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仓山老洋房

美丽人生

<h3>  福州仓山的烟台山一带有许多西式楼房,建筑群有老教堂、有国际领事馆、有老洋行、有海关、有民居,恍惚间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两次独自探寻这里的老洋房,仅拍到部分建筑,因为有些洋房围墙深锁;有些已改造他用;有些已成为居住房;有些已破败不堪;有些已不复存在。虽然寻找得很累,但是能领略到这些近代西式建筑,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真是累并着快乐啊!或许我还会三次,四次地走访,去寻觅老福州的旧时光。</h3> <h3>石厝教堂(圣约翰堂),乐群路22号,1861年建,仿哥特式建筑,英国圣公会在福州建的基督教堂,由英国侨民集资修建,因其主要建筑材料为大块石料,故称石厝教堂。</h3> <h3>教堂侧面,拍摄于晚上</h3> <h3>泛船浦天主堂(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新民街54号,哥特式建筑,1868年建,天主教福州教区所在地,是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誉称“江南第一堂”。</h3> <h3>泛船浦天主堂东大楼</h3> <h3>虽然我不信天主教,但还是想在此留影一张。</h3> <h3>基督教明道堂,塔亭路67号,建于1866年,明道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h3> <h3>基督教天安堂,1897年建,仓前路天安里15号。哥特式建筑</h3> <h3>中洲岛夜景</h3> <h3>俄国领事官邸,现福州外国语学校校友楼,公园路39号,东欧古典式,1891年建。1996年学校校友会修复改造成英式混凝土门廊。</h3> <h3>思万楼,现福州外国语学校使用,公园路39号,塔式罗马风建筑。三一学校(外国语学校前身)第一任校长、英国传教士万拔文于1919年卸任,校友为纪念他,发起兴建“思万楼”,1925年建成。</h3> <h3>原荷兰驻福州领事馆,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麦园路1号,原仓山影剧院。</h3> <h3>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福州分行,塔亭路69号</h3> <h3>乐群楼,亦称“万国俱乐部”,乐群路8号,1854年建,西洋古典型建筑</h3> <h3>麦顶小学后的闽海关副税务司公馆,1907年建,券廊式(殖民式)建筑</h3> <h3>民国福州邮政总长官邸,公园路43号</h3> <h3>民国警察局及明道堂附属楼建筑群</h3> <h3>槐荫里4号,典型的英式住宅。曾为日本大阪商船会社使用,民国廿一年到卅一年期间,福州地区中共地下党的发报电台曾经秘密设在此处。</h3> <h3>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当时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仓山人因受西方文化的濡染,也喜好采用西式建筑风格构筑民居。数以百计的西式民居,风格多样,典雅美观,各有千秋。这些西式民居多以初建者的喜好或志趣冠以雅名,如可园、复园、德园、拓庐、忠庐、端庐、无逸山庄、龙楼别墅等。</h3> <h3>林森公馆,现仓山图书馆分馆。程埔头复园路,民国十年建,英式建筑。</h3> <h3>二层砖木结构、带有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暂不知名字。</h3> <h3>无逸山庄是老仓山常见的红砖建筑。由于大门紧锁,只能拍到高墙大树遮掩下的一小角。</h3> <h3>玉林公馆,梅坞路</h3> <h3>陈芷汀故居,万春巷8号,英式风格,该宅第是仓山私宅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h3> <h3>陶园十二间排(十间),公园西路,是一处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公寓式住宅。</h3> <h3>复园新村,本建筑为两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h3> <h3>一排无名的西洋民居</h3> <h3>龙楼别墅,积兴里,其主人姓薛,大概建造于1935年前后。</h3> <h3>  和龙楼别墅看似连成一体的,是积兴里7-8号,建于民国时期的西洋风格民居,旧时是印尼华侨黄澄渊的产业。</h3> <h3>歇息于麦顶小学前</h3> <h3>颖庐,复园路6号,东临清河庐,建于1915年,原名“梦草山庄”,清末商人谢培生所建,1925年售予黄省三,改名“颖庐”,门楼匾额原有“颖庐”字楼已毁。</h3> <h3>与颖庐相邻,是曾为福清籍俞氏印尼侨属李明月所有的清河庐。</h3> <h3>清河庐,复园路4号,是一座典型的英式独院式住宅,建于1927年。</h3> <h3>颖庐和清河庐两栋之间,有一小小巷弄,进去就来到的脩庐。</h3> <h3>脩庐,建于1927年,是一座典型的近代联排别墅式公寓,是冰心堂哥谢卫霖的房产,“脩”通“修”,意为遥远、美好之意。</h3> <h3>振庐大门</h3> <h3>振庐,原为“福泰和江兑庄”老板、新加坡华侨周学振私宅,建于1928年左右,包括两座别墅和面积较大的西式庭院。振庐之朝东座。</h3> <h3>振庐之朝南座</h3> <h3>庸庐,公园东路2号</h3> <h3>德园,宇园,聚和路</h3> <h3>马厂街在民国时期曾聚集过林徽因、叶见元等文化、社会名人,见证过福州的一段风流岁月。马厂街民国时期的花园式洋房院落,见证了福州风云变幻的历史。</h3> <h3>改造后的马厂街</h3> <h3>马厂街11号的忠庐建于1932年,是在“电光刘”家族开办的企业任会计师的许省庵先生建造的私宅。</h3> <h3>忠庐是马厂街上规模最大的老庭院</h3> <h3>大门紧闭,无法入内</h3> <h3>爱庐,新修的青灰色砖砌门楼,与院子里的红砖洋房形成鲜明对比。</h3> <h3>可园,康山里5号,建于民国十七年,英式建筑,民国才女林徽因回榕探母居住此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