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参加读书会第二年了,今年算是最认真的一年了,孩子上中班开始,我们家长,老师也开始忙起来了……为的就是让孩子更好的受到教育和学习,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好好的去努力学习怎么做个好爸爸好妈妈。</h3> <h3>施皓宸妈妈说:就像需要自由一样,孩子是非常需要规则的,告诉他们做事情的底线和是与非的标准,他们习得环境中的规则,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和尝试的方式来获得的,那些经常触犯规则的孩子,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并非坏事,只要对待他们的方法得当,他们是有更多的机会更深刻了解规则的人,而作为家长,要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耐心,需要技巧,需要倾听,并且需要理解孩子,沟通时需要循序渐进,对于孩子来说,沟通并非能一次到位,需要多次反复的沟通,因为孩子的心里还在发展中尚不成熟,对事情的理解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一味的,加于惩罚,造成孩子抵触的心理,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h3> <h3>高许晗妈妈说: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当孩子的想法与我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换种思路更能与孩子接近一些,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接受,如果孩子真的做的很不可理喻时,必要的惩罚还是要的,但这惩罚不是绝对,用对方法比什么都重要,比如给他看身边实际发生的,带来的结果会是怎样的,这样他才能接受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比那些简单的话语不断的重复来的更有效果</h3> <h3>金泽云妈妈说:现在的社会不再是独裁者的社会,孩子们也需要平等,公平。成人不再享有优势的地位,也不再享有超越孩子的权利。识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够得到持久的服从。现在的孩子宁愿受到惩罚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惩罚孩子解决问题也只能是一时的,只有当孩子们确定我们彼此是尊重,平等关系的时候他们才会接受我们的指导</h3> <h3>王锦宇妈妈说: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隔着一层"冷暴力"。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其中缺少了沟通,让孩子的内心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因此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与人生造成巨大的阻碍。我们总是会用从父母那里习得的一些教育模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当自己小时候受罚时,心里多多少少会恨父母,但随之又心生罪恶感、内疚感。从家长我的感受上来说,惩罚实则是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剥夺了孩子从内心反思自己错误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受挫情绪。</h3> <h3>熊雅馨妈妈说:文章里的案例我算是中了几个,确实大人脾气过于浮躁,对孩子的影响会很恶劣。我们也在尝试着改变,只有我们先端正了自己,身体力行,降低姿态,与孩子平等协商,带来的效果将远远大于暴力惩罚!我们家长是一面镜子,我们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样子将是她(他)以后面对我们和面对社会的样子。所以以后在我们想让孩子尊重我们的时候,也应该先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让事件得到充分的解决!</h3> <h3>石培岩妈妈说:"棒槌底下出孝子!",传颂了几千年的说法难道错了吗?其实不是,因为教育孩子重点不在于打或者不打,重点在于我们做父母的是否真的能管到点上,是否能真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是有思想的,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更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面对错误的态度。人都会犯错,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正确的面对自己犯的错误,接受错误带来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父母都想让孩子完美,所以经常会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些让孩子很难做到的要求,逼出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我认为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 </h3> <h3>刘思彤妈妈说: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如今的独生子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可悲的是有的家长也是 助纣为虐,遇到孩子一不顺心,就想方设法地找学校的不足之处,其结果导致孩子人格扭曲,目中无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小树不修不成才","好的方法和规则"在教育中正起着"修剪"之功能。所以大人的引导才是孩子成材的必要。</h3><h3><br /></h3> <h3>邹佳琳妈妈说:谈到教育孩子时家长们大都会说要给孩子关爱,要和孩子多沟通,不要通过暴力等手段惩罚孩子。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情绪都会被孩子带动,经常会失去耐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缺少处理孩子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当没办法让孩子听话时只能通过惩罚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也缺少对孩子的理解,很少家长会站在孩子的一方去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只是通过强硬的手段来制止孩子再犯错。