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石油大会战50周年和舍生忘死为国献石油的战友们

✳️李会长-四平健协非遗泥塑李传人

<p>如同蚂蚁中的工蚁,蜜蜂中的工蜂一样,我是人类中劳动的“工”者的一员,人生的命运从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p><p>1970年4月29日我参加石油大会战,开始了一个工者——石油工人的劳动新点...</p> <h3>这是用拼字书写的“石油大会战”岁月前奏...</h3><h3>1966年10月18日,14岁到北京受到领袖接见,人群中作者与毛主席相距不到10米,触手可及...</h3> <p>在广阔天地如耕牛一样,起五更爬半夜,种水田,终于看见了另外一种生活的曙光。</p><p>50年前的这几天,是人生发生转折点的时间。经过集体户内部推荐,贫下中农推荐,生产队大队公社几级革命委员会的政治审查和身体健康情况检查,我——一个不满20岁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被批准同意,具备了资格,就要启程出发去参加石油大会战了。</p><p>这几天是忙着迎接不知前途如何的准备,又忙着各式各样的告别,又忙着集体户长事务交接​……看着经过千辛万苦亲手建立起来集体户的房屋工具,看着熟悉了一年多了农村的一草一木,看着有了一定感情的农村朋友和同学面孔,心情如同春天到来时的冷暖气流交替,硖裹着辽河畔的风沙,一阵一阵的回旋吹打。</p><p>当时就有一点是清晰的,那就是自己做为一个好人被选送到三线(一个新的地方),肯定这是一个好事。因为要出发之前,我们在填的表上面印的红字就是毛主席——把好人好马送到三线去的最高指示,我们是选拔出的优秀好人。</p><p>那年的春天风沙大,回想当时的前一年插秧时节,集体户的几个同学想家又没有路费,就偷偷的趁着开会的机会一起从孤家子​步行回四平。一夜之间走了近百里路,在困累饿中,饿极了的时候,路过董家窝棚生产队大家就喝点井水,用来充饥。早上走到梨树镇时,实在走不动了,一个个瘫软在路边歇息。没有钱买吃的,就把一个同学身上带有的邮票,找到邮局商量着退了,用这退邮票的一角多钱买了三根冰棍,每人唆喇几口,给身体补充能量,坚持回到了家……</p><p>现在听着似乎是童话,可这是千真万确的经历,那个年代就是这样过来的。​</p><p>​</p> <h3>1970年4月29日作者和数万战友一样作为优秀知识青年被抽调出农村广阔天地,参加石油大会战。</h3> <p>云集松辽平原的前郭~一列列火车日夜不停拉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军万马~石油会战大军。</p> <h3>再创新业~伴着大庆石油大会战,吉林省扶余前郭区域擂响了开发年产百万吨原油大油田的战鼓</h3> <p>终生难忘~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九日的凌晨,绿皮火车将我们经过白城用一昼夜拉到前郭火车站。天亮后坐大板汽车到油田搬运队的松花江码头,等待过江。</p><p>下午的时候我们才背着行里登上了大驳船,向松花江北岸的扶余驶去。</p><p> 江面上是寒风裹着沙尘的江风,拖船的发动机一个劲儿的吃力的轰鸣吼叫,驳船向前在微微挪动,直到日薄西山船才靠岸。下了船后,我们又坐上了大板汽车奔向西北。天黑时分,被拉到一个叫土城子的地方。在一片土丘旁,走进了用芦苇席搭建的地闇子。在百多号人居于一起的大通铺,按照班组顺序摆上了自己的行李。</p><p>狂风怒号,刮得席棚呼呼作响,互相说话都要大声喊的夜色中开饭了,一桶桶已经变成黑色的高梁米饭,一桶稀乎乎的菠菜汤拎上来了,用刚刚发的搪瓷铁碗,每人分到一碗饭和一碗菜。不到两三分钟就都吃完了,因为太饿了,饥肠响如鼓已经敲了半天了!</p><p>大风的嚎叫中,地闇子席棚子里摇摇晃晃的白炽灯炮发着忽闪忽闪的昏黄光色,合衣躺在通长大铺上,没有睡意。眯眯呼呼的躺到半夜,好像刚入睡,觉得头上一阵冰凉,哦,下雨了!席棚顶上一滴滴往下渗水。</p><p>天亮外面光线射入,地面是浸着湿透的鞋子,大铺上的被褥披上一层沾着雨水的砂土。</p><p>随着哨子吹响和起床起床的大喊大叫声,朦朦胧胧中的人们纷纷爬出被窝,胡乱穿上衣服,迷迷糊糊的在席棚外清晨凉风侵袭下,强打精神开始了早饭洗漱前一天伊始的集合列队出操……</p><p>——但是一个个依然精神抖擞,因为这毕竟是批从农村集体户走出来的百里挑一的好人。</p> <p>风华正茂~参加石油大会战时,刚满十八岁。精神抖擞的穿戴上油田垄沟棉袄会战服和狗皮帽子,拿的是每月发给会战费二十五元。(扣掉伙食费十五元。