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带着老爸老妈回老家

曦霖

<h3>老妈今年88岁了,老爸今年87岁。许多老人到了这个年龄都不太远意长途跋涉出门远行了,可他们一直有个愿望,回老家看看,到故地走走 ,看看亲人们,访访老朋友。<br>爸的老家在保定,那里没有亲人了,但还有他白求恩军医大的老同学。妈的老家在辽阳,那里有一大家子亲戚晚辈,从辈上排,她就是四世同堂的老姑奶奶了。<br>我们姐妹四个,除了老大我,三个妹妹都没回过辽阳老家,在东北老家亲人的一再呼唤下,早就翘首以待了。<br>可回家的行程很难定,人多路远,加上老人行动不便,只有开车过去最方便。这就要求一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有两个棒棒的司机,三是还要大家有时间都能凑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两位老人身体要都给力。机会一直不成熟,我们一直都在念叨着这个梦。<br>终于2017年10月1日,国庆假和中秋假连在一起,总共七天假,大家一合计,我们把初步的行动计划定在了十一长假开拔出发。</h3> <h3>从九月初,我家老三就主动担起了行动总理的角色。安排车辆,准备礼物,从老大人到孩子,从服饰到食品,挑来选去,买买退退,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礼品搞定。如此短时间高频率的网上选购,让她那么喜欢网购的达人,竟然得了网购厌恶症,她说,"我现在一上网看购物就想吐"。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她的投入。<br>当行期渐渐临近之时,老妈突然说今年不想回了,感觉体力不够充沛。忙了一通的张家总理可坐不住了,这怎么行,都努了这么大的力了,岂能半途而废。凭着她的一番摆情讲理,硬是打消了老妈临阵脱逃的想法。<br>物质精神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行动了。可好事总是要多磨的,要不好事儿就不会那么令人心跳。在十一的前一周,老妈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你爸感冒发烧了,你过来劝他去医院打针。"我心头一紧,赶紧回家。进屋一看老爸的状态,心想这次旅行要泡汤了。他满脸通红,呼吸很沉重,伴加着咳嗽。我小心的劝他去医院打针抓紧治疗一下吧。他坚决的拒绝了,这是他一贯的作风,有病不愿去医院,当了一辈子医生,却认为医院都治不了病。一到这个时候,我们是最为难的,他是权威,别人很难说动他,对我们的劝说,他往往一句就给回了,"你们懂个啥?!"我说你上次就是这样,结果把病拖延那么重,这次再拖重了怎么办?他说,"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是肺炎,这次是感冒,我知道,你们不用劝。"面对固执的老爸,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抓紧买药,给他降温退烧,同时用偏方煮大蒜治疗咳嗽,能用的都用,心里不住的祈祷,保佑他快点好。老爸感冒发烧正重,老妈也染上了感冒。这阵势来的有点猛了。老爸发烧感冒体力不支,夜起的时候又摔了一跤,鼻肿眼青一张脸都变形了,我的心真是揪得好紧。马上冷敷,买来云南白药喷剂,突然想起土豆片可以帮助消肿,一天几次切换着敷在脸上。土洋结合的方法都用了,老天保佑,很快见效果了,老爸的烧退了,咳嗽轻了,脸上的肿慢慢消了。第三天,就听见老爸跟他保定石家庄的同学打电话,让他们等着,他要去看他们。也许是这个强烈的出行愿望,让他这么快就把感冒战胜了,也许是老天在保佑着让我们能按计划出行。老妈的感冒比老爸轻一些,但她心里的症状重一些,体温36.4℃,她说还发烧,因为她平时体温35℃。