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鸟记·朱鹮

小红

<h3>时间:2017.7.9~7.14,2017.10.10~10.15</h3><h3>拍摄地:中国·陕西·汉中·洋县</h3><h3>摄影:我老伴儿</h3><h3>攝助:鸟导小杨和我</h3><h3>入住:洋县·洋州镇·草坝村·朱鹮人家</h3><h3><br></h3><h3>秦岭南麓的洋县位于山地向丘陵的过渡带。坡上森林覆盖,沟底溪水纵横,河谷两岸铺满成片稻田。山绿水清,环境静谧,气候宜人,是朱鹮的理想家园。</h3> <h3>这里的朱鹮是留鸟,一年四季,只恋洋县为家园。</h3> <h3><br></h3><h3>朱鹮</h3><h3>鹈形目·鹮科</h3><h3>系东亚地区特有物种,享有 "东方宝石" 之美誉。</h3><h3>中国有关朱鹮的记载最早见于2100多年前的《史记》。自古,国人就将朱鹮视为 "吉祥之鸟",喜它,爱它。</h3> <h3>朱鹮纯美、高雅,为历代诗人所赞咏,早有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 等诗句流传。</h3> <h3>朱鹮的体型中等</h3> <h3>非繁殖期的成鸟,体羽白色,羽基粉红色,飞翔时明显可见。头后枕部有下垂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朱红色,喙细长而下弯,为黑色,喙端和基部为红色。腿与脚为绯红色。</h3> <h3>春季,进入繁殖期的朱鹮会换上一身银灰色婚装。</h3> <h3>它们用喙不断地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出的一种灰色素,涂抹到头、颈、背和两翅的羽毛上,看上去便成了灰色。</h3> <h3>亚成鹮的体羽呈烟灰色,脸部和腿为橙黄,不及双亲那般美丽。别急,它们来年就会像父母那样羽艳动人。<br></h3> <h3><br></h3><h3>雏鸟(图片系网上下载)</h3> <h3>瞧这一家子</h3> <h3>当今,朱鹮是全球最为珍稀濒危的物种之一。世界鸟类协会将其列为 "国际保护鸟"。</h3><h3>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华盛顿公约》CITES I级保护动物</h3><h3>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h3>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俄罗斯远东、日本、朝鲜半岛等地。</h3><h3>然而,由于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几乎濒临灭绝。</h3><h3>20世纪70年代,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已无野生朱鹮报导。</h3><h3>在日本,朱鹮也已陷入绝迹的危境。</h3><h3>日本人历来将朱鹮尊为 "圣鸟"。朱鹮的拉丁学名 "Nipponia Nippon" 直译是 "日本的日本",足见朱鹮在日本的特殊地位。</h3><h3>然而,至1995年,日本全境只见1只朱鹮,名 "阿金",也已多年被圈养在佐渡岛保护中心。"阿金" 年事已高,不久后离世。</h3> <h3>中国境内,1981年以前,人们最后一次见到野生朱鹮是在1964年,自那之后的十几年间,没有人再见到过朱鹮的踪迹。</h3><h3>为寻觅朱鹮,自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先后跨越9个省区,行程5万多公里。</h3><h3>中国大幸!!</h3><h3>终于,1981年5月,考察队在陕西省汉中市秦岭南麓的洋县姚家沟发现了两个朱鹮的营巢地,内有7只朱鹮,其中4只成鹮、3只幼鹮。这7只宝贝得名 "秦岭一号朱鹮群体"。</h3><h3>随即,一场旷日持久的拯救保护朱鹮,改善捍卫其栖息地的攻坚战打响了。</h3> <h3><br></h3><h3>佩戴有脚环和编号的朱鹮</h3> <h3><br></h3><h3>安装有跟踪仪的朱鹮</h3> <h3><br></h3><h3>中国国家邮政发行的 "朱鹮" 邮票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朱鹮" 金银铜币(图片系网上下载)</h3> <h3><br></h3><h3>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朱鹮》剧照(网上下载)</h3> <h3>数十年的不懈努力!</h3><h3>至今,洋县朱鹮已增至2400多只(2017年10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并且经过野化训练的朱鹮已在浙江、河南等地放飞大自然。</h3> <h3>据查资料,1998年11月~2007年11月,中国先后赠送或 "借" 给日本的朱鹮名 "友友"、"洋洋"、"美美"、"华阳" 和 "溢水" 等。</h3><h3>2008年11月和2013年12月,中国先后赠送给韩国的4只朱鹮名 "龙亭"、"洋州"、"金水" 和 "白石"。</h3><h3>然而,无论是在日,还是在韩,那些出生在异国他乡的朱鹮,其根始终在中国,汉中洋县是它们不变的故乡!</h3> <h3>据悉,迄今为止,汉中洋县及周边地区仍是世界上唯一的朱鹮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和谱系清晰、血统纯正的朱鹮种源基地。</h3><h3><br></h3><h3>在中国,在陕西汉中地区,朱鹮灿烂地飞起来了!</h3> <h3>每当天光放亮,朱鹮便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它们离开夜宿地,飞往河流浅滩、涧溪、池塘、沼泽和稻田觅食,小鱼、小蟹、小虾、青蛙、泥鳅、田螺、蜗牛、蚯蚓、蟋蟀、黄鳝、蝗虫等都是它们的美味。</h3> <h3>朱鹮飞行时,两翅鼓动,头、颈向前伸直,两脚后伸,但不突出于尾外。</h3> <h3><br></h3><h3>七月的汉江</h3><h3>江水奔流,美景如画,是朱鹮喜欢觅食、玩耍的地方。</h3> <h3>独舞依磐石</h3> <h3>十月,收割后的稻田<br></h3><h3>是最受朱鹮宠爱的觅食地。</h3><h3>为了朱鹮的健康生存,这里的稻田不使用农药。因此,洋县产 "朱鹮牌" 大米是真真的有机米。</h3> <h3>雨中拍摄</h3> <h3>抖抖身上的水珠</h3> <h3>朱鹮将长长的喙伸入泥水中探觅,靠着那双特别能透视的眼睛,能准确找到猎物的行迹,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喙轻点,啄而吞之。</h3> <h3>降落的瞬间,翅膀闪烁着火焰般的霞光,如片片红云,从天际飘下。</h3> <h3>羽色艳丽,体态秀雅,舞姿轻盈,飘飘似仙女临空而下,美得令人心醉!</h3> <h3>突然,右边那两只朱鹮,齐刷刷地侧头仰望。它们一定是感觉到了来自空中的某种威胁。</h3> <h3>惊飞远映碧山去</h3> <h3>突然,朱鹮、白鹭齐飞共舞,难得一见的场景!</h3> <h3>饱餐后,伸伸懒腰,理理羽毛</h3> <h3>饱餐后,飞到大树枝头歇息</h3> <h3>白颈鸭和苍鹭也来凑热闹</h3> <h3>傍晚时分,朱鹮三三两两,陆续飞回高大乔木,站立在叶间枝叉上过夜。</h3> <h3>朱鹮没有固定的巢穴,大多时候 "四海为家",只在春季 "繁殖期" 筑巢于树上,"安居" 几月。</h3> <h3>进错门了!这是白鹭的 "家"</h3> <h3>亲吻接喙,切切私语,默默传情</h3> <h3>朱鹮配偶终生固定,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h3> <h3>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恒的珍惜!</h3><h3>自由飞舞吧,朱鹮!在中国,在秦岭的怀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