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7年8月8日,由行影天下郑总亲自组织,第一摄影杨老师指导,我们一行26人早晨7.30时乘坐厦门航空公司MF8235航班从杭州起飞,经停武汉,下午13.50时抵西宁开始大美西北青海、甘肃行。为展现更多的青海和甘肃美景,并方便编辑,美篇分《上篇青海行》和《下篇甘肃行》。</h1> <h1>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游览西宁市容和东关清真大寺。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创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h1> <h1> 东关清真大寺建筑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建筑面积达4654平方米,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图中的正门高10米,宽15米,上面写着该寺的名字。</h1> <h1> 做毕礼拜的两位穆斯林,正在大殿内交谈。</h1> <h1> 莫家街,据传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官员莫怀谷因受权奸严嵩父子迫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到西宁。莫怀谷来西宁后便在此处修宅建院,并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莫家寺"一座,内供莫氏祖宗灵位,为莫氏宗祠,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故称莫家街。 如今莫家街是一条集餐饮、副食、小区为主的商业步行街,是青海美食集中区,青海的酿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等这里应有尽有。这里也是市民、游客夜生活的好去处。</h1> <h1> 青海金佰川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大楼。</h1> <h1> 青海宾馆位于西宁市中心的黄河路,靠近商业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1991年开业,2003年重新装修,主楼高78米,共23层,建筑总面积54500平方米,有423间客房,是西宁地区比较理想的旅游、会议、商务场所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家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h1> <h1> 西宁市湟水河夜景。</h1> <h1> 离开西宁,向此行的第二站门源县进发。一路上蓝天白云,景色优美。</h1> <h1> 山谷间,牛羊在风景如画的谷地,悠然自得,寻觅咀嚼着自己的中意大餐。</h1> <h1> 公路在丘陵与山地间弯弯曲曲,一路向前。</h1> <h1> 绿树坡草覆盖在红色的丘陵、山地间,形成了一幅幅、一道道美丽的线条图画。</h1> <h1> 山脚下自由自在疯长的野草,与周围环境相配,也成了道风景。</h1> <h1> 门源油菜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是青海省及西北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这里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已有1800年的种植历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 2008年,门源油菜花被评为国家4A景区和青海省‘’我心中最美的十大景观"。</h1> <h1> 油菜花并不稀奇,哪里都有,但门源的油菜花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北依祁连山,西起永安城,东到玉隆滩,南邻大坂山,绵延上百公里,铺天盖地都是黄色,无边无际,宛如金黄的大海。7月中旬,油菜花竞相怒放,是最美的季节。我们此行,以赏油菜花来说,稍迟了点。 </h1> <h1> 常言道: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当人步入花丛,花迎花送,心情欢愉;花香沁人心脾,观之闻之都能安神解忧。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对花更是情有独钟,我们此行有不少美女,说时迟,那时快,这不四位美女已在那边展示她们的风采。</h1> <h1> 花海鸳鸯,也称乱海子,眼睛湖。位于门源县城西42公里的盘坡南侧,在有黄金草原之称的皇城大草原内,是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祁连山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h1> <h1> 花海鸳鸯:花海指的是湖泊与周围山体内外相映相衬的天然构图。在皇城大草原上有四周莲花瓣似的山包,包拥着花蕊样的湖心,整体上呈现的是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鸳鸯指的是此处是高山珍稀水禽的自然保护区,春夏季节,时有近百只藏鸳鸯,双双对对,随波上下嬉戏,因而被称为‘’爱情鸟的乐园"。而当地人之所以叫它乱海子,指的是它由108处猛泼乱涌的泉水汇集而成,它的周围,星罗棋布地密布着亮晶晶的水汪,数也数不清,只能以一个‘’乱"字形容,恰好与周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草原形成映照。</h1> <h1> 花海鸳鸯的花海,还跟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关,话说《西游记》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在猪八戒的怂恿下偷吃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被镇元大仙的弟子辱骂了一通,孙悟空一怒之下打翻了人参果树。镇元大仙逮住唐僧师徒,不医活树就不让他们上路。