咳嗽有痰,她说可能是肺炎,拍片排除了,她想让医生开打针的药,医生不开。老三发话了,“老妈,你这样估计回不了老家了,到十一好不了,你在家养病吧。”这一招厉害,老妈的病也迅速好转起来。<br>这场战斗快收场了,突然出行总理又传来一个让人不爽的消息。这次出行计划开两辆车,准备让张家好女婿老三跟着我们开车引路,外加几个女司机换着开。可身兼要职的陈书记十一不放假,离不开工作岗位,这真是让人心慌的消息,没有一个主事儿的男人跟着,我们四个女的加上年近九十的两个老人,这一千多里的行程,可是让人不安心啊。<br>最后,还是陈书记想出了办法,让他的司机先替他开车送我们先到石家庄和保定,两天后他坐高铁赶到保定与我们汇合,带着我们走以后的旅程。关键时刻,张家三女婿总是最能显身手。我们知道他的办法多,他不放心我们,也不舍得太累老婆。<br>出行前,这事儿够稠吧?</h3><h1><br></h1> <h3>9月30日晚上11点左右,老二才匆匆忙忙从外地回到家,她也感冒好几天了,带着一身的疲惫,第二天就跟着全家一起出发了。<br>10月1日早上八点半左右,我们两辆车装载满满,姐妹四个陪着爸妈登上了长途旅程。<br>老三开着她的宝马在前,司机小贾开着另一个车在后。<br>出郑州上高速,车行缓慢,出现了我们预料到的拥堵,直到下午两点左右,我们才到达第一目的地石家庄。<br>这里有老爸的堂弟二叔一家,还有他的军医大的老同学两口子。两点多了,大家都没吃午饭,这里和郑州不一样,过了饭点,饭店都没饭吃了。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沙县小吃还有饭,对付了吃了一顿,就匆匆去完成老爸的探亲访友计划。<br>这是久未见面的两个老同学家。老同学相见,扯起话头就收不住了,本计划看完老同学就直奔二叔家,但他们拉着老爸不让走,因时间有限,我们只好留下他们老同学叙旧,姐妹四个直奔二叔家,凳子还没暖热,就到了晚饭的时间,我们在饭店订好了餐,请二叔全家和老爸同学一起聚会吃晚饭。</h3> <h3>看到老爸有四个女儿,阿姨嫉妒地说,你太有福了,给我两个吧。</h3> <h3>第二天本该一早就去保定,但因为老爸没有去二叔家说说话,我们又一早陪着他二次来到二叔家。<br>二叔身体看上去不错,就是耳朵有点背,二婶腿不灵便,精神还好。<br>两家人在一起合个影,二叔的儿子和女婿不在家。</h3> <h3>时间虽短暂,相聚也欢颜</h3> <h3>老哥俩长得真像。老爸眼睛的淤血还没消退。<br>众位看到了吗,我老爸胸前可是戴着一枚党徽呢,这是他出发前特意戴的,他这样彰显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 ,自有他自己的理解和用意。<br>不是我们可以去解释的。</h3> <h3>难得的相聚时光。</h3> <h3>二婶拉着手,依依不舍我们走。</h3> <h3>二婶披着我们给她买披肩,高兴的合不拢嘴。</h3> <h3>难得的一次聚会,把这个瞬间定格在这儿吧。<br>从二叔家出来,我们就赶紧驱车赶往保定,由于出发太晚,到保定已经下午二三点了,老爸计划要看的那个老同学在我们来的前一天突然骨折了,不能行动了。最后商定不能去人太多打扰人家,让老二和老爸前去看看。<br>我们原计划想在老爸的老家走走看看,但保定天很阴冷,有点下雨,就没心情转了。<br>一路上,我们就念叨到保定要吃最有名的驴肉火烧,因为老爸小时候最爱吃这个。可是因为人不齐,也找不到哪儿是正宗的驴肉火烧店,老三在酒店前台打听一下,附近就有家驴肉火烧店,晚饭时候,我们几个人就去那个小店吃了一顿简单的驴肉火烧。记不得什么味道了,好像和郑州的河间驴肉火烧不太一样,烧饼不一样,没有觉得特别好吃。也许我们没有找到正宗的?还是人家本来就是这样的味儿?也许期待太多,失望也就有点大。<br>晚上十点多,我们盼望已久的主心骨陈书记终于坐高铁到保定与我们汇合了,大家心一下落地了。下面的行程才是一场硬仗呢,从保定到辽阳要马不停蹄开上一天的路才能赶到,没有他参与真是不敢想。