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一)

林中小路

<h3>1、引子</h3><h3> 2017年9月1日是我们进入南京机器制造学校40周年纪念日。</h3><h3> 文化大革命后期至1977年之前,是国家贯彻高校招生“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选送优秀青年上大专院校。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技教育座谈会以后就开始了教育改革,恢复高考的春风顿时就吹遍了神州大地。1978年初,国家就按照“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方法考试录取新生了。1977年的冬天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当年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的夏天有61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40.2万人,录取率不足5%,说明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历史已经证明,1978年是国家和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拐点,他给无数有志青年带来了改变命运轨迹的希望。</h3><h3> 我们则是夹在中间,录取入校既有保送的成分,也有学校单独考试的结果。由于当时我们也算是国家最后一届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在知识分子十分稀缺的年代,尽管是中专毕业的学历但也是各个企业抢手的宝贝。</h3><h3> 在2016年2月的一次聚会上,我和赵辉提出应该好好策划一下,搞一些活动纪念我们进校40周年,提议获得徐州校友的热烈响应。后来我又想到我们热7702班的同学也是几十年没有联系了,我应该在这个纪念日到来之前,用一定的时间为班级做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一辈子都会刻骨铭心的事情。过去上班没有时间考虑,现在退休了,可以无忧无虑的、没有压力、没有时间限制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h3><h3> 于是我就开始策划并实施了首先寻找毕业后就失去联系的同学的方案。我是认准了要做事情就一定要认真做好的性格,家人也支持我寻找失去联系近40年的南京同学,只是认为这件事情太难了,简直就像是在大海捞针!</h3><h3> 其后3月份,赵辉说霍忠祥班长已经找到李新生原来单位的老电话号码。由此赵辉开始用功,千方百计费尽了精力,才和退休后还在南京电视大学保安监控室工作的李新生取得了联系。那个时候我们徐州的同学大部分都使用了微信,也经常在微信中聊天,可以说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在2016年4月1日,以赵辉为主,我和李新生等三人首先建立了南京机校热7702同学群,也就是建立了只有一个当官的、两个当兵的微信小群体。</h3> <p class="ql-block">2、时光如烟</p><p class="ql-block">  有位俄罗斯诗人说过:“一天的时间很短,还未拥抱清晨就要握别黄昏;一年的时间很短,还未感受春夏的殷红窦绿就要迎接秋冬的素裹雪霜;一生的时间很短,还未细品盛世就已身处迟暮”。读完俄罗斯这首小诗《短》真是感慨万千!我们总是经历的太快,领悟的太晚,流年就在弹指一挥间!人生也就几十年,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同学情朋友情,做到青春无悔、情谊永在!虽然每天几乎都是在重复一样的柴米油盐、照顾老小、上课上班的内容,但也要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随遇而安。因为一旦擦身而过,也许就会永不邂逅!</p> <p class="ql-block">3、遇见秋天</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跨进南京机校开始新生活的季节;秋天是美妙的旋律,也是炫美的图画;秋天是醇厚的美酒,也是隽美的诗篇;秋天捧出硕果累累,让我们喜上眉稍;秋天也孕育未来的生命,让我们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开启真正意义上的寻亲之旅,是在2016年的秋天。尽管寻找结果大多是在年底年初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集中体现,可是策划、寻找信息、设计路径等,却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下面的一首小诗就记录了我当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年方懵懂群少年,求学齐聚童家山。</p><p class="ql-block">同窗虽短七百天,学友情谊从未湮。</p><p class="ql-block">思亲念朋忆故土,青春荏苒逝如烟。</p><p class="ql-block">久盼重逢团聚时,幸福欢乐度暮年。</p> <h3>4、纪念青春 <br>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我们全部找到同窗700天、失联38年的28名同学,马上就是一周年了,看到大家久别重逢时的欢乐十分欣慰!尤其是老缪、竹海、志刚、新立等同学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动!<br>  我们班28名同学是同一天走进同一间教室,尽管在校时总感觉两年后才毕业好像遥遥无期,可转眼间便各奔东西,从此天南地北失去联系。再次相聚时已经年过六旬,虽然感叹岁月的无情,可也感谢上天让我们重逢!我们互相问候,共同追忆,一起笑一起闹,失联38年团聚后发现同学的情谊还是那么纯真和深厚!</h3><h3> 在2018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写作这篇文章的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印证分别38年后又重新相见的点滴轨迹,再次回顾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青春记忆。