无奈之下,悟空求助于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坐莲花台来到圣山,用净瓶中的甘露水救活了那棵仙树。后来在当年观音菩萨停放过莲花台的地方,神奇地长出八座山来,一座山就是一瓣莲花,八座山便是完整的八宝莲花台。在八宝莲花山的中间,渗出一潭湖水。这湖水在夕阳斜照下,反射出金黄、木的、银亮、火红、土黄五种色彩。一潭湖水一种色彩,交相辉映,非常美丽。五色湖一潭又一潭,相连又相分,缀在绿草地上,就像八宝莲花中间又盛开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所以,人们唤作‘’花海"。 当年的万寿山,就是如今门源的最高峰——岗什卡。峰顶冰川底下的石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五庄观上的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h1> <h1> 蓝天白云下,花海鸳鸯湖对面山坡上的两位骑者,正策马扬鞭奔向前方。</h1> <h1> 我们此行的第三站,是游览阿柔大寺。阿柔大寺也称阿力克大寺,位于祁连县治八宝东南21公里处。阿柔大寺为阿柔部落的寺院,阿柔部落由11个小部落组成。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青海传教,该部落头人华桑加布和桑杰加等人请三世达赖到自己的驻牧地,奉献了大批布施。三世达赖曾在此讲经传法,为以后建寺奠定了基础。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途经青海,阿柔部落头人又迎请五世达赖到部落,请求建寺。后经五世达赖允准,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为‘’具喜宏法洲"。清道光年间,头人却丹时期阿柔部落一部分北迁祁连,于现址重建寺院,但规模较小。后经扩建,成为祁连县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h1> <h1> 雕梁画栋的寺院山门。</h1> <h1> 漂亮的斗拱。</h1> <h1> 寺院藻井。</h1> <h1> 大经堂。</h1> <h1> 八宝如意塔:也叫善逝如来八塔。它记载了佛组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业绩。佛组一生功德无量,八塔只是就主要的事迹作了概述。从东到西依次是善逝塔、菩提塔、转法轮塔、天降塔、神变塔、和平塔、尊胜塔、涅磐塔。</h1> <h1> 善逝塔,纪念佛组诞生。最初在释迦牟尼诞生处,迦毗罗城龙须尔园中所建佛塔,塔身圆形,莲瓣为饰,四式七级相互重叠,以表佛组诞生。佛组诞生在古印度的加毗罗卫国,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出生后佛组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所谓‘’步步生莲花",所以也叫‘’莲聚塔"。</h1> <h1> 大经堂侧门。</h1> <h1> 大经堂内部的一部分。</h1> <h1> 精美的寺院壁画之一。 阿柔大寺游客较少,还未被商业化,所以拍照没有限制。壁画一般寺院是绝对不让拍的,这里壁画不仅颜色艳丽,而且数量众多。</h1> <h1> 精美的寺院壁画之二。</h1> <h1> 精美的寺院壁画之三。</h1> <h1> 护法神殿山门。</h1> <h1> 我们此行的第四站,是登卓尔山拍落日晚霞。卓尔山位于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号称众山之神的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卓尔山虽是丹霞地貌,但它与甘肃张掖不同,它是绿色的,绿中透红,别具一格。</h1> <h1> 传说卓尔山(宗穆玛釉玛)原为龙界公主,一次偶然的邂逅,使她深深爱上了守护这里的山神——英武非凡的阿咪东索,甘冒天规,冲破种种阻碍,嫁给阿咪东索为妃,龙王夫妇虽然坚决反对他们成亲,但她还是选择留在人间 ,与阿咪东索隔河相望,不离不弃。当然她为此付出了代价,变成了一座石山。即使这样,她也无怨无悔。祁连风光之所以美,是因为有这对情深意重的神仙伴侣,共同护佑着祁连的山山水水。</h1> <h1> 卓尔山不凡的山脊线。</h1> <h1> 天气多变,当天卓尔山虽然晴天,但因云层关系,晚霞余晖没有理想中的绚丽多彩。</h1> <h1> 卓尔山拍完晚霞,到祁连县城住宿。第二天早晨和摄友大黄蜂一起在住宿地周围转转。县城所在地的八宝河两岸是丹霞地貌,景色很美;但河水却带着红色,有些混浊。不知是自然状态,还是污染造成。</h1> <h1> 清晨,沿八宝河散步是不错的选择,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景色优美。</h1> <h1>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了祁连县建设的瑞士风情街。该风情街位于县城民族路,不是很大,全长大约500米左右。包括一街(商业街)、两区(印象街区和综合园区)、三中心(印象购物中心、浪漫休闲中心和文化体验中心),似乎还没有建设好。建成后它将成为青海省体验欧洲文化,品尝欧洲美食的首条欧式步行风情街。也将是祁连县旅游开发建设的又一新亮点,将成为一座文化底蕴丰厚、艺术气息浓郁、独具欧洲风情的祁连新地标。。</h1> <h1> 瑞士印象街区:早晨行人稀少,空荡荡的。</h1> <h1> 浪漫休闲中心。</h1> <h1> 印象购物中心。</h1> <h1> 离开祁连县城,我们转向甘肃张掖,一路上是蓝天白云,欢歌笑语。</h1> <h1> 游览甘肃张掖、敦煌后,我们又转回青海省游览此行的第五站大柴旦雅丹地貌。我们车行先到南八仙魔鬼城。它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地质工作者称为雅丹(维吾尔语‘’陡峭奇特"的意思)地貌。柴达木的雅丹地貌,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因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加上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诡秘瑟人的风声,再加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罗盘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故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h1> <h1> 这里的雅丹林总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海拔2800~320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风蚀土林群。