</h3><h3><br></h3> <h3>十月三号九点左右,我们从保定出发向辽阳进发。本来计划我们的陈书记过来就让司机回去,因老二感冒体力不支,就让司机继续跟着我们前行了。有这两个老司机开车,我们就安心多了。<br>我们刚出发,我们的侄子文亮就开始盯上了,他一早就开车从沈阳到辽阳宾馆侯着了。<br>这是我们一路的对话<br>侄 路上注意安全,我在辽阳等你们。<br>姑 路途我随时报告路况<br> <br> 好嘞,大姑<br> <br>到霸州了。<br> <br>收到,还有7个多小时。<br> <br>乐亭服务区午餐完毕,准备出发。<br> <br> 好嘞,大姑,越来越近了。<br> <br> 堵车了<br>  <br>快到秦皇岛了?<br>  <br>好像是南戴河一带<br>  <br>快并入京哈高速了。<br>(侄发过了一个手机导航截图)就堵这一段。<br>  <br><h3>你怎么有这段导航地图呢(我原来以为,用手机导航,只有在路上开车才能用,不知道他在辽阳老家也可以用手机看到我们的路况。)</h3> <br>是这段不?<br> <br>你简直神了。你骗我吧,是你三姑发给你的截屏吧?<br> <br>没有,我看导航呢<br> (车上的四姑也说话了)<br> <br>你 四姑说,你看导航怎么知道我们在哪儿呢?<br> <br> 就这段堵<br> <br> 你能看到是吗?前面是有事故吗?<br> <br>那看不到(偷笑表情)前面快到绥中了,还有段堵<br> <br> 我想你是孙悟空呢<br> <br> 我要是的话你们就不用开了,直接把你们变过来了<br> <br>你赶快修行吧,让我们也沾沾光<br> <br>我加油,现在通没?<br> <br> 又堵了,还有四百公里<br> <br>就那一段,我就怕京哈堵<br> <br> 你心想事成了<br> <br>那条路况不好<br> <br>不是出事故了吧?<br> <br>应该是,不出事故不能堵。<br> (这次堵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下车活动一 下,都伸伸腿脚,传了一张老四的照片给侄)<br> <br>我小姑挺酷<br> </h3><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 <h3>老妈睡了一觉醒了,啃一口玉米。</h3> <h3>陈书记在车里等着到是很轻松的表情。</h3> <h3>  (侄传过来一张照片说)<br>  我老姑奶和我妈<br>  <br> 在谁家呢<br> <br> 我二姑<br> (我把老姨和三嫂在家等着的照片给我妈,说她们都在老家等着呢,老妈发话)<br> <br> 你大姑奶奶发指示,我们今晚到辽阳住下,明天才能到老家,让大家都忙别的事儿,别在那儿干等着<br> <br>没事儿,这些都是闲人<br> <br>路通了,这会儿跑起来了……绥中到了,果然又堵了。<br> <br> 通没?<br> <br> 缓慢行进,还堵三公里<br> <br> 能动就好<br> (侄又发了一个导航截图)<br> <br>就这段<br> <br>刚才看见有两个大车撞了,车头都撞进去了。<br> <br> 过去了?<br> <br> 还是缓慢行使<br> <br> 那条道就是大车多<br> <br> 是,大货车多<br> <br>三公里一会儿就过去<br> <br>很慢啊<br> <br>能动就行<br> <br>这会儿不动了,还有九百米就到服务区了,快没油了<br> <br> 还有多少油<br> <br> 够到服务区的<br> <br>那就好<br> <br>现在趴着走不了了<br> (看着短时间没有指望,我们都内急,我们带着老妈下车步行到服务区找卫生间 了)<br> <br>车终于进服务区加油了。