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家书:写给成长中的儿子的家书 51

Moon

<h3>(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本文作者/董文娟。谢谢!)</h3> <h3><br></h3><div> 有人说:“儿女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啊,这个礼物既难得,又珍贵。注定生命中的一场深厚的缘分,用心去呵护,去陪伴。</div><div> 儿子,你今年已十一岁了,十一年前,你的降临,给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快乐,尽管妈妈因你失去了美丽的身材,又失去了个人的空间与自由,但妈妈的生活还是快乐的。妈妈的人生之路又多了一名至亲的陪伴,十几年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数不完的故事,趣事与感动,如天上繁星点点,若葡萄串串。今天,回忆起来,心里是暖暖的,幸福的。有些事想与你回忆,有些做人的道理想与你分享。</div><div> 在你会说话之前,你善变的表情——眨眼,微笑与哭闹都让我感到好奇和喜悦,一个如宠物般的小精灵。后来,你学说话,学习认知周围的事物。自从,你学了语言,不谙世事的你,弄出了好多笑话,妈妈觉得你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善良如水,清澈见底,你的童真像衔着露珠的花蕊,晶莹,剔透。爱你,我不去碰触,让和谐演绎自然,使其绽放。所以你说的话,是一种不用修饰的美,妈妈记录下来,准备讲给你听,下面可是你的经典童言吆!</div><div>*</div><div><br></div> <h3>*一次看书,书合上了,你说:“妈妈,这书咋关门了?”一个“关门”,却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幼儿的认识世界的方式。</h3><div>*“妈妈,这是什么车?”我说是老爷车,你随后就问,“那姥姥车呢?”</div><div>*“妈妈,这是什么车?”我说是面包车,你接着就问:“哪一个是馒头车呀!”</div><div>*听到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你就问:“妈妈,他怎么又唱车了?”原来,你只知道松花江车,却不知还有地名松花江。你对车太熟悉了。</div><div>*一次,你生病打针,医生用棉签消毒,你问:“妈妈,阿姨,在我的屁股上画车吗?”</div><div>*在奶奶家,牛在叫,你问:“妈妈,它怎么老响呀!”儿子,那时,你还不能区别“叫”与“响”。</div><div>*母鸡领着小鸡在树林中吃虫,:“妈妈,小鸡在干嘛?”我说是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吃虫。”你追问,:”鸡爸爸呢?”</div><div>*一次,妈妈打电话,“玲玲,有时间来玩呀!”,你追问不止,“妈妈,来玩啥呀?”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div><div>*每当天黑了,你都说:“妈妈,太阳去睡觉了,我也要睡觉。”</div><div>*“妈妈,天啥时关门呀?”妈妈知道你指的是天黑。</div><div>*“我要车,妈妈.”我说,明天买。你又问,“买啥呀?”</div><div>“买车嘛!”那时,你还不懂省略。太多太多的语言,写不完,来不及记录的,都随岁月远去......</div> <h3>  后来,爸妈工作忙,不到两周岁,你就去了幼儿园。当时,你不愿去,每次送你,你不会大哭,但很压抑。妈妈懂得,你很听话。下面的这两句回答,妈妈真正理解了你真的不愿去。你曾说,“妈妈,我不去幼儿园,幼儿园坏了,老师也坏了。”这理由太奇怪了。妈妈知道你无恶意,只是想找个理由。还有一次,妈妈问你在学校吃什么,你不耐烦的说:“一个馒头,俩老师!”随后又大笑。你的顽皮在母爱中释放。</h3><div> 再后来,因为你在幼儿园经常生病,妈妈决定把你放到乡下的奶奶家。你快乐健康,妈妈却时常挂念。你的学前就这样在乡下与幼儿园之间度过。</div><div> 好不容易到了你的上学年龄,妈妈也从乡下调回。我能与你天天守护。但是,你学习遇到困难,妈妈却表现不好。向你大发雷霆,又打又骂。一次,见到你和小猫玩,小猫蜷缩在一角,你教小猫说话,学数字,小猫不语。你有些生气,“问你呢,快说,你怎么不说,你这笨猫!”你的一举一动完全是我的口气。而小猫却在那不知你发的哪门子火。孩子,小猫怎么能用你的思维去思考呢!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它怎么懂你?猛然间,我想到我与你的关系,多像这面前的场景,小猫幼小多可怜,你就像这只小猫,天真弱小,不谙世事,我却大喊大叫去强加我的意愿。所以,通过这件事,我也规范了我自己,尽量克制自己,去与你沟通。</div><div> 你还是个孩子,你有你的童真与认知领域,你的善良,宽厚与天真,让你的世界透着纯净与美丽。你尊敬师长,包容同学,每天借出的文具,收不回的很多,我问你为何不要回,你说:“妈妈,他们可能没用完,要不,怎么不还呢!”即便是不还,你也有理由回答我,“妈妈,看来,他们真喜欢,就算我送他们的礼物吧!”</div><div> 随着你的逐渐成长,你也认识到了许多事情,你不再是以前的小小孩了,你好像成了家里的小大人,有了自己的观念。有时也会妙语连珠,成为家庭的粘合剂。你曾说自己在家中的重要地位,是这样描述的,“两个铁钉怎么也吸不到一起,但你加上一块磁铁,便很容易吸到一起。”你说你就是那块磁铁,很核心,想想确实有道理,当爱情在婚姻的侵蚀中几乎消失殆尽时,亲情却像粘合剂维系着家庭,让幸福永恒。</div><div> 前段时间你把乐高玩具摆满了茶几,我勒令你立马清理干净,你生气地看着我无动于衷,我也很生气,不理你,过了一会儿,你收拾好玩具,向我走过来,展开双臂说:“来,拥抱一下”,我不理,你又说,我都向你伸出了橄榄枝,你怎么不接受?看看你仰起幼稚的小脸,居然能说出橄榄枝,我也欣然接受了。 </div> <h3>  儿子,你的故事好多好多,一桩桩,一件件,有温情,有矛盾,矛盾有了,也说明你有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你成长了。是啊!转瞬间,你的小学生活将要结束了,迎接你的将是崭新的初中生活,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快速时期。你的人生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所以妈妈想送给你一些建议,在青春期迷茫时,削开云雾,勇敢面对。