同时记录大家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对同窗的情谊之念、对未来的憧憬之梦!<br>  我们要为在此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感谢!对各位同学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是为了我们大家相互间魂牵梦绕般的思恋,也是为了给予南京机校热7702班全体同学永久的纪念!</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5,我的自画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我曾经在徐州轴承厂热处理车间当工人做过五年多的三班倒,上中夜班没有活干的时候,别人睡觉我在看书学习,所以才得以优秀的考试成绩取得了工厂当年唯一的一个上学名额。尽管那个时候能够找到可读的数理化方面的书不多,记得也就是初中数学、三角几何等,但也使我在其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养成了自学习惯,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南京机校上学时也是如此,星期天如果不去亲戚家就独自在教室里看书。整个教学楼三楼的走廊星期天大多都是静悄悄的,望着窗外盛开的玉兰花,听着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叫,捧着书本想心事也是一种享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自认为既不是一个知书达礼、腹有诗书的文人,也不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粗人,在知识分子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始终没有停顿的读书学习,以及自身持之以恒的努力,好像是一个自命清高也自卑、偶尔也会多愁善感、同时游走在文人边缘的儒雅书生;也是一个不会察言观色,但愿意付出并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那个年代对进入大学读书、对富足生活的向往简直就是一个梦,可望而不可及。中学几乎没有读,小小的年纪就被分配参加了工作,承担起赡养家庭的义务。那时的人生似乎注定不会有别的出路,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踏实认真、愿意学习、对知识孜孜以求的品德,也使我从一个16岁的童工逐步成长为大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就像国家机械部一位对我非常好,且我非常敬重的老领导所说:‘’自认为只有走过了大半辈子,就要夕阳西下的人才能够有资格对此感悟,因为它是以时间作为基石的,只有具有丰富阅历和深刻思想的人,才有底蕴去感悟命运”。这个历史过往是用心去体验的,每当我触及一生的这些回忆,总有挥之不去的冲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总认为,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可以艰苦一些,但只要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同样可以幸福一生!在那些年坎坷的命运中我品尝过成功的喜悦,挫折的颓废,也有过奔放的梦想,自尊的矜持,好在我坚持下来了。</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蹉跎岁月教会了我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也使我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懂得了广博与渺小的意义!</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同时,我也铭心记住了要永远感恩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也许因为你们无意中说过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者就是一个简单的举动,可能就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所有人,让世界充满爱,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span></h3> <h3>6、秘书长赵辉</h3><h3> 徐州共有12位南京机校77级校友,毕业后除袁萍外都先后回到徐州工作。尽管已经过去了38年,期间多数同学又都经历了新的深造,或者取得了更高层次的学历,但正如赵辉所说,最初在南京机校所接受的正规专业启蒙教育,开启了我们崭新的人生道路,就像一坛尘封多年的老酒,时间越长其味越醇,一旦打开则香飘四溢!</h3><h3> 赵辉比我们早进校一天,估计也就是在这一天,他敲定了班级团支部书记的宝座,大小也算是个学生干部。1977年8月31日,是我们正式报到的日子,一辆卡车把我们从车站拉到了学校。下车后接待我们的正是赵辉,上身白衬衣扎在皮带里,下身是洗得有些泛白的黄军裤,显得十分精神和干练!巧的是他和我是同一间宿舍上下铺。但他只在我们班待了一年的时间,就被提前分配作为后备教师留校并选送到湘潭机电学校进修去了。</h3><h3> 就是这短短的一年,在赵辉的身上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比较典型的是进校不久的一天夜晚,校办工厂失火,当时半夜里远远听到有人敲着脸盆喊着救火,快起来救火!我第一个冲出房间,喊班里其他的同学起来救火。此时的赵辉还在摸黑紧张的穿衣服,可是怎么都穿不上。打开灯一看,原来是情急之下,他把裤子套在头上了!</h3><h3>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家庭在外读书,但还是保持着从小养成的夜间吃饼干的习惯,难怪睡在我下铺的兄弟赵辉总是埋怨我,说老是享受我掉下来的饼干渣!