实际到手十元钱),名字叫“会战青年”,依然是心花怒放~</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壮志凌云~打着红旗向前走~革命理想高于天,风沙中转战滔滔的松花江两岸~扶余大溪浪河和前郭的木头。</span></p> <p>以苦为荣~天当床,地当床,一座座席棚子,铺上草垫子的地窨子是最好最舒适的宿舍。从江边挑来,裹着泥土沙沫的松花江水,沉淀一下是最好的直接饮用水。先生产后生活是会战当年的不成文惯例,板房帐篷当时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侈……</p> <h3>擂响战鼓~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h3> <p>红旗飘飘~莽莽草原上的会战大军拉开“宁可筋骨断,拿下一百万”的石油大会战!</p> <p>大显身手~来自天南地北的石油会战大军集战工地,进入半原始状态的人力苦干拼搏,要修建一个甩苏超美的地下大隐蔽油罐</p> <p>七天七夜~会战工地的鏖战,有时站着也能打个盹。累算不了什么,最大的难——就是“饿”。一个月45斤粮食,一天到晚三顿饭,一顿一平碗高粱米饭,一碗几乎油水的菜汤,要支撑早上天亮到掌灯晚上一天十几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没有休息和一点零食,就这样撑着熬着,“饿”的滋味真是不堪回首。</p> <h3>白手起家~扔下锄头的知识青年,学中干,干中学,一穷二白创大业</h3> <h3>战天斗地~在近乎泥潭的场地中,挣扎着安装采油设备</h3> <h3>舍生忘死~苦于累,生与死,考验无时不刻的陪伴,不时可以听到战友的工伤牺牲消息</h3> <h3>前郭县木头工地的七天七夜</h3> <h3>艰苦创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仅是当时流行的口号,更是行动写真</h3> <h3>酷暑严寒~日复一日,青天一顶,毫无遮拦的油田建筑工地,简单到一根扁担一把锹的工具</h3> <h3>无怨无悔~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今天在采油,明天就把井钻,后天运输去装车,夜晚又把岗来站</h3> <h3><font color="#010101">无私支援~披星戴月会战中油建采油钻井各会战指挥部的互相支援,协同作战,不讲价钱,也无怨言</font></h3> <h3>最美期盼~融化冰冻的、按量供给的、玉米窝头,填满肚子,吃顿饱饭,最好是热乎乎的...</h3> <h3>总结动员,戴花奖励,再接再厉,拼搏继续,睡梦中几乎都在呼喊...</h3> <h3>紧张井然~天亮起床、出操训练、洗漱吃饭,然后意气风发到会战工地</h3> <h3>舍生忘死~金秋十月的冷水中建设横跨松花江的穿江管线,滔滔松江水刺骨寒</h3> <h3>哪有艰险冲向前,铁骨丹心热,凯歌胸内炫</h3> <h3>精神激励~毛主席语录: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经历长征的领袖,发出的敬佩感叹...</h3> <h3>时尚潮流~互帮互助,你追我赶,争当模范,地埋输油管线</h3> <h3>官兵一致~再忙再累,总须有敞开思想的政治教育,同甘共苦后的坦荡聊天</h3> <h3>口号响亮~甩苏超美~建设当时国内最大的半地下油罐工地研究攻关,克难,登攀</h3> <h3>养成习惯~抽支烟、暖暖手,落落汗。</h3> <h3>靓丽青春~打扮一下,别支钢笔,留下青春华俊的回忆</h3> <h3>晚霞映照,苦与累挡不住的乐观游览,偶尔有诗几篇</h3> <h3>百年大计,一丝不苟,三老四严,扎入头脑里的质量检查员</h3> <h3>悠然揽胜~划动舢板,石油会战兵团的战友在松花江上忙里偷闲</h3> <h3>感受冬天~荒郊野外,数九寒天,火烤胸前暖,背后风雪寒</h3> <h3>群策群力~攻关施工,没有过不去的火燃山</h3> <h3>经常呐喊~各类鼓劲加油会议不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h3> <h3>乐观主义~数九寒天,苦中耍戏,</h3> <h3>群情激奋~表奖誓师一个战役接着一个阶段,休闲就是坐在草地上的开会</h3> <h3>会战口号~宁可筋骨断,誓夺石油一百万</h3> <h3>赤膊上阵~风雨无阻搬运安装石油管线</h3> <p>力量源泉~抓思想革命,促生产发展。