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那一年,初入泉州文学圈,首次参加三八节活动,地点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h3><h3><br /></h3><h3>我到了中心,找不到活动所在的礼堂,正在楼梯口犹疑徘徊忐忑不安,一位衣着有品味优雅知性的女士走过来,她微笑着问我是不是来参加活动,我说是,她让我跟着她走,说她也是来参加活动的。</h3><h3><br /></h3><h3>活动开始了,听到主持人介绍,才知道她就是泉州作协主席戴冠青。之前,我一直以为戴冠青这个名字代表的是男士,温文尔雅的气质,长衫在身折扇在手……如今反过来,她的气质一点不输于我想象中的男士。</h3><h3><br /></h3><h3>这些年,不知听见多少人夸她气质好,别人夸的时候她就笑着说谢谢。每次见,仿佛她一直是笑着的,从心底里泛着喜悦。每次在活动中讲话,她总是激情澎湃,颇有魅力和感染力。</h3><h3><br /></h3><h3>我喜欢这本《泡茶时光》。</h3><h3><br /></h3><h3>读《疯妈妈》的时候,看见老师因为工作忙碌不能接送女儿,只能在阳台上透过安全护栏目送或迎接女儿,我的眼睛潮湿了。看到女儿叫她"疯妈妈",她叫女儿"疯女儿",我又笑了。母女之间深深联结的悠长亲情,柔软了我的心。</h3><h3><br /></h3><h3>《潇洒走一回》是老师在医院里的所思所想。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了一场生死未卜的手术,是虚惊一场后的调侃,是对脆弱生命遭受劫难后的感悟,唯有经历,才知珍惜。</h3><h3><br /></h3><h3>《浮士德情节》说的是为评职称,工作之余挑灯夜读。《我的1997》说的是文革后恢复高考,老师历经种种坎坷才报上名参加考试,并最终考入福师大。两篇文章一起为老师的优雅知性气质做了注解:所有的得到,都在付出之后。</h3><h3><br /></h3><h3>《天堂里有没有书声琅琅》,说的是老师的父母。两位老人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公立教师,十年浩劫中未能幸免于难,父亲因此英年早逝。浩劫结束,母亲重新执教,直到七十多岁才离开讲台。唏嘘感慨,榜样的力量无穷,书香门第源远流长……</h3><h3><br /></h3><h3>《快乐的油漆工》《街边裁缝女》《校园里的小工夫妇》《盲人的歌》……关注和记录的都是普通百姓的日常,从中看见老师的悲悯情怀,善良的花儿一朵朵开。</h3><h3><br /></h3><h3>《山寨记忆》这一章,说的都是老师下乡插队落户的往事。仿佛看见一株弱小的木棉,任凭凄风吹苦雨打,挺直身子向上生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强壮,花开满树,恰如燃烧的火焰。</h3><h3><br /></h3><h3>在《泡茶时光》里,我看见不一样的戴老师,非优雅知性就能描述……</h3><h3><br /></h3><h3>~~~~~~~~~~~~</h3><h3><br /></h3><h3>去年底,白籁采风,走在弯曲狭窄的乡间小路上,戴老师说喜欢我的插画,有机会拿她的书给我画,怎样画都行,慢慢画,不着急。</h3><h3><br /></h3><h3>这是第七本单独存在于世的有我插画的书。第一本是柯秀贤的诗集《透过玻璃窗》,第二本是蔡飞跃老师的散文集《绿叶菩提》。第三本是钱志鹏的散文集《闲打铁》。第四本是周紫英的散文集《此处有南山》。第五本是蔡芳本老师的散文集《只要你愿意》。第六本是蔡飞跃老师的散文集《青衿骋怀》。</h3><h3><br /></h3><h3>~~~~~~~~~~~~</h3> <h3>~~~~~~~~~~~~</h3><h3>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淑风画语(csf424)</h3><h3>微信号:qingyue424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