</h1> <h1>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为了寻找急需的石油等资源,在柴达木盆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普查工作。当时有来自南方的八位年轻的女地质勘探员,在‘’无人无名区"的柴达木西北边缘阿尔金山下的荒漠深处从事野外作业,突遇大沙暴,由于受当时交通、通信等条件的限制,她们不久就给养断绝,在这被称为‘’魔鬼城"的地形中迷失了方向,仅有的标志也被掩埋,不幸全部遇难。人们是在她们遇难半年之后,才在那里找到了其中的三人,尸体已经半风干,但在尸体下面仍压着地质包、测量图等地质勘探资料。人们在那里垒起了八座坟墓,由此,地图上就正式有了一个叫‘’南八仙"的地方。</h1> <h1> 经漫漫戈壁滩、南八仙魔鬼城我们来到了大柴旦水上雅丹景区。它位于青海省的西部,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腹地,西南靠近乌图美仁草原,北临北丘陵自然区。这里原本没有水,有年纳林格勒河山洪暴发,河水改道,流向这片宽阔的地域,在形成静美雅丹风光的同时,也造成石油管道被冲毁的损失。……因为在两个咸水湖(东西台吉乃尔湖)中间,湖水微咸,湖中水草茂盛,引来了大量的水鸟,人们又称之为鸭湖。我们来可能是季节关系,没有见到野鸭等水鸟。</h1> <h1> 目前,青海省正在大张旗鼓地重点开发大柴旦水上雅丹景区。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可用土地范围约20平方公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占地2.1平方公里。项目设施包括:水上雅丹数字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雅丹特色主题酒店、停车场、餐厅、停机坪、滑翔机跑道、观景台、水上观光栈道、码头、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区等。项目的建设将会从水、陆、空三维一体的综合角度向世人展示这一全球唯一的壮丽风景。开发建设总投资约4.6亿元,预期6年时间,分两期完成。</h1> <h1> 我们虽然不知道建设完成后,大柴旦水上雅丹景区究竟怎么样,但趁没有被商业化之前,来欣赏一下这个美的让人心神摇曳,静的使人思绪飞扬的水上雅丹,是值得庆幸的。</h1> <h1> 水上雅丹有各种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形状千奇百怪的造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意会出不少物件。看,这是否像水中搁浅的万吨巨轮。</h1> <h1> 海上群岛。</h1> <h1> 当天,水上雅丹天气多变,我们刚到时乌云满天,中午出现蓝天白云,下午蓝天再次被乌云覆盖。加上有风的缘故,可惜我们未能拍摄到美丽的水中雅丹倒影。</h1> <h1> 水上碉堡。</h1> <h1> 史前祭台。</h1> <h1> 原野上奔驰的史前火车。</h1> <h1> 巨型雄狮,正警惕地护卫着美丽的水上雅丹。</h1> <h1> 我们此行的第六站,是柴卡盐湖。柴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位于青海省海西蒙族自治州乌兰县柴卡镇附近的一个盐湖。‘’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达布逊卓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h1> <h1> 茶卡盐湖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中,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一样大。</h1> <h1> 茶卡盐湖景区很大,游览时间不宽裕或想节省体力的话,可以选择乘景区的小火车,直接开到湖区观景点。</h1> <h1> 茶卡盐湖的形成是由于灾难或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茶卡盐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季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h1> <h1> 大型盐雕:盐帝制盐,传说盐帝为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盐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盐帝作为农业神,为了给老百姓产食盐,地处大荒之中,右手操青蛇,左手持赤龙,上乘盐水,水出东南,使盐析出,成为晶体。自此后,盐与土壤、空气、水、火一起构成人类生存的五大要素。</h1> <h1> 茶卡盐湖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它是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因此,它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 ‘’天空之镜",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并称为‘’青海四大景",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h1> <h1> 茶卡盐湖作为中国的‘’天空之镜",天上的白云,远处的山峦一起呈现在湖面上,水天一色,天地同调,美得让人窒息。</h1> <h1> ‘’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最美的是湖中倒影。美女们到了这里,岂能放过展示自己靓照的天赐良机。