</h3><div> 一 妈妈送你四个字“立德修才”。做人,首先要修德,一个人品德高尚,可称为“君子”。《周易.坤》语“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有伤也。”(语出《国语》)何为“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妈妈的几句话能解释清楚。但是,一个人做到了诚信,宽厚,上善,谦虚,自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自律,自省,童叟无欺,播种善良,传播正能量。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德”是行走于天地间的王牌。还记得你的外祖父吗?他就是一个德行高尚的长辈,一生刚正不阿,富而不骄,经常接济村里的穷人,因工作出色被乡政府看重提拔,可是他因年龄偏大,怕影响党的工作,硬是把这份工作机会推荐给了另一位比自己小的年轻人。要知道,当时,要一份铁饭碗,是多少人削尖脑袋都得不到的。可他,就是用行动一点点诠释着“德”的涵义。行动是传染的,受他的影响,妈妈也是一个重“德”的人,虽然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在我本职工作内,在我的生活中,妈妈都力行着“德”的行为。还记得咱家的丑陋小铁凳吗?因为你小,不懂事,有时在坐着时,会发出声响,妈妈怕影响楼下的邻居——一对老夫妇休息,妈妈把小铁凳的四个腿上都缠上布。这样小铁凳很丑,但人心变美了,你再坐时就不会有声响了,也就不影响他们了;还有一次,妈妈去买衣服,衣服很贵,妈妈没讲下价来,又非常喜欢,决定买下,可是,售货员却多找了我钱,我没因多找钱而窃喜,而是把我的钱还给了她,我对她说:“讲价归讲价,讲不下来,既然认可,就应接受,不会要你多找的钱。”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平凡的普通人,但却心里信守着一份做人的底线和准则。 </div><div> 儿子,这十几年来,妈妈也欣喜地发现,你也是一个厚道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助人。这不仅仅是我说的,而且有你老师和周围人的评价。“德”立于心底,相信你会走的最远。</div><div> 其次,你要修才。这里的“才”,就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积累上学时的知识。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能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你现在还处于知识学习和积累阶段。学习有时很苦,但你要克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妈妈希望你努力学习,同时多读书,读书,能让你视野开阔,分辨是非,表达见解,在人生规划中找准方向。家里爸爸爱读史书,有时你也读,与爸爸分享历史人物观点。虽然你的观点有些幼稚,但妈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你的思路会更清晰、更明朗。妈妈不要求你将来才华横溢,但也希望你“饱读诗书气自华”。真正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div> <h3><br></h3><div> 二、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远大的理想。身体是一切的载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会变为虚无。所以,妈妈希望你每天锻炼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远离游戏,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身体是自己的,更是父母给的,也是要为社会服务的,所以爱护身体,就是爱家,爱国。有了健康的身体,更要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行动的指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指引着国家走向辉煌。如果每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理想结合起来,并去追求,相信未来一定属于你们</div> <h3>  三、学会处理生活的技巧。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朋友.......心存感恩,你才会更从容,处事会更淡然。其次,养好自己的脾气,脾气形成习惯,习惯成就性格。好性格成就好人生。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有能力无脾气的人春风得意。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第三,不断提升情商,学会放下。人生就像一只皮箱,需要时提起,不用时放下,应放下时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第四,学会合作。当今,协作,共赢是一种伟大的思维。第五、学会思考、学会说话,话未想好不说,想好了有时却不必说。别在喜悦时许诺,别在忧伤时作答,别在愤怒时做决定。</h3><div> 儿子,妈妈还有许许多多要给你说,但纸短情长,就与你分享到这些。把妈妈的几句诗送给你“生活像爬山,走快了,感觉是累的,眼睛是空空的迷茫;走慢了,感觉是美的,眼睛是充实的欣赏........”希望在以后的人生中你品出其中的况味。</div> <h3><br></h3><div><br></div><div> 龙应台曾在《目送》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很伤感,但我要说,儿女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视线。母亲永远是那圆心,儿女就是那圆圆的弧线。</div><div> 感谢儿子的阅读,祝儿健康,学业有成。 </div><div> 爱母: 2017. 10. 28</div> <h3>(原创作品 文字/文娟 照片/文娟)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