我们和三姑他们那个车走散了,他们堵得更远,我们先开车走了<br> ……<br> <br> 开得挺快啊,现在在辽中环线吧,没吃晚饭吧<br> <br> 车上没停吃,一点都不饿<br> <br> 大姑奶呢,折腾累了吧<br> <br>她还好,刚才睡了一会儿,精神头很足,一 路说个不停,比我们还兴奋呢。<br> <br> 你在老家呢<br> <br>我在辽阳宾馆呢<br> <br>你守着呢,到老家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你了, 谢了,亮,这么费心<br> <br>必须滴,老想你们了,下高速告诉我<br> <br>我们到收费站了<br> <br> 辽阳北嘛<br> <br>没看清,我们导航在繁荣路上<br> <br> 好的,我下楼接你们<br> (经过大概十二小时的行程,晚上九点多,我们到达住处辽阳宾馆,陈书记的车也随后赶到,这一路虽然长途跋涉,但基本算顺利,最辛苦的是两个司机,真是感谢他们)<br>  <br>  <br>  <br>  </h3><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 <h3>到辽阳宾馆,这老姑奶奶一把就抱住了重侄孙女,小罗丝一直等着不睡觉,盛装迎接。</h3> <h3>第二天一早,二姨家的小儿子小维和媳妇小萍就早早来到宾馆,接我们回老家看亲人。他现在是老家岳家堡的村长了,真出息了。回家的路上,老妈下车,在路边的花丛中留个影,笑得灿烂如花。</h3> <h3>这一老一小真美。</h3> <h3>这是家乡的太子河,老妈下车留个影,这个河现在太美了,老妈大概又勾起了往事的回忆吧。</h3> <h3>这是辽阳的水上乐园,村长和大姨合个影。</h3> <h3>终于到家了,老姐妹俩紧紧拥抱在一起。老妈姐妹五个,现在就剩下姐妹三了,还有一个远在内蒙的四姨。这次出门回老家,老妈说不告诉四姨了,她知道会哭,她身体不好,不想让她情绪太激动。</h3> <h3>这是老姨和大姐跟老妈的合影。</h3> <h3>老姨和老妈,是罗家的老大和老小。</h3> <h3>亲戚都来了,坐在炕头亲热唠嗑呢</h3> <h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h3> <h3>说说亲情,拉拉家常</h3> <h3>第一次回老家的老二,和几个姐姐嫂子唠唠嗑。</h3> <h3>老爸和老姨夫,应该是叫一担挑吧,难得坐在一起。</h3> <h3>回家是十月四号,正好是八月十五,老妈要去给她父母上个坟。烧完纸,到庄家地里看看还没收割的稻子,说一起合个影吧,老妈突然想起她背的包不见了,急着要去找包。</h3> <h3>你看,一脸的焦急。结果老四把她的包背着呢,烧纸的时候她把包顺手放到了地上,走了忘了,老四给她背走了。</h3> <h3>我们在稻田边一起合个影。<br>我们这边给姥姥姥爷烧纸,侄子文亮也给他爸烧了纸,他说,不烧纸,回头他再骂我。</h3> <h3>老姨家的后院,种了一片植物,我看到它,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立即勾起小时候的回忆,这种东西我小时候吃过,但叫不上名字了,剥开红红的外皮,里面有一个圆圆的果实,吃起来甜甜的,这大概是我小时候在姥姥家的美好记忆了。后来老姨告诉我,这个叫姑娘,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字。</h3> <h3>这是老姨家院子里种的小葱。</h3> <h3>老姨家的后院里,养了一群鸭鹅。</h3> <h3>这是老姨家的院子里种的一片草莓,结果的时候来一定会很过瘾。老姨家的后院还种了一颗枣树,苹果树,山楂树都还挂着果呢,很诱人,真是果树满园鸡鸭满圈,满满的农家富足景象。</h3> <h3>最引入注目的就是这堆才收回来的玉米囤了,老姨的孙子家旺,带着两个小侄女爬上了玉米山,俨然一副大将风度。<br>老姨家还养了一条狗,圈在笼子里,我们家的老三爱狗如命,把带过来的肉类小食品都喂它了,狗估计过年都没这么丰盛,表弟殿林说,你们走了,估计这狗不吃狗食了,胃口吊起来。