孩子是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的,只是他们很难吧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应该学会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导致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h3> <h3>吴沛琪妈妈说: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常常会让孩子萌生出对于家长的恨,而忽略了错误的本身。父母需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并用正确的方法教会孩子规则。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生 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h3> <h3>王梓悦妈妈说:王梓悦每次一回家吃饭,就开始调皮捣蛋。一直要奶奶喂饭。也不好好吃。我就火大吼她。基本上我是个急性子她一不好好吃饭我就要骂,但我发现骂也没用她会皮厚的不理你,然后她爸爸就会说,凶她没用,饿她一顿也就吃了。然后发现晚饭不肯吃,零食全部没收之后她知道不吃饭就没有零食,之后几天算乖点了会好好吃饭了。所以孩子在不听话发生矛盾的时候凶她真的没用。只能想出其他的办法让她知道她这样做后面的结果是什么。她现在已经大了开始懂了。也有自尊心了。所以打骂真的没用。之后和她都说好吃好饭才能吃零食她就乖了很多讲道理还是有用的/微笑</h3> <h3>葛译泽妈妈说: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父母都是好父母,就是有时遇到问题,我们往往因为太迫切急于求成,用了看似最直接却也是错误的方式。我们往往对陌生人表现的很友好,有时候会考虑对方的想法,对父母也会,可是对孩子,真的很欠缺,所以说其实父母应该培训,持证上岗,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怎么与孩子沟通,怎么看到表象耐心的挖本质,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虽然看着还小,该造成的影响已经造成,希望自己快快成长,少些暴戾多些耐心,让孩子少走弯路。养儿方知父母恩,就是自己当了父母才会理解父母。所以在孩子没有深切体会的时候,他有可能是不理解你的,所以换一种方式,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h3> <h3>赵劲豪妈妈说:豪仔每次出去玩都吵着要玩具,每次出去必定是要买的,每次都弄的我们家长不知道怎么弄,后来我们尝试了下和他沟通出去只能看,不然不去玩了。尝试了几次好了很多,所以还是需要沟通的。</h3> <h3>孟嘉乐妈妈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和赏识,也同样需要批评和惩罚 </h3><h3>问题在于打骂孩子是希望他认识道理,还是在宣泄大人的愤怒? </h3><h3>所以掌握好这个"度"很重要,否则会适得其反!</h3> <h3>仇雨涵妈妈说: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孩子的人格与自尊,而如果用得恰当,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孩子从改正某一个缺点的过程中,学会更多闪光的东西。而用自然后果来惩罚孩子的过失,不失为一个既可以解决问题,又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好方法。</h3> <h3>屠诗芸妈妈说:教育仅有惩罚会让孩子怀疑自己 教育仅有夸赞会让孩子迷失自己 如何把握教育的平衡 用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 了解自己的闪光之处 而作为家长在教育时要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用错误惩罚错误 以正确的行为作为表率 让孩子明白怎样才是恰当的行为</h3> <h3>杨喆屹妈妈说:生活中教育孩子,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怎么定义孩子的错误,如何惩罚,是我经常事后思考的问题。"冷处理"是一个我经常使用的方式。当孩子真的犯错误时,家里有个固定地方给他坐小板凳。乘这么一小段时间,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在给孩子时间考虑自己做了什么?一般只要坐上小板凳,孩子就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再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可以事半功倍。</h3><h3>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漫长成长的过程。亲子沟通必不可少。任何事都可以跟孩子做个约定,彼此监督,共同进步。</h3> <h3>孟嘉乐妈妈说:我家也是的吃饭不好好吃,开始凶她吼她,慢慢发现完全没用 </h3><h3>现在给她规定吃饭时间,时间到了收碗,没吃药就饿着 </h3><h3>再开始规定时间和要求量,规定的时间没没有吃完,不但要饿着还剥夺吃零食的权利,直到下一顿饭达标才恢复权利</h3> <h3>董汐君妈妈说:我也说下爸爸妈妈们最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吃饭~~~宝宝小时候都是我们一口一口喂的!当豆豆1岁半的时候我很严肃的告诉他,他马上要上早教班,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要自己吃饭,从此你要开始自己动手拿起小勺子,把自己管饱。结果就是哭着喊着不会吃一定要喂,我告诉他等我吃完就会把饭收掉,这一顿他坚持立场没吃,哈哈哈,下午开始各种哼唧饿了要吃零食,我很严肃的告诉他,要吃零食可以的,但是要先把饭吃好,妈妈可以先奖励你一个水果,相信你晚上可以吃的很好,吃好了晚饭可以允许你适量的吃些小零食的。从此他开始了自己吃饭,虽然刚开始会吃一脸、一身、一会汤打了、一会碗翻了,但熟能生巧,现在他放学的时候,经常会很开心的把老师奖励他的小贴纸给我看"妈妈,今天吃饭又得了第一名"。孩子小但小聪明可不亚于大人,会用各种哭闹耍赖的伎俩让我们折服,不能一昧的全部包办,要引导孩子成长。</h3> <h3>汪梓童妈妈说:因为我们平时下班晚,所以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睡觉晚就是我们最头痛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讲"大道理"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即便是威胁不买新玩具也没有效果;后来发现用她最喜欢的公主沟通,早睡觉才能像你喜欢的公主那样漂亮,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天自己会乖乖上床准备睡觉;小朋友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强行施加大人的思维,对小朋友也是不公平的~</h3> <h3>曹雪琪妈妈说:虽说现在的爸妈大部分都有新时代的育儿观念,但应了老一辈的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说教不管事而又不能动用武力的情况下,家长们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怎样让孩子更好的遵守规则并起相关的效果呢?