</h1> <h1> 茶卡盐湖的旅游设施,配上这里特有的景色,显得美轮美奂。</h1> <h1> 我们此行的第七站是,黑马河拍日出。黑马河位于青海湖西南部,是青海湖环湖公路的起点。黑马河是观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天尚黑咕隆咚,我们就出发了,在向导的指引下,打着手电相互提醒注意事项,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向拍摄点进发。不一会儿,天就开始慢慢亮起来了。</h1> <h1> ‘’ 哇,太阳出来了"不知是谁率先喊了声,圆圆的太阳像个火球,喷薄而出,霎那间天际间太阳附近是一条红带,上方是黄、灰、青灰交杂的色带。</h1> <h1> 太阳越升越高,天空越来越红,映照得河水波光粼粼,各种水鸟、蝴蝶竞相飞舞,景色美极了。虽然天很冷,但因看到美丽日出心中升起久违的激动,而变得热血沸腾。</h1> <h1> 在我们左侧有一大群拿着手机,争相拍摄日出美景的男男女女。</h1> <h1> 我们此行的第八站是,仙女湾。仙女湾位于青海湖北岸,传说这里曾是西王母设宴,邀请中原天子周穆王相会的地方。有唐代诗人杜牧诗为证: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王母翘首以盼,迟迟未能等到心上人的到来。现在只有天鹅仙女的化身每年飞到这里,向世人展示。也有传说:六世达赖喇嘛途径青海湖边,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仿佛听到神在呼唤,便踏浪入海,青海湖顿显神灵,仙女奏琴吹唢,仙鹤结群飞舞,大师就此消失,有人说他随仙女们升天,去仙境了;仙女湾也由此得名。 面前的是九九九木质栈桥,因它贯通东西湿地,直达青海湖深处的祭海台,长度999米,所以得名。它寓意爱情和事业,和和美美、天长地久、一帆风顺,因而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在此拍照留念,祈求好运。</h1> <h1> 三牲拉则:高37米,是目前全国所有藏区‘’拉则"中最高的一座。‘’拉则"是藏语,蒙古语叫‘’俄堡",是祈求平安的意思。它是由自然死亡的神马、神牛、神羊的头堆砌起来的,所以叫‘’三牲拉则"。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进京受封返藏,途径此地,他看到这里的马、牛、羊膘肥体壮,水草丰美,因此在此立拉则来保佑草原的人畜兴旺,繁荣昌盛。当时他37岁,为此‘’三牲拉则"高度以37这个吉祥数而立。‘’拉则"一般是在山头上,是当地山神的标志和象征,是藏区地方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之地。各地一般都有自己的拉则,里面埋有喇嘛用辛红写有梵文咒语的柏木牌,吉祥八宝、粮食、药物等,内部插挂有哈达、羊毛、红布等的木杆,叫金刚杵。</h1> <h1> 仙女湾是青海湖的重要湿地、天鹅的家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定位为‘’感染人的地方"。 仙女湾湿地在不同的季节会绽放出不同颜色的花卉。红的、黄的……,就像自然亲手编织的地毯,展现在游客的眼前,称为是‘’花的海洋",一点也不逊色。</h1> <h1> 仙女湾景区以绚丽的高原草甸湿地,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展现出青海湖最美的生态、人文画卷。这里也是青海湖祭海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早在唐代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历代都有‘’祭海"的宗教政治活动。入乡随俗,我们在景区藏胞的带领下,手持经幡和宝瓶(内装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5种粮食,同时还,将珊瑚、蜜蜡、玛瑙等碾成粉后和这五谷混合一起),举行了传统的‘’祭海"仪式。整个仪式庄严神秘,倍觉有趣。</h1> <h1> 青海湖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种,据说这种鱼由于生长在高海拔地区,长得特别慢,每年平均只能长一两,所以肉质细嫩鲜美。据当地人说在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单位组织捕捞湟鱼,分发给职工,为度过缺吃挨饿的困难作过贡献。如今像模像样的大湟鱼已经少见,青海湖也已禁止随意捕鱼,这里的湟鱼自由自在,逐水而欢。</h1> <h1> 仙女湾湿地是鸟的天堂,大天鹅的故乡。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鸟类有斑头雁、鱼鸥、鸬鹚等,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约有1500只左右的大天鹅在此越冬。此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也驻足此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为我们描绘了鹤飞冲天的诗情画意。</h1> <h1> 面对仙女湾的良辰美景,杨老师,为大家留下了喜形于色的集体纪念照</h1> <h1> 我们此行的第九站是,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创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兖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h1> <h1> 塔尔寺是全国十大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为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是黄教圣地。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皇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此进行过宗教活动。</h1> <h1>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9300多间(座)房屋。