<br>你说我家老三,是爱狗呢还是害狗呢?</h3> <h3>这是我表弟,村长小维家,看这干净整齐的环境,就知道弟媳小萍是个干净利落的家庭管理好手。这家的摆设,够气派吧。</h3> <h3>这家人气冷清些,路都有些破损了。谁家啊?我舅舅的小儿子超生家,全家人都出去做生意了,他和儿子去上海卖菜,媳妇也去外地卖菜了。敞着院大门就走了,我们路过这,进去看看,照张相传给他看看,他大姑来过他家了。<br>超生,你挣完钱回来把门前的路修修啊。</h3> <h3>超生,你大姑在你家门口照张相。</h3> <h3>你四妹子也照一张。</h3> <h3>我们全体在你家合个影,超生不会有意见吧?</h3> <h3>这是小玲姐家,家里整理的干净利落,各个房间转转,家具陈设都跟城市家庭差不多甚至更富贵,一看就是过得日子富足的样子。就这一个房间还有老式土炕,玲姐说这土炕要扒了,村里马上通暖气了,用不着土炕了。<br>我突然有一种冲动,脱了鞋到炕上享受一下那种曾经的感觉。这才是我记忆中老家的样子。</h3> <h3>老二老四和大姐玲姐在土炕上留个影吧,等村里都通上暖气了,这土炕就会成为历史消失在记忆里了。</h3> <h3>在玲姐家的房子前合个影。</h3> <h3>这是老姨家的女儿桂艳家。看出来,日子也过得很富足。</h3> <h3>在桂艳家门口合个影。</h3> <h3>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么多西红柿。老姨说,这都是村里大棚里种的西红柿,因为长裂缝了,收菜的不要,就都扔了,吃不完啊。<br>好可惜啊,看着一个个熟透的西红柿就这么扔了,真是有点心痛。如果不是离得远,真想捡些带着,没有什么毛病,就是熟透长裂了。</h3> <h3>家家都是这样的一座房子,前院后院都有,种些瓜果蔬菜,真是方便极了。这里的村子热气腾腾,人人都有事干,家家都有大棚,种菜,卖菜,生活很富足。比起河南的许多地方,一进村,一种萧条之感,村里剩下的都是孤零零的老人,年轻人都带着孩子打工求学走了,好多村基本是一座死村。<br>老妈走了一圈,回来感慨地说,老家人的日子过得很富裕,相比之下,我们到有些寒酸了。</h3> <h3>这是10月4号中午,村长小维在村里的饭店请老罗家的众亲戚吃饭聚会。这大概比过年的气氛要热烈吧,老罗家的亲戚老的小的年轻的,能来的都来了,真是热闹啊。说实话,这几十口子的大家庭,我们这么短时间接触,真的记不住谁是谁,怎么办,就一家一家合影留念,回去对着照片慢慢认吧。<br>这是和老姨一家的合影。</h3> <h3>老姨家合了两次影,第一次孙子在儿子没在。<br>第二次儿子来了,孙子又找不到了,就这吧。</h3> <h3>这是我们和大哥一家的合影。</h3> <h3>爸妈和老姨老姨夫。</h3> <h3>大哥搂着大姑和姑父照一张</h3> <h3>我们和舅舅家的亲人合影</h3> <h3>这张合影自由组合,照的就是开心</h3> <h3>二姨家的亲人合影</h3> <h3>这是舅舅二姨三姨家的姐妹亲人</h3> <h3>这是和老姨还有舅舅家的亲人们</h3> <h3>老姨还有舅舅家二姨三姨家的亲人们</h3> <h3>这一大家人,大都是二姨家的亲人们,看到村长了吗,</h3> <h3>丰盛的午餐开始了。在老家,他们的吃饭时间跟我们不大一样,早上四点起来干活,上午九点左右回来吃早饭,休息一下再去干活,中午两三点吃饭,晚饭就是八九点了。这次为了我们聚会,特意把吃饭时间提前到十二点多。</h3> <h3>这一桌,干杯</h3> <h3>听听老妈怎么说?她离家距今正好75年了,目前她是老罗家年龄最大,辈份最高的人了,可以说是有资格的老前辈了。</h3> <h3>一点录像,更生动。</h3> <h3>我家代表陈书记和村长一起敬敬酒</h3> <h3>热闹吧,</h3> <h3>你们尽管胡吃海喝,我吃饱了就眯一会儿。</h3> <h3>这是八月十五的月光下,老三两口出去找点吃的,白天净忙乎照顾别人呢,三妹夫基本没吃什么东西,每天都是把大家安顿好了,他俩再出来找点吃的,这已经成惯例了。