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岁月如歌……

老明

<h3>信阳市七中72(二)班毕业45年同学团聚聚会 &nbsp;</h3><h3> 献词</h3><div> 明开瑜</div><div>同学们好!</div><div> 今天,我们信阳市七中1972届二班的同学们,在毕业45年后,在进入花甲年华之际,怀着乡情,友情,同学情,带着重逢的渴望,喜悦,兴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又相逢在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故乡信阳市,济济一堂,欢声笑语。首先让我们为我们的同学重逢欢呼喝彩,祝福吉祥!还要向为这次聚会做了大量周密准备工作,付出辛苦劳动的聚会筹备组的翟珍萍同学,李国华同学,吴大为同学,李宝霞同学,侯丽丽同学,毕新珍同学,高巍同学,向积极为办好这次聚会的老家信阳市的所有同学们特别是为办好聚会积极出谋划策联系学友的朱跃杰同学,蔡胜琪同学,程抱阳同学,陈莲华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要向身在外地,为同学聚会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于耀辉同学,鈡玉凡同学,以及专程从远方赶赴信阳参加聚会的同学们表示感谢!</div><div> 同学们!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人。我们出生在历经百多年战乱忧患后的新中国,用当年的话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但是由于历史的坎坷曲折,我们在童年时代就先经历1958年大跃进,再是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小学的学习生活刚开始,又遭遇“十年浩劫”。这之后,初中,高中都是在非正常的学习环境中度过。接着就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我们历经各种磨难锻炼,走向工作岗位时,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品味生活,计划生育,承包责任制,物价改革,国企改革,下岗失业,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一系列和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利益相关的改革措施,一波又一波接踵而来。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形容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可以说毫不夸张。</div><div> 但是我们都走过来了。我们成为了家庭,单位和国家的栋梁,成为了无愧于历史的一代。我们还健康,愉快,乐观,豁达的生活在崭新的21世纪新时代!我们还信心满满,能量满满地欢聚一堂,迎接我们初中毕业45周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还记得吗?我们小学毕业来到七中时,正是1971年的二月份。那个时候七中还很简陋,学校不大,几排平房教室,图书等课外读物也不多。但是老师们都很敬业,学生们大多数也愿意学习。我们除了上课,也有各种体育,文娱活动,当然还要学工学农,参加各种政治学习,批判活动。同学们都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由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也有一些同学慢慢退学,辍学。像我们二班就是在二年级时,由原来的三班,四班合并成的。但是大家很快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再加上铁四局五处同学的到来,像于耀辉,钟玉凡,翟珍萍,赵希铜,王翠华,纪立华等都是那时加入我们二班的行列的。在那个时候能坚持上完初中,就是很了不起的。今天,毕业45年后,我们大家重新在微信里集结,现代科技使我们又能在虚拟空间天天见面。</div><div> 当然我们更渴望和老同学相聚,在一起叙旧话家常,畅叙同学情,而这也是我们所有二班同学的共同心愿。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许多同学多方打听,费尽心机,就是为了寻找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让大家有机会相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大团聚。