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拉:从神秘的斯大林地堡到太空舱

Lei

<h1>它位于市中心萨马拉文化艺术学院的后院。</h1> <h1>一个很不起眼的入口处,就像一个农村库房的小门,上面写着“斯大林地堡”。1941年10月,德国闪击苏联之后不到4个月,苏联红军在首都莫斯科外围与德军的激战正焦灼进行之时,数百名施工人员从莫斯科和顿巴斯煤矿陆续悄然来到伏尔加河东岸的这座城市萨马拉。当时它叫古比雪夫。</h1> <h1>他们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当时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急关头,古比雪夫已经被指定为苏联的备用首都,苏联的党政机关和重要企业以及驻苏联的外交使团纷纷从莫斯科撤到古比雪夫,区区数百人在撤到古比雪夫的大批人流中毫不起眼。</h1> <h1>令人惊异的是,这几百人竟然悄无声息地在古比雪夫的一个居民区进行了9个月的施工,共挖土方25万立米,浇灌混凝土5000立方米,建成深37米的竖井式地堡,可容纳600人。这就是备用的苏联最高统帅部指挥中心,由莫斯科地铁的设计师设计。在整整9个月的高度保密施工过程中,当地居民完全不知道那高高的栅栏背后在发生着什么。他们既没有听到巨大的机器声响,也没有看到渣土运出。这些居民楼里的人做梦也想不到,斯大林将有可能在他们的脚下办公。</h1> <h1>当年的施工人员都曾保证,决不泄露这里的一点消息。他们果真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90年解密,这个埋在地下将近半个世纪的地堡才得见天日,周围居民才知道他们家的地下有一个如此重要的工程。</h1> <h1>其实这个工程完成后从来没有用过,因为斯大林在二战中始终没有离开莫斯科。尽管如此,它还是被称为“斯大林地堡”以凸显它的神秘,并成为萨马拉的一个二战纪念馆和旅游景点。</h1> <h1>从这可以分两节乘电梯或顺着楼梯下到地下34米处。向下看,斯大林的地下掩体就像在一个煤矿的竖井下。井壁是由钢预制件拼装成的,据说在这钢墙后面是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h1> <h1>游客只能到达竖井下34米的底层,沿隧道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钢铁大门,这些钢铁大门非常坚固,据说每平方米可承受高达10吨的冲击。这是地下17米处的走廊。</h1> <h1>这是地下34米处的走廊。走廊通向最高军事指挥部会议室和斯大林的办公室。</h1> <h1>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斯大林喜欢的俄罗斯历史上的名将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肖像画。</h1> <h1>办公桌上的电话直通卫国战争各个战场。办公室共有6个门,2个真的,四个假的。</h1><h3><br></h3> <h1>最高军事指挥部会议室。</h1><h1>资料中说这处掩体深37米,那么这34米之下还有什么就不得而知了。</h1> <h1>在上下通行的竖井中,每一层都有几个房间,有的房间被开设成展厅。</h1> <h1>使馆迁往古比雪夫的国家。</h1> <h1>纪念馆里还有1941年11月7日古比雪夫市举行的阅兵式的照片和电影资料。在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斯大林依然举行了气壮山河的红场阅兵。据说那一年苏联只有3个城市举行了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的阅兵式,古比雪夫是其中之一。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半个钟头就结束了,而古比雪夫的阅兵则进行了一个半钟头。不过同样的是,参加这两个城市阅兵的部队都从阅兵场直接走上了战场。</h1> <h1>古比雪夫的阅兵式在古比雪夫广场举行。这个广场以及古比雪夫这个市名都是为了纪念1917年在萨马拉领导十月革命起义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Valerian Vladimirovich Kuybyshev,1888-1935)。1935年古比雪夫因心脏病去世后,萨马拉更名为古比雪夫,1991年恢复原名。但是另外几座更名为古比雪夫的城市,包括亚美尼亚的一座,都保持不变。萨马拉的古比雪夫广场也没有更名,广场上剧院前的古比雪夫雕像还在那里。</h1> <h1>导游说,最近5年来,萨马拉恢复了每年举行两次阅兵式的传统,一次在5月9日,一次在11月7日。</h1> <h1>有431年建城历史的萨马拉这个名字源于突厥语,意思是“草原之河”。它位于伏尔加河与萨马拉河的交汇处,的确是一座名城。</h1> <h1>列宁从彼得堡大学毕业后曾来这里当过律师,现在他曾工作过的那栋楼还在,门口有列宁像的纪念牌。</h1> <h1>苏联国内战争中斯大林、伏龙芝、夏伯阳等都在这里指挥过战斗。斯大林地堡附近的广场上,就耸立着恰巴耶夫(夏伯扬)指挥作战的雕像。</h1> <h1>苏联著名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Alexei Tolstoy,1882-1945)就是萨马拉人,市内还有他的故居。</h1> <h1>据著名翻译家李声权介绍,阿•托尔斯泰在意大利游历时,曾翻译了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木偶奇遇记》,虽然是改写而不是翻译,但是他仍不满意。回到苏联后,他在原著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构想大刀阔斧地重新创作,花了十多年功夫,终于在1936年完成了苏联版的木偶奇遇记《金钥匙》。</h1> <h1>截至1986年,《金钥匙》在苏联共出了182版,总发行量超过1450万册,还翻译成47种语言。所以在他的故居旁,也有一个长鼻子的木偶雕像,很吸引小朋友。</h1> <h1>和萨马拉有关的名人还有被誉为20世纪重量级作曲家的肖斯塔科维奇(Di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他二战期间住在这个城市,他的著名的《列宁格勒交响曲》(第七交响曲)1942年3月5日的世界首演就是在古比雪夫的“文化宫殿”剧院。</h1> <h3></h3> <h1>列宾也来过萨马拉。这个城市在伏尔加河边有根据他的名画《伏尔加船夫》做的雕塑。可惜我们的大巴在这里不停车,只能模糊地照一个远景。</h1> <h1>由于战时苏联重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大量转移到古比雪夫,这座城市迅速发展为苏联的一个国防工业基地,从二战初期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飞机、大炮、弹药等输送前线。战后仍然是不开放城市,并且向导弹和航天工业发展。1961年世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太空舱东方号的运载工具,就是古比雪夫的进步工厂(Progress Plant)生产的。英文维基百科说,古比雪夫的企业在苏联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航天计划的贯彻中都起了表率作用。所以市里有一个专门的宇航博物馆和航天纪念碑。</h1> <h1>除了作为苏联二战期间的备用首都接纳了党政机关和各国使团,除了生产军事物资支援前线,古比雪夫-萨马拉在二战期间共有50万人走上战场,其中一半人未能生还。战后,人们在伏尔加河边建立了纪念二战胜利的光荣广场和光荣纪念碑,纪念为保卫祖国捐躯的子弟。</h1> <h3></h3> <h1>二战无名烈士纪念碑和长明火炬,永远缅怀那些烈士。</h1> <h3></h3> <h1>离开萨马拉,我们尽情欣赏美丽的岸景。苏联作家阿克肖诺夫(Vasily Aksyonov,1932-2009)曾经赞叹,在西方大概哪里也找不到这样又长又美的水边了!</h1>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