所以,特别感谢三妹夫的担当和牺牲,我们全家谢谢你了。</h3> <h3>很美的一幅夜景背影,月正圆,人正好</h3> <h3>10月5号早上 ,我们一起到辽阳宾馆对面的白塔公园走了一圈,老爸老妈合个影。<br>辽阳白塔是全国76 座古塔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br>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塔高七十一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br>建于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年),传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庆寺塔的俗称,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塔顶有铁刹杆、宝珠、相轮等。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h3> <h3>老爸胸前闪闪发光的党徽,一路给他增辉不少</h3> <h3>太阳正好,草地正绿,姐妹三享受一下阳光绿草的美好时刻</h3> <h3>张家的女人全了,美吧</h3> <h3>四姐妹护驾父母回老家,辽阳白塔这个地方不能放过。</h3> <h3>这是一颗山楂树,我们三个姐妹来一场山楂树之恋</h3> <h3>这里大概有十几度吧,我们都穿着厚衣服,陈书记就一个短袖衫。比东北人都耐寒</h3> <h3>你坐好,我拍;还有我也拍。</h3> <h3>这张照片是老三抓拍的。<br>怎么都不听我给你们讲王尔烈?<br>愁死了。<br>老妈从小就听他爸爸给她讲王尔烈的故事 ,他是东北人的骄傲,今天可有机会宣传一下了,就把老四拉来照着字碑念念,还没念完,老四走了。又把老三拉回来念念,没念完,老三说我认字,你不用念了。老妈转身去找老二,老二还没到字碑前,突然接个电话,就拿着手机走一边了。这下老妈真是有点着急了,一脸的焦虑,愁死了。记得老爸总拿老妈开玩笑,说你们东北人就没有几个名人。老妈对此耿耿于怀,今天终于有机会想骄傲一下,又没人想听。真是急坏了。<br>王尔烈(1727-1801),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br>16岁时,诗文、书法就已经蜚声遐迩了。26岁,参加了全州的童试,结果考中了拔贡生(秀才)。39岁,随同好友常纪到北京参加京师会试,未能及第。44岁,再攀蟾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结果考中贡士。经过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至此,夙愿已尝。清廷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侍读</h3><h1></h1> <h3>这两天,最辛苦的就是文亮和兵他们了,每天白天从沈阳开车过来到辽阳陪我们,晚上又要开车回沈阳,真是累坏了。<br>10月5号晚上,我们离开辽阳老家住到沈阳的辽阳大厦,一起吃顿饭。</h3> <h3>辛苦了,大侄子和侄媳妇</h3> <h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十月六号了,在沈阳只能呆这最后一天了,老爸老妈要看亲戚和老同事,我们要去沈阳市和文亮家看看,时间太紧,我们只能分开行动。一路有老二和三妹夫陪爸妈去看看几个姨和老同事,一路有文亮 兵带着我们姐妹三个看看沈阳景点。<br>第一站,我们到沈阳故宫参观。这皇家的大门咱也摸摸,回家探亲了,怎么也得到门口留个影。