人生难得是同学,同学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份情,这份缘。愿我们大家好好保重身体,多多联系沟通。让我们永远相亲相爱,使同学的友谊之树长青。 </div><div> 最后,一首小诗献给同学们:</div><div> 四十五年重聚首,岁月如歌唱大风。翩翩少年成栋梁,窈窕淑女育后生。历尽沧桑心不老,春华秋实夕阳红。更喜今朝又团聚,三生三世同学情。</div><div> 谢谢大家!</div><div>&nbsp;</div> <h3> 走 进 六 十 岁</h3><div>&nbsp;</div><div>一</div><div>&nbsp;</div><div>六十年</div><div>风雨飘荡的一个甲子</div><div>从嗷嗷待哺</div><div>到霜染鬓发</div><div>&nbsp;</div><div>六十年,时光匆匆,像一列呼啸而去的高铁</div><div>六十年,花开花谢,如一首弯弯曲曲的旋律</div><div>六十年呵,只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朵浪花</div><div>无人知晓,你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div><div>&nbsp;</div><div>六十年,是那么长,又是那么短</div><div>我们在泥泞里踏上坦途</div><div>我们在彷徨中寻找梦想</div><div>岁月的行囊装满了忧愁和希望</div><div>&nbsp;</div><div>六十年,走的是那么快,又是那么慢</div><div>我们在坎坷中走向成熟</div><div>我们在艰辛里饱尝甘苦</div><div>生活的磨砺蘸满了苦楚和欢唱</div><div>&nbsp;</div><div>六十个春夏秋冬</div><div>六十载日落星长</div><div>我们蹙踏着残雪败叶</div><div>我们沐浴着阳光雨露</div><div>&nbsp;</div><div>六十年啦,我们激情依然</div><div>六十年啦,我们热血如旧</div><div>哪怕告老还乡</div><div>也要追潮撵涛,闲庭信步</div><div>&nbsp;</div><div>二</div><div>&nbsp;</div><div>走进六十岁</div><div>飘逸的黑发已像衰败的枯草</div><div>彼此的额头也深深烙下岁月的年轮</div><div>惜日的风采已不见了踪影</div><div>&nbsp;</div><div>走进六十岁</div><div>昨日辉煌已随落花流水远去</div><div>明日荣华如海市蜃楼不去追随</div><div>让心灵在嘈杂中歇息安宁</div><div>&nbsp;</div><div>走进六十岁</div><div>甩掉追名逐利的烦恼</div><div>洗去鞍马劳顿的疲惫</div><div>气定神闲,把往日的酸甜辣苦细细品读</div><div>&nbsp;</div><div>走进六十岁</div><div>别在让烦恼的琐事羁绊</div><div>放开腿脚去接纳山的崇高海的辽阔</div><div>尽情享受大自然馈赠的湖光山水</div><div>&nbsp;</div><div>走进六十岁</div><div>哼一首老歌,放慢行进的脚步</div><div>清晨与太阳打个招呼,夜暮跟星星道声晚安</div><div>寂寞时给自己安慰,快乐时让幸福绽放</div><div>&nbsp;</div><div>走进六十岁</div><div>别再包揽儿女们的吃喝拉撒</div><div>放开手脚,让雄鹰在蓝天里翱翔</div><div>给自己留一点自由的空间</div><div>&nbsp;</div><div>三</div><div>&nbsp;</div><div>六十岁啦</div><div>不能在无聊中打发光阴</div><div>我们有自己的梦想</div><div>,琴棋诗画,点墨留香,低吟浅唱</div><div>&nbsp;</div><div>六十岁啦</div><div>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一片</div><div>锦衣玉食,也不过像落叶随风飘零</div><div>摆脱羁绊,放开喉咙撕喊出我们的心声</div><div>&nbsp;</div><div>六十岁拉</div><div>再风光,也有雪雨寒凉</div><div>再幸福,也有无奈难处</div><div>该忘记的都要忘记!