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秋日景逾濯锦

效祖

<h3>  北京的秋天确实美,似乎树木花草在这个时节起突然浓妆登场了,黄红绿交织起来的万千景象把整个古都装扮起来,吸引了京城内外无数双眼睛,到处都是举着手机拍照的人们。这个时候北京的市民总要奔向红林浸染的香山或八达岭,也一定要去感受钓鱼台银杏林铺出来的金黄地毯和潭拓寺古老银杏的沧桑。其实北京秋日的美不仅仅驻留在这些风景区,而是渗透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街边、胡同、大院及校园都换了新装。其中,大学校园秋日之美是别具特色的,它似乎把历史的厚重感、文化渊源传承与北京秋日红黄色世界的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 ,让人回味无穷。</h3><h3> 这里记录了北京最著名的四大名校: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的秋日掠影。</h3> <h1><b>北大篇</b></h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北大校园又称燕园,是民国燕京大学旧址。从北大红楼到燕园也是北大教学环境在近代时期的一个华丽转身,尽管1952年院系调整遭到了很多诟病,而北大还是得到了一点儿宽慰,那就是拥有了宫廷花园般的校园。校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这些都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是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而秋日的未名湖的色彩就更加丰富,更加令人陶醉了。</p> <h1><b>清华篇</b></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清华大学校园与圆明园一路之隔, 校址也是圆明园园林的一部分,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总占地面积306.0公顷。校园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h3><h3></h3> <h1><b>人大篇</b></h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大校园(本部)临近北大、清华和北外等著名的大学。其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本部占地面积约为69.6万平方米,是解放后逐渐建设发展起来的校园。从西北门进入校门就可以看到人大的标志性建筑明德楼;藏书馆、博物馆。据说明德楼是目前国内高校已建成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单体教学建筑,外观设计新颖、现代、美观、大气。明德法学楼大厅围栏上装饰有一组黄铜做就的浮雕,使整栋建筑更加美观。人大的校园内最有代表性的植物就是白玉兰和银杏。初春时玉兰飘香,深秋时银杏变黄,为校园增添了无限风情。 人大校园虽然缺少北大、清华校园的那种历史文化沉淀,但作为建校80年的大学而言,也处处显露蓬勃向上的生机。</p><p> </p> <h1><b>北师大篇</b></h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北师大现在坐落在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大街,学校东门所在地叫铁狮子坟,早年这里确有两座铁狮子,1958年被大炼钢铁了。据考证此坟是康熙初年任正黄旗蒙古副都统的布舒库坟地。校园占地1048亩。在很多人眼中北师大校园曾经是北京最美的校园之一,北师大的标志性雕塑,矗立在京师广场西面的“木铎金声一百年”,这座高12米、用紫铜精心打造的纪念碑,正面的“师大”两字传为钱玄同先生所书,北师大把以匡天下的象征物“木铎”作为校徽标志,足见其雄心。不远处孔子圣像在草坪一侧,默视着金声路上过往的学子过客。一排排传统的古朴建筑,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还有散在校园各处银杏树在秋天到来的时候,黄叶婆娑,红黄颜色交织景色非常优美。学校明显加快了校园现代化进程,改建和拆除了一些传统建筑,代之以几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巨型建筑,北师大别致优雅古色古香的校园逐渐变得现代化十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