图中左三是当时已经进入指挥部政治机关的作者本人😊</p> <h3>不是谎言~领袖像前合个影,无穷力量心中升</h3> <h3>八方支援~松花江上的供应船队运来祖国各地的物资</h3> <p class="ql-block">激励革命加拼命~经常的颁奖大会</p><p class="ql-block">心满意足~在油建木工队成为先进生产者</p> <p class="ql-block">最高奖励~作者(一排中)获得了先进生产者称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身边左是入党介绍人,连队的宋景斌指导员。</p> <h3>谁计得失~尽管夜以继日,没有星期天,每月津贴21元,包括吃饭穿衣的钱</h3> <h3>卓尔不群~石油会战兵团特有的学习提升课堂,会战动员大会前,油建政治处的同志们围坐在宋宝初政委身边,就是在这里的工地洪学智(时任省燃化厅长)看望了大家。</h3> <h3>军令如山~当年的会战指挥部红头文件,多入雪片</h3> <h3>镜头回闪~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滚滚来,我的心里乐开花</h3> <h3>启发智慧~大干苦干中,更没有忘记研究如何“巧干”</h3> <p class="ql-block">落户木工~我当时所在的四营十二连,后来的木工连,我的工种。木工连长丁万一,三老四严最出名的老丁头,一个从旧中国走过来的工匠,我的入党介绍人。</p> <h3>联谊全国~长春的周荣阁和上海的俞开云以水代酒,尽兴聊天</h3> <h3>追寻美丽~利用闲暇,拍张难得的战友合影</h3> <h3>铁骨铮铮~油建指挥部四营木工连的战友,身后是凝聚血汗的奖旗</h3> <p>飒爽英姿——会战兵团的四平籍女战士,其中还有我的四平三中同学孙立春</p> <h3>喜不胜收~原油滚滚,磕头机抽出乌黑原油,中国工业的血液在这里澎湃<br></h3> <h3>历史丰碑~会战的后人还记得的第一口油井</h3> <h3>欣喜万分,初战告捷,几乎人人一张照片</h3> <h3>凌空穿越~跨越松花江的输油管线<br></h3> <h3>铁轮滚滚~修建的前郭旗木头铁路运输石油专线通车了</h3> <h3>举手致敬~石油会战兵团的英雄们,牺牲的战友。。。</h3> <h3>油龙蜿蜒,里面流淌的是千千万万石油战士的鲜血和热汗</h3> <h3>演绎产品~建设成的原油冶炼厂</h3> <h3>成长...</h3><h3>喜怒悲哀忧,意志坚如铁,</h3><h3>金木水火土,金刚不坏身。</h3> <h3>梦里依稀慈母泪,真是羡慕~邻村天伦乐,我们何日把家还?</h3> <h3>感受繁华~坐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跨过大江看前郭尔罗斯的城市风光,照张照片,邮给远方牵肠挂肚的父母</h3> <h3>若有所思~有了读书的时候,可以静静的思索</h3> <h3>骨肉相连~与从家乡来看望的弟弟一起</h3> <h3>帽徽微影~铁骨忠心在,青春亦无悔</h3> <h3>人生历练~转岗到机关,用上了手摇电话</h3> <h3>白手起家、能力淬炼~创办了职工学校工人大学,宽余时的与学校的领导老师到雪中踏青</h3> <h3>奢侈生活~步行去趟大城市:扶余县城</h3> <h3>供销社对面~改善伙食,装点生活</h3> <h3>真情难舍~离开油田前,战友搭起简易宴台,举宴送别,挚友孙凤臣的儿子也来为叔叔践行</h3> <h3>依依不舍~会战11年后与战友别离在前郭火车站台上,政治处刘伟民主任的儿子岩岩哭着抱着不让离开...</h3> <h3>旧壤新花~如今茫茫会战荒原建设起来的油田新总部</h3> <h3>何处可寻~会战当年的风趣连连、英姿勃发。。。</h3> <h3>呼喊飘远~会战成为了一代人的永恒回忆</h3> <h3>真情永远~会战20年后的战友聚会</h3> <h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依稀尚存青春身影。</h3> <p>感慨万端~会战46年后,两鬓斑白的会战兵团四平战友相聚(左一)作者、(左二)太史恭克—四平轻工局长)、(左三)李守玉—四平地矿局长)、(左四高贵生)、(左五)赵晓光—四平人社局副局长、(左六)赵国志、(左七)陈平</p> <h3>咫尺天涯~46年后上海的石油会战兵团战友</h3> <h3>油田建设公司宣传部张学武等老同志旧照</h3> <h3>历史铭记~纪念开发油田大会</h3> <p>在四平工作的十二连老战友旧地重游(左起)~</p><p>作者李天顺(四平市卫生局副局长)</p><p>赵国志(四平市工信局副局长)</p><p>张国华(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党委书记)</