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是在朋友的空间里,只是感觉不错,不曾细究。偶然一天在朋友空间恶搞,朋友发说说:"你吃,或不吃饭,饭就在锅里,不咸不淡。"留言回她"你跳,或者不跳,坑就在那里,不救不埋。"一笑间,那首不曾放进心里的诗就这么不经意跳出来浮现脑海,那种奇怪的感觉弥漫在心头久久不散。哦,玩笑的格式与那诗雷同。它是什么时候用那种方式钻进我的心里?明明不想记得的。困惑里觉得有必要再去细读一遍。 一遍遍的读,越看越进心,已经不是要看懂一首那么简单,而是想去了解那个人和他生活的年代以及所经历的一切。<div> 惊诧: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写出如此美轮美奂的句子,在你看到的那一瞬间就深深触动内心。那不是生冷的字符,而是从心田缓缓流淌出来浓烈而厚重的情思。仿佛从字里行间伸出千万只手……轻柔安抚不安宁的灵魂。静,到清晰尘埃落地之声;忧,可观眉宇之愁苦;殇,可觉心碎裂的痛楚;爱,到心域里无限无极;这是怎样的等待,怎样的守护,又是怎样无怨无悔、如痴如醉的爱……如一尊沉寂万年的佛,纵使岁月淘洗,历经风碎雨毁,斑驳残缺,依旧能俯视众生,微笑着不言不语。无论身在何处,是善是恶,心,完整或是残损,他都万般包容,不离不弃,给迷茫混沌一个有光的指引。</div><div> 是怎样的人生,造就了怎样的经历?是怎样的经历,给予这般丰满深广的内心?心思如此细腻、睿智、宏广、沉静、博爱、普善,并间或隐隐透一丝忧伤出来……</div><div>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怎样高贵?怎样的自信?怎样的荣耀?怎样的衰败?又是怎样的神圣带来怎样的祸灾?!最终,留着怎样寂寞和伤害?我们无从知晓,那个远在一七零六年的年轻佛魂内心孤单的独白……</div><div>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穷尽茫茫雪域,相思泛滥,无边无际……信仰与爱情之间的取舍抉择,无法左右兼顾,舍弃任何一方都是痛彻心扉的神殇。于是,就有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绝世佳句。</div><div> 那个遥远的藏南乡村农奴家,一声婴儿初临人间的响亮啼哭,伴随着苍天的恩赐名号,他成为万民敬仰的转世灵童。自此,没来由一个青年才俊,以尊贵荣耀、跌宕起伏的生活,演绎一个极具争议的一生。</div><div> 渴望自由,追求情爱的心,比同世间任何一个俗情男女,那个满怀热情、情窦初开的青年面对别人可望不可及的恩赐,想要的只是挣脱束缚,他无惧无畏大声呐喊"背后的凶恶龙魔,无所谓怕与不怕,前面的香甜苹果,我一定要摘到它!"他以常人的心态追求自己想要的欢爱,"莫说仓央嘉措,去把情人寻找,恰似己所觅求,他人同样需要。"然而,他忘记一点,他的降生注定他不是平常人,不平常的人做平常人的事,非议在所难免。</div><div> 一个六世达赖,一个青年男人;一个尊贵地位,一个常人情怀;一面献身信仰,一面向往自由。注定纠结不相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各个势力间互相的争斗,个人行为喜好与集团利益的矛盾,让仓央嘉措成为牺牲品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甚而影响到未来。</div><div> 对佛的敬仰,对人生的感触,对生活的热情,对事物的禅悟,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情诗,在一句句发自灵魂的词句里,他迷离而短暂的一生没有因为魂化圣湖,而失去光彩。</div><div> 青海湖的水,依旧那么蓝,一如初时那么纯洁清透,溢满相思的心,散在涟漪里随风一圈圈荡开……</div><div> 圣洁的雪山把雄伟身影投进湛蓝的清澈里,似与那个早逝的亡魂相依相伴,茫茫雪域的尽头,可听见,是谁在远方低沉深情的浅吟轻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