不要在把苦涩品尝</div><div>&nbsp;</div><div>六十岁啦</div><div>我们身体依然健朗</div><div>在雷山脚下,在师河畔旁</div><div>品一杯绿茶,仿佛找回幸福的童年时光</div><div>&nbsp;</div><div>眨眼间青丝换成白头</div><div>青春已被岁月刻满沧桑的印痕</div><div>人生不过百年</div><div>潇洒的活出精彩的每一时每一天</div><div>&nbsp;</div><div>别说六十岁老啦</div><div>我们只是迈入了生命的新起点</div><div>让我们迎着火红的夕阳</div><div>&nbsp; ——朱跃杰</div> <h3> 七中散记</h3><h3> 明开瑜</h3><h3> 记得我是1971年2月的一天,走进了信阳市七中的校门。七中是信阳市刚成立不久的初中,位于信阳市北塘坡东边,几排简陋的平房在坡上,下边的操场还是填平一个臭池塘后才有的。老师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戴着摘帽“右派”的帽子。但是,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不逊色。我们同学们也来自附近的几所小学,当时还按部队叫法,一个年级叫连,各个班叫排。</h3><div>那时还是文革期间,上的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内容也都是当时的文革风格。记得英语主要学的是“朗立吾其而貌”(我们当时用汉语拼写的英语读音,*****的意思)之类,政治就是天天跟着老师抄报纸社论。此外就是劳动课,学工学农,挖地道什么的。记得一年级时,我们教室后边就有个地道出口,一些调皮学生会在上课期间突然从地道口出来,影响老师上课。虽然如此,年幼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仍然是努力学习,也留下了那时的温暖记忆。</div><div> 记得我们班主任一年级时是教英语的戴影老师,二年级先是教数学的林炎熙老师,后来换成宋宗德老师。任课教师印象深刻的有教物理的王国绮老师,教语文的徐香英老师,陈春华老师,还有教体育的鲁国政老师。徐老师是我们的“红卫兵”辅导员,她是部队家属,一口湖南腔普通话,很是亲近学生。一次学校运动会,我参加3000米,结果落在最后。我还是坚持着跑,同学们都给我加油,徐老师在大喇叭上大声高喊“明开瑜加油,明开瑜加油”的声音激励我坚持下去。几十年后樊觅元同学和我联系上,还说这是他记忆最深的,我一个人在操场中一瘸一拐的跑到终点。</div><div> 同学中间,朱跃杰爱学习,是个守纪律的好学生,课外常和我一起参加做好事。我的72年的日记里还记着和朱跃杰,王国政一起在学校劳动到月亮东升的场面。今年初,我把这篇日记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以为纪念,跃杰还索要一份复印件保存。吴大为和我一直有很紧密的联系。记得那时我家比较困难,大为就利用假期,让我和他一起到他母亲的林场打工。后来高中时我们又是隔壁班,他下乡到息县后还给我来信。高伟是我记忆很深的一个同学,我爱看书,可是那时候很难找到书。高伟就把他爸的书拿来给我看,直到现在我的书柜里还保存着他爸的《列宁选集》第二卷。这次朋友圈里联系上他后,我还向他激动的回忆起这一幕。</div><div> 女同学里李宝霞,赵秀梅,党宝玉都是班干部。三个女生性格鲜明,宝霞开朗,秀梅爱笑,宝玉泼辣。几十年后见到了宝霞同学,秀梅也有了微信,只是党宝玉现在还未联系上,颇感遗憾。蔡胜琪是我印象较深的一个女同学。记得有次我们到三里店学农,排着队从南关大桥上过,大家唱着样板戏《红灯记》的歌,正高兴呢,突然她的书包一下子掉到河里去了,她惊慌失措,大家也不知怎么办,我毫不犹豫的跳到河里,把书包捞起来交给她。受到了徐香英老师的表扬,心里乐滋滋的。</div><div> 我们毕业那年考高中,好像这是文革中仅有的考试升学的情况。因为林彪事件后,周恩来主持工作,试图逐步扭转文革对国家各项工作造成的破坏局面。一些同学因各种原因未能考上高中,就面临着上山下乡。十几岁的初中生,要离开父母家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此我还帮学校到于青荣同学家里做工作。记忆中好像黄建民同学也是那时候下乡的。从此同学们各分东西南北,走上了各自漫长的人生路。</div><div> 如今整整四十五年过去了,通过微信我们又渐渐相互联系上。人生的路漫长又艰难,而在人生路上的每一站,我们所遇到的所认识的人,都是我们生命当中的缘分。相识相遇皆是缘,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情分。愿每一个同学都健康快乐幸福!</div> <h3>  体彩广场约见,驱车弛往南湾</h3><div> 当初少男少女,如今花甲之年</div><div> 握手拥抱寒暄,把酒推杯换盏</div><div> 相视目光脉脉,互叙情谊绵绵</div><div> 她展歌喉献曲,你把琴瑟来弹</div><div> 绿荫缓缓散步,花间款款留念</div><div> 相逢如此短暂,再聚不知何年</div><div> 唯愿彼此珍重,共绘晚霞满天</div><div> ——于耀辉</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