p><p>王玉平(依然在油田做领导并接待我们的女战友)</p><p>张闯(四平市就业局局长)</p><p>宋广超(四平铁东区山门镇党委书记)</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人类社会的进化不会停止,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每个人都会有刻苦铭心的历史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不变的初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教育后来,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者曾经是七十年代的石油会战兵团四营十二连三排战士,那段历史经历即是个人永不磨灭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财富,国家的财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自豪于辉煌成就大厦的耀眼光芒时,别忘了支撑这大厦的基石和奠基者们凝固其中的血汗。那用拼字写成的岁月不停的回响脑中...作者</span>是离开会战30年后,时任铁东区委副书记的照片...</p> <h3>童心未泯~岁月的波涛永远也冲刷不掉工作服胸前已经印到心里的字...为人民服务</h3> <h3>每每读起自己的书,书中的人,书中的事,如不散的芳香不停的熏香自己,浓化灵魂中的工者味道...</h3> <p>不忘初心、无怨无悔的工蚁~</p><p>在上苍安排的生命职能中,有一批生命担负着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而且还要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使命。按照分类,这些物种是蜜蜂巢中的工蜂,是蚂蚁穴中的工蚁,是“工”字打头的劳动者...</p><p>当居住巢穴里面的其它生命能够延续,开始有安稳幸福感时,上苍赋予工蜂工蚁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实际上已经实现了...</p><p>初心又驱使自己在四平健协会长的公益岗位上奔波,为打造四平为全民健康的长寿之乡劳碌中...</p> <p>旧习难忘~偶尔练练石油大会战中学到的木工技艺</p> <p>老兵新传~2020年的4月29日将至,在吉林省四平市健协助老设备实验制造室,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头顶五星红旗安全帽依然劳动如初...</p><p>为心中梦、履工者命,为解天下老年人上步梯楼难,造老年楼道电梯,已经三载风雨,继续迸发50年前石油大会战点燃的不灭生命能量弧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p> <p>一首2018在九门口长城跃马扬鞭时的赋诗,仍然是此时此刻真实心情写照...</p><p>快半个世纪了,又一个劳动纪念日到了。回顾除提醒不忘本命、抑生妄想,还有为完成使命全程的激励和鞭策...</p> <p>牢记历史~石油会战的岁月是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掉的。</p><p>“岁月如歌歌如梦,往事似烟烟似云”!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历史,再为当年大会战送上赞美,为“会战青年”伸出拇指。当年的“会战青年”都成了古稀老人,好多人都辞世而去。几天前的油田管理局高局长在长春逝世,因为是疫情期间她唯有女儿不能奔丧,奋斗一生风光旖旎,也没有一个遗体告别。他的爱人郭桂梅我们同在建设公司政治处工作,听说也早已离世。从那时到今天,一大批人满腔热血洒在了松辽平原。由于石油的开发,松江两岸建起了繁华的松原市,但是满街道的行人已经很少见退休回到故乡的石油工人,谁也不会认识这些创建了一个城市的故乡陌生人,满街的豪宅呼啸而过的奔驰宝马想来也都与这些过去的“老”人无缘。</p><p>今是2020-4-29,不忘50年前的今天,松花江岸必定会再刮起一场大风,吹得江水欢歌,杨柳嫩绿,山花娇艳,候鸟翔集!绘出壮美的春江丽景献给当年的“会战青年”!献给七零大会战!</p><p>天道公允,沧桑蕴情,石油大会战是共和国不会忘却的一页闪光便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