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建筑技术于一体。它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h1> <h1>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为保护寺内的文物,该寺管理极为严格,寺内的佛像、壁画等艺术三绝、佛事活动等严禁拍照,拍照只允许拍外面的建筑。</h1> <h1> 八宝如意塔:为纪念佛组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建于公元1776年。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h1> <h1> 大金瓦寺: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初建于公元15 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10000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h1> <h1> 小花寺:又名长寿殿,是为七世达赖喇嘛念长寿经而建,它已形成一个小院落,正面为琉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h1> <h1> 塔尔寺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中国传统建筑中将四根柱子之间的范围称为一个开间,九间殿从横的方向算共为九个开间,故称九间殿。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h1> <h1> 塔尔寺殿宇上层雕梁画栋,彩绘了许多佛经故事。</h1> <h1> 塔尔寺小院落,美观大方,精巧绝伦。</h1> <h1> 塔尔寺回廊和上面的琉璃歇山门亭,色彩艳丽,美不胜收。</h1> <h1>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园区面积大约55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13.6平方公里,包括阿什贡园区、黄河河谷园区、麻吾峡园区三个主园区。</h1> <h1> 我们主要游览了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阿什贡七彩峰丛园区,这里的丹霞地貌形成于一亿两千万年前,景区占地3000亩,以‘’地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为内涵,以‘’七彩峰丛、轩辕后土"为主题,由13个以 ‘’ 土"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天地人缘博物馆、女娲湖、女娲演艺台又点缀其中,是一座土文化内涵丰富,丹霞自然景观独特,地质研究与科普教育价值极高的文化旅游胜地。既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也是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摄影、创作、美术、影视等多个机构在公园内设立了基地。</h1> <h1> 女娲峡是阿什贡景区七条丹霞地貌中最有特点的峡谷,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神话传说:上古时期女娲娘娘曾在此用黄河水伴着黄土,造出了黄种人;现在我们看到峡壁下东倒西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如人体器官般的岩体,则是女娲造人时遗留的半成品、零部件。</h1> <h1> 千佛峡:雄伟壮观,大气磅礴。</h1> <h1> 问天峡:壁立千仞,挺拔伟岸。</h1> <h1> 后土峡:轩辕后土,多姿多彩。</h1> <h1> 阿什贡景区七彩峰丛地貌秀丽壮美,面对如此美妙的峡谷胜景,一向爱美、崇美的美女们激动得手舞足蹈,物情忘我。</h1> <h1>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贵德黄河南岸,见证‘’黄河水贵德清"。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尊汉白玉雕塑‘’黄河少女"像。‘’黄河少女"半裸着上身,手捧秀发,扬撒着梨花,充满了希望和青春之美,令人怜爱。长长的秀发表现了少女的纯洁和健康,垂落的衣裙、欢快的浪花、平和的神态里透出一种本性的善良和对人世间生活的达观安详。整个塑像高7.8米,象征黄河在贵德境内流经78公里。</h1> <h1> 天下黄河贵德清:之所以产生上下游黄河水混浊,只有贵德段的黄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直接饮用的奇迹,是由于贵德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大坝,对黄河水进行了沉淀。2000年,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深在贵德视察时,曾题词赞誉‘’天下黄河贵德清"。</h1> <h1> 贵德到黄河源头相距373公里,黄河水从龙羊峡奔腾而下,在贵德县境内,冲击成一条东西长100多公里的宽阔河谷,河谷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山清水秀,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黄河成就了贵德‘’青海小江南"的美誉。这里既有浑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既有高原景色的粗犷和博大,又有江南风光的娟秀与文静。</h1> <h1> 夕阳余晖下黄河水,波光粼粼,两个儿童在河边淌水泼水,尽情玩耍。</h1> <h1> 2017年8月17日,结束大西北青海、甘肃行,中午12.10时,乘坐厦门航空公司MF8236航班,打道回杭。 此行大家都感到收获满满,感谢联众假日旅行社的精心组织安排,感谢郑总一路对大家的悉心关照;感谢杨老师一路的指导和为大家拍摄多张集体照和个人靓照;感谢一路相伴共享欢乐,互相帮助的美女和摄友。再见了美丽的大西北,再见了美景如画的青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