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当我们感慨魔都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不经意间大上海巨变的车轮越转越快,转遍申城大街小巷,时不时冒出的网红地你可能还来不及拨草,又一新地标己等着你去刷,民生筒仓就是其中之一。</h3><h3> 民生路码头曾是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的专业码头。其中的8万吨筒仓,在过去曾号称"远东第一",稳坐亚洲最大粮仓的宝座。即使今天我们漫步其间,这些如同擎天柱般矗立在浦江边上的筒仓,仍然是民生码头建筑群中最能带给我们视觉冲击力的工业遗产。</h3><h3> </h3> <h3>然而,即便是曾经有着如此辉煌过去的行业骄子,在这个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大潮面前,也只是一叶完全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飘萍,最终在时光的流逝里悄然衰败得只剩下空旷的厂房和永久的钢筋水泥。</h3> <h3>很幸运,人们并没有把它彻底遗忘,脑洞大开的建筑师把这8万吨筒仓及其附属建筑改造为回顾城市历史变迁、展望未来规划建设的展览馆,让这株本已垂垂老去的枯树再次生发出新的花芽。</h3> <h3>走近筒仓你会被周围的雕塑所吸引,艺术家用夸张、抽象的手法展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h3> <h3>甚至连想象的翅膀都带着锐利、坚硬的工业风。</h3> <h3>40多年的工业遗存被最大化的保留了它的原貌,原筒仓室外安装了自动扶梯,从1楼可逐级而上至8楼,透明的玻璃窗设计可以乘扶梯欣赏浦江风景。</h3> <h3>筒仓正在举办2017空间艺术季主题活动,通过"连接(thisCONNECTION)"与"断裂(disCONNECTION)"读音的相同和双关,讨论在当代城市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未来,讨论如何将各种原因形成的断裂转化为连续开放、可达舒适的人性化、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置身其中你能感受到民生码头就是滨江岸线断裂转化的优秀案例。</h3> <h3>三楼,沿着几个巨大的圆柱筒仓铺就着浦江东岸长卷,蜿蜒的黄浦江一路奔向大海,留给两岸无限畅想,畅通无阻的在滨江边漫步是新时代都市人的梦想,这一年,22公里的东岸滨江全部贯通,亲们以后来上海,别只去外滩,备足脚力,来东岸畅行。</h3> <h3>乘行自动扶梯向下望去,对面是尚未完全改造的旧厂房,中间是由350根原木围成的装置,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的作品,木质圆柱交织的光影,与周围混凝土材质的强烈对比,仿佛将人们带入一片城市中的忘忧森林。</h3> <h3>从自动扶梯的最高点8楼眺望浦江西岸,那里是海派文化的骄傲与悠长。而脚下的东岸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荣与梦想。1990年的浦东开发追赶着1843年的上海开埠,一切将变得更加美好。</h3> <h3>筒仓内部,建筑师在不破坏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搭建的人行楼梯,拾梯而上可以感受老工业遗存曾经的辉煌与荣耀。</h3> <h3>筒仓里,艺术家将1000个太阳能自发声的音箱和一千个不同的器皿组成在一起,表达过去的粮仓如今转化成一个精神食粮的发生器,特别有创意。</h3> <h3>巨大的旧玻璃窗,稍稍加入灯光等艺术元素,瞬间冲击视觉被震撼。</h3> <h3>旧厂看新桥,杨浦大桥车水马龙,筒仓人潮涌动,愿上海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生生不息。</h3> <h3>简仓的7楼,巨大的厂房变为展厅,"上海空间研究"展台的一部分,骑行上海、虹口滨江、陆家嘴改造等案例,探索着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细细观看,你能找到个中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熟悉的地方正在消失、变化、新生。</h3> <h3>10个筒仓的底部均形成巨大的漏斗,与数十米高的立柱形成的空间,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觉震撼,有点像巨型的导弹发射装置,密集而神秘。</h3> <h3>巨大的漏斗上面有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仰看作品有点费劲,混乱中迷失,作品意思是对人在某个情境下不堪重负的图像化表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