</h3> <h3>沈阳故宫我们游出来了,我们的小公主戴着公主帽,美吧</h3> <h3>我们都是小公主的陪衬。</h3> <h3>这张霸气,这是我家的大门口。</h3> <h3>看清背景了吗,刘老根大舞台</h3> <h3>东北二人转大剧场,我们没眼福看了,时间太紧,留个遗憾吧,下次有机会一定看看。</h3> <h3>张学良故居,我们也走了一圈,里面的人太多,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圈。</h3> <h3>这是老爸老妈到了表姨家,在家里吃了一顿姨夫做的饭,亲热的话说不完。</h3> <h3>这是老爸原来在沈阳工作的老同事,他当时是老爸医院人事科的干部,对我爸可是有保护帮助之恩的,他的一条腿,在解放战争中失去了,这可是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硬汉子。晚上,老爸做东,请他的几个老同事吃饭叙旧,有点遗憾的是,吃饭的时候,老爸想给他们每人一张名片,那上面有老爸曾经担任过的职务,也是他觉得很值得骄傲的资本。可惜手头名片只剩一张了,紧急给老三打电话调集,结果还是没如愿满足他的要求。<br>回来后兵为了满足老姑爷的心愿,自己设计印制了三盒名片寄过来了。这以后可不会关键时刻掉链子了。</h3> <h3>走了一天,晚上我们到侄文亮家里看看,这是兵和文亮靠摆地摊起家挣的家业,楼上楼下两层,很宽敞。我们全家真的很喜欢这两个孩子,他们真是太棒了,白手起家,创下了自己的配饰品牌。如今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有连锁店,事业做得棒棒的。这两个孩子人品好,肯吃苦,有智慧,想不发达都不行。</h3> <h3>晚餐,我们在这儿吃了一顿螃蟹大餐,过瘾。亮特意从盘锦买了很多河蟹。吃完,第二天让我们带走五箱河蟹,真是费心了。路上很担心螃蟹会死,一路在妹夫的关照下,完好无损的都活着回来了。</h3> <h3>我们的小公主即兴给我们表演了一段自编舞蹈,人家那份投入和自信让我们很饱眼福。<br>跳完舞,突然说,你们走了,我给你们每人送一份礼物,说完就在地上画了五张画,给四个姑奶和老姑奶的。太让我们感动了。</h3> <h3>看到了吗,这是小公主给我们的礼物,老珍贵了。</h3> <h3>十月七日我们终于恋恋不舍的要启程了,早上八点多出发,一路基本顺利,到京哈高速又是有点堵,但还算顺利。沿途我看见这一片片红红的植物一直看不清是什么。车到服务区,我走近一看,原来是红辣椒。</h3> <h3>车开了一天,晚上我们住到天津。我们住的离市区比较远。房间安置后。老爸妈休息了,我们跟着陈书记逛逛天津夜景吧。关键他开了一天车,还没有正经吃顿饭。<br>这是天津海河的夜景,真的很美。</h3> <h3>海河边留个夜景</h3> <h3>走吧,找点吃的去。</h3> <h3>这是小白楼附近的一条小吃街,姐俩到这儿就美疯了。</h3> <h3>店二娘招揽生意呢</h3> <h3>这架势,顾客会吓跑的</h3> <h3>等老公</h3> <h3>这就是天津小白楼的夜景。</h3> <h3>俺也在美食街留个影吧。<br>十月八号,我们一早出发,下午五点多顺利到达郑州。八天长途旅行圆满结束。<br>东北老家的亲人们,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安排了这么丰盛的午餐,谢谢村长给我们带回的东北酸菜和大米,好吃极了,真是家乡的味道。</h3><h3>有机会我们再回去看你们。</h3><h3>看完这个探亲记,也许有人会发现老三的身影不多。告诉你们吧,因为老三的手机像素高,这里的大部分图片和录像都是她拍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她在幕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