举个例子:瑶瑶在家喝水时,喜欢把未喝完的水杯乱放,而在和妹妹的打闹过程中常常把杯子打翻,搞得沙发或桌子上都是水。每次外婆都很生气,边收拾边数落瑶瑶的不是,可是瑶瑶听多了根本无动于衷。有一次在我的再三提醒下,她又把水杯放在床头,最终不小心踢翻把床单全部淋湿了。瑶瑶一脸惊恐的看着我,以为我会像婆婆要骂她一顿。我想了想说:这样吧,你用电吹风把它吹干就行了。然后她吹了近20分钟,变换了好多姿势,说妈妈我举不动电吹风了。我说你自己犯的错就得自己解决,再累也怨不得别人。好不容易吹干后,她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放水杯了,吹干床单实在太累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孩子教育上,让她去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并去纠正,这样她才知道为什么要去遵守家长的规则,而不会对家长的警告无动于衷。</h3><h3><br /></h3><h3><br /></h3> <h3>牟以周妈妈说: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们也是试过的,但是发现效果不佳。比如孩子玩游戏、看电视时间过长,就罚他不许吃零食、不许出去玩。但是发现其实效果并不好。我认为孩子是迷你的自己,只有自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自然也会照做的。有一段时间,我家孩子对平板电脑和手机游戏非常着迷,游戏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长时间玩游戏,导致其开始经常揉眼睛、眨眼睛,对视力产生了伤害。我们究其原因,发现原来是孩子周围的大人闲暇之余就拿起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微信、打游戏、回邮件等等。为了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我们一开始禁止他玩游戏,对此我们骂过他、打过他,把他平板电脑收起来等等,但最终都屈服在他无休止地哭闹上。后来我们全家建立起统一战线:1、不论孩子怎么哭闹,都不许他玩电子游戏;2、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或电脑,因工作需要,则须到书房用电脑或手机;3、经常陪孩子一起看书、做游戏、画画,转移其注意力,让他发现电子游戏以外的有趣事物。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长,大约一个月后,孩子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他面前使用手机和电脑了,还陪他玩游戏,讲故事,渐渐地他也不再痴迷游戏了。现在就算手机放在他拿得到的地方,他也对其也不感兴趣了。</h3> <h3>于朵爸爸说:没有谁愿意去惩罚孩子,也都认同惩罚加规则等于恨的观念。家长都希望能有良好规则的建立,好的方法的运用。但事实上规则本身不难,难的是规则的执行。家长自身对规矩的认同,及已身做则的执行力。当大人和孩子说餐桌礼仪食不言,晚上就寝前要刷牙,少吃零食多吃饭菜等问题的时候。孩子提出异议,大人本身没做到,没起到榜样作用,这是很尴尬的事情。所以规则的建立,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同时不能是一个人以身作则,而要父母及其他家属一并去遵守规则。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惩罚,而是更多去创造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家中有和睦友爱分享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减少惩罚的手段,更多的让家长的言传身教去让孩子更懂礼节,学会自律。</h3> <h3>高许晗妈妈说:前阵子我们晗晗很喜欢用手机看《汪汪队历险记》每次幼儿园放学回家吵着要外公的手机看《汪汪队》,每当外公去上班的时候就和外婆又吵又闹的,我每次在家都会和他说:看了时间长眼睛会坏掉,又把你玩的时间给占据了,又不利于注意力的培养,每一次重复说他又听不进去,还愈演愈烈,有回半夜大人都睡觉了,他就偷偷的拿外公的手机看了起来,实际上小孩都很聪明,他不像我们大人般有很好的控制力,需要大人去引导,但反复在耳边说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结果我在网上发现真实案例:一个21岁的年轻小姑娘,玩《王者荣耀》的游戏可以一天玩上8小时不腻,结果第二天起来刚玩没多久眼前就一片漆黑,然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为永久性失明,现在这小姑娘非常后悔,这是不可逆的,给我儿子看,他看了之后会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会后悔?为什么会看不见?之后第二天再也没有又吵又闹看手机,之后这样行为也得到了很好控制,不像之前那么沉迷</h3> <h3>魏来熙爸爸说: 对于惩罚,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贬义词,惩罚是和奖励对应的,做得不好受到适当的惩罚,做得的好的理应得到奖励,对于小朋友来说也是形成初始的是非观念。诚然孩子和大人心智是不同的,关键就是找到孩子可以接受的柔性的惩罚方法。</h3><h3> </h3><h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是正常的,应该先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经历。</h3><h3> 举个例子:熙熙过马路闯红灯</h3><h3> 第一:我告诉他爸爸以前也闯过红灯;(解除孩子犯错的敌对心理)</h3><h3> 第二:有一次爸爸闯红灯被自行车碰到了,手上还留有小疤痕;给熙熙也看了小疤痕;(用事实告诉他有些错误会有不好的后果);</h3><h3> 第三:我"罚"熙熙在马路口观察了15分钟,让她自己去识别闯红灯的危害性。确实也发现了不遵守的交通的危险行为,熙熙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样的行为不好。(适当的惩罚是让她有敬畏感以及加强识别危险的能力)。</h3><h3> 结果,碰巧上周我和他妈妈带她出去玩,为了赶时间准备闯红灯,被熙熙制止。效果达到,也说明了父母示范作用还是很大的。</h3> <h3>所以说,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同时要先做到能克制自己的脾气。换位思考下孩子的处境。一味的体罚或者打骂伤了孩子也伤我们大人的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接触了短短的几年。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希望我们慢慢的学会怎么去做一个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长!非常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这本书,让我们这些初为人母的家长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们更懂得怎么做个好家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