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反应太迟钝了,他不就是想吃一块完整的饼干吗?可我有点儿自私了,这也是徐州同学经常调侃我的话题之一,但是要知道当时的饼干属于奢侈品呢!</h3><h3> 毕业后初始时徐州8位男同学是半年聚餐一次,那时没有负担,没有烦恼,仍旧延续着学校生活的路径,每到聚餐日小别重逢,总是工厂、同学、家庭、生活等话题不断,相互之间的家庭也都熟悉没有陌生的感觉。</h3><h3> 那时的赵辉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例如他调回徐州时,有三个工作单位可以任意选择,分别是徐州市经委、徐州市科委和位于徐州的江苏省机械研究所。在当时的环境下,按照同学们的建议,首先应该选的是去经委,既有权又有钱,将来还有提拔的机会。其次是去有权有势的科委。可他为了满足自己搞科研的青春理想而选择了研究所,从而浪费了家庭很好的人脉资源,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宏伟理想和目标!那时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如今看来大多更像是儿时不喑世事的呓语,从来不曾真实过。</h3><h3> 徐州同学之所以能够长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都是赵辉起到了核心引领作用,我们都戏称他为秘书长,尤其是南京机校下几届的学生对赵辉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哪怕是当了徐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学弟张丰程,见了赵辉都要敬酒,并尊称赵老师。只要赵辉打电话,他们公务再繁忙也是有求必应。</h3><h3> 凡是到过徐州的同班同学,几乎都在赵辉当年狭小,简陋的家中作过客。而现在赵辉已经住进了装修漂亮、墙上挂有他夫人多幅摄影作品、近两百平方的平层别墅,可同学间的来往走动却比过去少了,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期盼下次在徐州团聚时我们都能去赵辉华丽的家中做客!</h3><h3> 我们徐州同学还佩服赵辉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他回到徐州不久,就组织我们到农村考察乡镇企业,打算实施“星期日工程师行动”,后来又积极鼓动同学筹备共同投资建厂等等。这些后来都被证实为正确和超前的思想,是国家提倡的改革方向,可惜的是他没有坚持下来,没有深入发动群众,没有以身示范,故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口头革命派!</h3><h3> 现在的赵辉远离徐州而常驻南京了,秘书长也是空头官衔不管具体的事情了。尽管我们在照片中看到他多次伸展开双臂,表现出自己的理想抱负非常宏大,可现实却非常骨感,带孙子孙女都把他累成了 “ 聪明绝顶 ”!也就顾不上形象、顾不上理想、顾不上我们同学了。</h3><h3> 虽然赵辉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单纯可爱,经常会一个人悄悄的走南闯北,他曾经领略过南海的浩瀚,欣赏过哈尔滨的美景,到过福建的霞浦,走过宁夏枸杞子的田野。但我们仍旧喜欢他精力充沛、待人热情的性格。都希望他回到徐州而不是定居在南京,都愿意在他的组织下,让徐州同学回到过去,重新找回那快乐的感觉、无忧无虑的生活!</h3> <h3>7、南京同学李新生。</h3><h3> 李新生同学是班上的老好人,皮肤白白的,声音细细的,从来不生气。学习非常认真和投入,也很少去做出头露面的事情。他家住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丰富路,每个星期都可以回家团聚,这让我们很是羡慕。我们同学在星期天逛街时,经常会到他们家小憩一下,他也经常会为我们外地同学讲解南京的风土人情,就像个脾气超好的大哥一样。</h3><h3> 那时他家的背后就是如鹤立鸡群般的、矗立在新街口的金陵饭店,当时金陵饭店是全中国最高的大楼,我们每次去新街口逛街,也总是幻想着什么时候能进去体验一把豪华饭店的享受,但李新生也只是带着我们围着金陵饭店转圈儿,从来没有敢在神气的保安面前从容得溜进去过,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乡下人进城”,什么都想看,眼睛都不够用了。</h3><h3> 在学校时我担任班委、负责宣传和生活。70年代时买东西是要票的,学校也按照南京居民标准,每个月给我们每个人发放各种票证,有粮票、豆腐票、糖票、布票、副食品票、肥皂票等,除了每个人在学校能够用到的以外,其他诸如豆腐票等就都给了李新生,这在那个有钱没票也买不到东西的年代,无疑也是一种改善生活的有益补充。</h3> <h3>8、我们的班长</h3><h3> 我毕业后回到企业,由于工作关系和霍忠祥班长联系较多,期间我曾经几次出差到连云港,并且在班长连云港半山上和新浦的家里做客,吃过几次饭也没有交过粮票。</h3><h3> 班长夫人很热情好客,是个外向型的营销高手,毕业前夕她曾经到学校去过,她的名字和我们班胡莲香仅差最后的一个字。在学校时我们都以为她们俩是姐妹,我曾私下称她们俩 “都是香花而非毒草 ”。巧的是班里也只有他们两个连云港同学在校期间就分别谈起了恋爱,当时我们都很羡慕霍忠祥能找到这样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也敬重胡莲香的男朋友是个在北京保卫祖国的军人!同时也钦佩连云港同学的早熟,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人还不懂得爱情。</h3><h3> 班长个子超过185公分,入校前在连云港打篮球时就是一个公众人物。在学校时,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超好。刚进学校的一段时间,班长、赵辉和我三人经常在星期天坐公交车,买门票到莫愁湖公园去读书。那时的莫愁湖公园很大、也很优雅,周围也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那时的我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总认为要抓紧时间多学知识,将来好报效祖国!