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上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反复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知识。</h3><div> 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有的来自于成人的帮助,有的来自于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体,有的来自于自身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其来源如何,既然学生已经掌握,就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div><div> 昨晚我在备课时就想到了“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严格来说这样的“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新知识”。学生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前一天我们也学习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又如何创新呢?如何找到联系点让学生自然的复习起来、链接起来呢?</div> <h3> 第三节课我的数学课到了,我在办公室再次粗略的看一遍教案后,非常自信的走入了教室。还没喊上课呢?我们班的李清华就开始叫起来:老师,小明(化名)好恶心的,他用舌头舔书。话音一落,全班同学的目光都盯上了小明,还在桌子底下“嗤嗤”的笑。我憋眼看到小明脸被羞得通红。好吧,我准备喊上课的自信一下被学生打破,为了缓解学生的尴尬,我马上将粉笔放下,讲起我自己小时候的事,讲到我也经常咬笔头时,很多同学们都相视大笑起来。(小明终于不再尴尬)</h3><div> 讲着讲着小时候的趣事,突然看到曹婷桌上有把尺子,我灵光一闪,拿起尺子继续讲,说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喜欢拿直尺那边有锯的去锯东西,量东西。说着我就拿起尺子开始量了起来,搬个凳子,站在凳子上,同学们都饶有兴趣的看着我夸张的表演。那我拿把尺子干嘛呢?原来是黑板的上空有一面国旗,为了逗学生开心,我就这样站在凳子上用尺子量了国旗的长是54CM,宽是36CM。</div><div> 很自然我就导入进了长与宽的比。从这件小事真可以看出创设有意义的、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就好比创建了一个充满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div> <h3> 学生很自然的跟着我来了,我先是用填空题的训练,给学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要求学生把填空题两小题改成比的形式。这样设计复习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寻求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建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后面我例举了3:4、6:8、9:12,让学生分小组探讨:为什么这几个比的前项,后项都变了,而他们的比值却不变呢?学生们开始行动起来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个个像打了鸡血般直呼:这个简单,太简单了。最后我让各小组板演,竟意外的得到了我所有预知的方法。我一看,不行!学生都掌握好了,都在直呼简单呢!时间却还有5分钟,如何让学生重新燃气激情呢?</h3> <h3> 脑袋一拍,想到了去年我教书时的一个难点问题,我将之一改:某班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9:7,全班同学的的总人数在40—50人之间,男生和女生和分别多少人呢?出完题之后,我心里也开始忐忑起来,学生能以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做出来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班的李怡开始惊呼起来:哈哈,我会了。果然,第一名就是第一名,竟然这么“灵范”。然后,他下去座位后难掩激动的对小组同学们说,我告诉你们,我是套出来的。一个“套”字激起千层浪!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同学明白了:莎莎、荣望、清华、佳敏、小文、小武、国俊......嗬!连平时很少给我检查的伟杰都正确了。下课时间到了,很多同学都意犹未竟还在继续。有话喊过来:“老师老师,你中午还过来给我们讲讲呗!”我连忙应道:“好勒!” 我出教室门,学生还在喊:一定说话算话啊.....</h3><div> 哈哈!!这就是我要的效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