;移栽后早施追肥,一般在移栽后7~10天结合除草,每亩用46%尿素7~10㎏+稻发兜1包(400g)拌匀撒施,能促进返青、分蘖、壮苗的效果。穗肥亩用红四方51%高钾BB肥15㎏撒施,能增加结实率,取到抗倒作用。</h3><h3> ⑷、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8万时,排水烤田,孕穗至齐穗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h3><h3>⑸、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h3><h1>审定意见:</h1><h3>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h3> <h3>品种名称:齐两优908</h3><h3>审定编号:鄂审稻2011007</h3><h3>安徽省引种通过</h3><h3>特征特性:</h3><h3> 该品种属中熟籼型中稻。株型较紧凑,茎杆粗壮,分蘖率中等。叶色绿,剑叶中长、斜挺。穗层整齐度一般,偏大穗,着粒均匀。谷粒长型,稃尖无色,成熟时转色较好。区域试验平均亩有效穗16.6万,株高120.4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66.1粒,实粒数140.8粒,千粒重28.56克。全生育期133.8天,比扬两优6号短7.0天。稻瘟病综合指数5.6。</h3><h3>产量表现:</h3><h3>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26公斤,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3.16%。其牛:2009年亩产655.62公斤,比扬两优6号增产5.11%,极显著;2010年亩产606.90公斤,比扬两优6号增产1.14%,不显著。</h3><h3>栽培要点:</h3><h3> ⒈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安徽、湖北等地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用强氯精或咪鲜胺浸种。大田用种量0.75~1.0公斤。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培育带蘖壮秧。</h3><h3> ⒉适龄移栽,合理密植。秧龄不超过35天。大田株行距为16.7厘米x26.7厘米,每穴插1~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9万。</h3><h3> ⒊科学肥料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3.5~15.5公斤,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不宜断水过早。</h3><h3> ⒋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h3><h3> ⒌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h3><h3><br></h3><h3><br></h3> <h1>产品名称:y两优999(原名:y两优555)</h1><h1>品种来源:y58SxH99―9</h1><h1>品种(生态)类型:</h1><h1>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h1><h1>审定编号:皖稻2011006</h1><h1>特征特性:</h1><h3> 该品种剑叶内卷、挺直,着粒较密,谷粒中长型,稃尖无色,有短顶芒。2008年、2009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8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203粒左右,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1天。</h3><h1>抗性表现:</h1><h3>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是,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稻瘟病(抗性5级)、稻曲病(抗性5级)和纹枯病(抗性5级);2009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稻瘟病(抗性5级)、稻曲病(抗性5级)、感纹枯病(抗性7级)。</h3><h1>产量表现:</h1><h3>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8年区试亩产63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6%(极显著);2009年区试亩产61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4%(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亩产61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5%。</h3><h3>栽培要点:</h3><h3> ⒈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大亩用种量0.75~1.0公斤,秧田亩播种量10~12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h3><h3> ⒉中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6.7厘米x23.1厘米,每穴插2粒种子苗,每亩栽足1.5万穴以上。</h3><h3> ⒊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要适时烤田,后期田间不能断水过早。</h3><h3> ⒋重点加强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工作。</h3><h3> </h3> <h1>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 自主玉米品种:嘉玉216</h1> <h1>品种名称:嘉玉216</h1><h1>品种来源:K6XK27</h1><h1>申请者、育种者:</h1><h1>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 安徽全新种业有限公司 </h1><h1>审定编号:皖审玉2017020</h1><h1>特征特性:</h1><h3> 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第一叶尖端形状长椭圆形,幼苗叶鞘浅紫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19片,叶长(位穗叶)中,叶片较上冲,叶色浓绿。雄穗主轴长度中,一级侧枝数目10~11个;花药浅紫色,散粉期中;雌穗吐丝畅,花丝青色。果穗长筒型,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金黄色,籽粒背面色黄色。2014、2015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66.5厘米、穗位110.2厘米、穗长18.8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16.6、行籽粒36.8粒、出籽率87.5%、千粒重318.4克。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4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抗茎腐病(发病率4.7%);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抗茎腐病(发病4.9%)。品质分析:2016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1.09%,粗脂肪(干基)含量3.76%,粗定粉(干基)含量72.89%。</h3><h3>产量表现:</h3><h3> 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9%(极显著);2015年区城试验平均亩产696.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2.22%(极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07%。</h3><h3>栽培要点:</h3><div> ⒈适期播种:夏播播种时间以6月中旬为宜。</div><div> ⒉合理密植:每亩留苗4000~4500株。</div><div> ⒊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化学除草。</div><div> ⒋科学施肥:基肥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千克、尿素10千克,大喇叭囗期亩追施尿素25~30千克。</div><div> ⒌及时排涝和灌溉。</div><div> ⒍及时防治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等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div><div>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区推广种植。</div> <h1>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 引种通过的大豆品种</h1><h1> “ 荆豆4号”产品介绍:</h1> <h1>品种名称:荆豆4号</h1><h1>品种来源:</h1><h1> 是荆州农业科学院用“中豆8号”作母本,“99-5”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豆品种。</h1><h1>品种审定编号:</h1><h1> 鄂审豆2013001</h1><h1>安徽省审定编号:</h1><h1> 皖引豆2018003。</h1><h1>品质产量: </h1><h1> 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粗脂肪含量22.84%,粗蛋白含量39.3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7.4斤,比对照中豆33增产17.04%,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12年在湖北汉川示范种植,高产田块每亩达360㎏以上,2013年在湖北天门示范种植,高产田块每亩达410㎏。</h1><h1>特征特性:</h1><h1> 属夏大豆晚熟品种。株型收敛,株高一般。茎杆直立,分枝较多,叶卵圆型。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不裂荚,成熟时落叶性好。成熟荚褐色,籽粒椭圆型,较大,黄色。区域试验中株高68.5cm,主茎节数14.1个,分枝数4.6个,单株荚数77.6个,每荚粒数2.18个,完全粒率90.85%,百粒重16.4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全生育期112天,比对照品种略长。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病株6.83%,病指3.23。</h1><h1>栽培要点:</h1><h1> ⑴、适时播种,合理密植。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一般亩保苗1.2~1.4万株。</h1><h1> ⑵、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5㎏,磷酸二氨10㎏;初花期根据田间长势每亩追施尿素5.0~7.5㎏。</h1><h1> ⑶、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渍,及时中耕除草;结荚至鼓籽期遇干旱及时灌溉;注意防治病虫害,</h1><h1> ⑷适时收获,防止裂荚。</h1><h1>适宜范围:适用于湖北省,安徽省大豆种植区域作夏大豆种植。</h1> <h1>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h1><h1>――水稻销售价格,请关注公司2018年销售政策</h1>

品种

审定

对照

增产

亩产

稻瘟病

抗性

叶枯病

区域试验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