现在想想真是书呆子气十足,在公园里装模作样的书没有读多少,莫愁女的“风景”倒看了不少。</h3><h3> 在徐工上班出差南京的时候,也曾经去旧地重游,可是看到周边都被高楼大厦所包围、死水潭一样的莫愁湖时,一是感觉经济利益的驱动毁掉了一个有着美好传说、充满文化气息的园林景观非常可惜;二是我们都长大了,眼界也宽了,再也找不到青春年少在公园读书时充满青春憧憬的感觉了!</h3><h3> 班长毕业后很快就步入了婚姻殿堂,他在连云港无线电厂做过厂长和机制班的宋立柱搭班子,后来又进入政府公务员队列,最后在连云港墟沟街道办事处主任及办事处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休。班长虽然退休了,但威风不减当年,依然活跃在篮坛,多次率领老年队纵横驰骋在全国比赛中,并取得不俗的战绩!</h3><h3> 2016年7月22日,我们玉树临风、高大威猛的班长进入群中,当时班长才刚刚接触微信,通过聊天和收取红包使之应用微信的能力进步飞快!可惜的是,至今他也没怎么学会如何给同学们发出红包,不知道在新的一年来到时他发红包的水平能否提高一个档次!当然,红包里钱的多少需要她夫人的批准才能实际使用,这也是必须在后期验证的调侃之语了。</h3> <h3>9、徐州女将</h3><h3> 我们的母校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推本溯源至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1950年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次年由上海迁往南京,1954年合并其他几个学校后创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童家山校区是1956年前后陆续建设完成的。</h3><h3> 当年我们进校时仅有热处理、机制和铸造等三个专业四个班级,总共约有120余位同学,而且女生很少,故非常引人注目。进校第一年因为人少而显得学校很大,环境也很静谧优雅。浓密的林荫主干道、高低有落差的环形校园道路、整齐有序的学生宿舍、错落有致年代久远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稍显简陋的礼堂兼食堂、并不显赫的校办工厂以及标准的运动场和精致的游泳池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且难以忘怀的印象!</h3><h3> 王新立毕业后,先是回到了徐州重型机械厂,当了几年工程师以后,又利用关系调到了政府机关,先后在徐州市云龙区发改委、人事局、民政局工作,直至退休。&nbsp;</h3><h3> 王新立是我们班四朵校花之一,她的微信名是‘’空谷幽兰‘’,我们说鲜花幽兰也比不上王新立的优雅清香!从照片上和清晰的回忆中总能看到她喜欢穿一身朴素的衣服,戴着一副蓝套袖,俨然就是一副机械女工的模样。平时她话不多和男同学几乎没有打过交道。坐在后排的王志刚主动和她聊天时,她也是只笑不说话;入校第一年居然都没有和坐在他旁边的徐州老乡赵辉打过招呼!只有王志勇同学几十年来还始终惦记着王新立的一举一动。</h3><h3> 王新立学习认真刻苦,在校时成绩就不错,毕业后又去进修,做各项事情显得特别细致细腻,对汉语言文学颇有研究,极具内涵,这也和她平时不断积累、以及和知识分子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h3><h3> 曾经有个电视节目叫做“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建立班群微信平台也使王新立的性格和在学校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但是聊天发言的主角,同时又时常会表现出对过去的时光既留恋又感慨,她常讲“40年前朝夕相处,40年后天各一方,尽管各自忙碌,但对昔日往事都没有遗忘”!的确如此,她的话就代表了我们全班同学的心声。</h3><h3> 王新立还经常会在我们班群中发出一些美好的校园歌曲,把我们带入难以忘怀的少年时代,并且浮想联翩!我们50年代出生的人,曾经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败的无助,听了抒情的校园歌曲,眼前会浮现出在南京机校求学时的点点滴滴,真的想重来一次,把当时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的青春期重新再过一回!王志刚是我们班公认的文艺青年,想必感触比我们更加深刻吧!</h3><h3> 现在的王新立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负担很重。除了要照顾小的以外,还要同时照顾夫妻双方的父母。在她和同学们的身上,充分体现出50年代出生的人是内外双修、不计时间和报酬,为了家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任劳任怨地付出。在赞美这种精神的同时,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身体健康,也要抽出有限的时间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到老有所读、老有所游和老有所乐。</h3><h3> 我和王新立同属徐工集团,只不过是两个单位,在入学考试的时候相互还不认识。她所在的徐州重型机械公司始终是徐工的王牌企业,而我所在的单位徐州回转支承公司则属于基础零部件企业,是为行业中各个重型主机厂服务。当年他们公司很大一部分人可以一次涨两级工资,而我们公司很大一部分人最多只能一次涨一级工资,所以徐州重型机械公司的员工即使走出厂门,也都是趾高气扬的。</h3><h3> 国家领导人以及重要的客人只要到徐州,就只看重型机械公司,这就是主机厂和零部件厂的差别。尤其是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视察徐州重型机械公司的时候再次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这无疑给中国装备制造业以强劲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同时连续几天国家最高层媒体对徐工重型的宣传报道,也使我们徐工人倍感骄傲!</h3> <h3>未完待续。请见我们的故事(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