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首,致青春——毕业十年

阿条

<h1>秋日不语,落叶轻诉。日晷上默默流转的光影,变幻了时光,沉淀了记忆。</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楼区之旧貌新颜</span></h1> <h1>2003年,我们作为福大旗山校区的第一批垦荒者,来到了这个只有8栋宿舍楼,2个食堂,3栋教学楼,1个风雨操场,没有校门更没有围墙的高校。图书馆运动场馆办公楼实验室等等更是全无踪影。</h1><h1><br /></h1><h3><br /></h3> <h1>下高速后进校园的第一个校门。时间太紧凑,来不及把几个校门都拍一遍。</h1> <h1>生活一区对面这个门是最早的校门了,和十年前基本一样,可是没有了我心心念念的山东杂粮饼,兵哥水煮鱼,汉中凉皮,莆田卤面……</h1> <h1>从前的教学楼只有红旗所在中楼右侧的东1至东3。面前的广场还是一片荒芜的杂草地。</h1> <h1>军训时连一棵能够遮阴的大树都没有,趴在通往教学楼的人行道上对着学校工地荒草堆里悠闲吃草的牛羊练习射击瞄准,牛经大学,名副其实。而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绿树如荫。</h1> <h1>主教学楼一点没变,只是周围的小树已然繁花满树。</h1> <h1>第一次学院会议时,教室的桌椅都还没安装好,每个人从宿舍扛着一把椅子步行十几分钟过去。</h1><h1>东一201的这间教室,留下的记忆一直不太美好,高数魔头老江,烧脑的法律逻辑和犹如天书的法律英语,以及总也占不到座的第一排位置。毕业时能在这里笑得这么开心大概真是因为年轻。</h1> <h1>大一时学校不开放网络,无处消解过剩精力的大学菜鸟们除了单机看租来的各种vcd,就是拿着校卡排着长龙穿着蓝色鞋套等待学校机房开门,做的最多的却是挂QQ,现在想想也是real无聊。</h1> <h1>在没有大礼堂的年代,这个教室承包了好多场的校园讲座。</h1> <h1>迟到的我经常从后门偷偷溜进去。</h1> <h1>教室,走廊,露台,草坪,当年也曾这样从白天苦读到晚上教学楼熄灯前的音乐响起。</h1> <h1>当年抛过学士帽的地方,风景旧曾谙。</h1> <h1>东一的这个旋转楼梯出镜率太高了</h1> <h1>法学楼一楼的走廊变成了院史墙。</h1> <h1>如果说大学最遗憾的两件事,一个是象牙塔里的爱情,另外一个就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了。天天窝在一个不如中学图书馆的地方,感觉自己读了个假大学。</h1> <h1>法学楼,模拟法庭,亲爱的老师,越来越好的法学院。</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区之温暖的家</span></h1> <h1>那时候从生活一区到教学楼基本还是靠走,炎炎夏日时有女朋友的男生可以蹭到一把遮阳伞简直就是福利。自行车还不敢买新的,因为太容易丢。而现在随处可见的小黄车真是不要太便利呀。</h1> <h1>第一食堂外观没变,可是里面的摆设和菜品完全不一样了。中西餐面点甜食各色小吃一应俱全。</h1> <h1>午餐一起重温一下食堂</h1> <h1>住过的宿舍,像曾经的家一样熟悉又温暖。</h1> <h1>14年前我们贴过的窗纸居然还在继续为人民服务</h1> <h1>曾经主流的通讯工具,现在基本无人问津。还记得排队打电话,走廊上彻夜长谈,IC卡爆卡吗?</h1> <h1>当年唯一的一家文印店还在开着,连店名都没换。关于它的古老回忆就是磁盘吧,估计很多90后见都没见过。</h1> <h1>以前没有体育场馆,宿舍楼下空地上过跆拳道,教学楼一楼大教室上过健美操,环教学楼测试八百米跑,对着食堂墙壁练习网球。</h1> <h1>军训时在宿舍楼下草坪上合影的6小只,这次只有2个代表出席。</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相约十年之coming home</span></h1> <h1>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来,重走当年校园</h1> <h1>两组班对携萌宝出席</h1> <h1>班会。辅导员和同学们先后上台发言。朴实的语言最是打动人心。</h1> <h1>十年韶华匆匆,最是难忘这份纯真的同窗之谊。愿我们永远保有这份美好。</h1> <h1>晚餐后的经典节目当然是对酒当歌啦。嘉宾就是人如其名的姣姣老师。</h1> <h1>相聚总是短暂。曲终人散,期待下次重逢!</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不是ending</span></h1> <h1>几张老照片,给未能出席的你们,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能相逢在城市某个角落!下一个十年,等你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