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塔公寺广场的一家川菜馆简单吃过中午饭,我们在街上买了些牦牛肉干,马上赶往丹巴县的甲居藏寨。</h3> <h3> 塔公寺距离甲居藏寨大约120公里,我们原计划先去丹巴县的党岭村游玩,但听说路不好走,要在天黑前赶回甲居藏寨应该来不及,唯有放弃了。凭这些天一路奔波得到的经验,高原地区的路能跑个40公里时速已经不错,由这个时刻出发赶到甲居藏寨欣赏日落正好合适。回来后才得知附近还有个叫莫斯卡的村子,海拔4300米的高山牧场,风光非常不错,是个世外桃源,有着可爱的土拨鼠。</h3> <h3> 去丹巴县的路况不错,尽是柏油路。一直到了八美镇,沿途的风光秀美,山势绵延起伏,视野开阔,满目青翠。我们没有在八美镇停留,八美镇作为一个旅游小镇建设得挺好,比新都桥镇漂亮。从八美转往丹巴同样是柏油路,只是山路弯曲,速度快不起来。转到这一段路,山势开始变得险峻,车子在幽深的山谷中沿着河流穿行,山上岩石突兀,杂树丛生,多少有点"穷山恶水"的观感。</h3> <h3> 今天早上,我们就预定了山上藏寨的客栈,客栈老板说会安排人接我们进山。下午4点多,我们抵达县城边界。拨通了碰头人的电话,那人让我们在县城的人民医院等。丹巴县城很小,与得荣怪相似的,坐落在两座高山的夹缝里,顺着大渡河边上建设,街道狭小,车子大点都得互相避让才能通行。县城的建筑比较现代,感觉不到一丁点藏风;路上的行人见不到有穿藏服,整个县城给汉化了。心里感觉有点沉甸甸的。我们按导航的指示来到县医院门前,等了一会见不到碰头的人,电话里说让我们稍等。这时,警察来驱赶我们了,路上实在是拥挤。我们只得向前开到一家酒店的门前等候。碰头人来电话说见不到我们,那人的普通话说得不怎么好,而且显得有点不耐烦。在弄清楚我们的位置后很不高兴,说他已经在医院等好一会了,现在的位置距离我们有几公里。</h3><h3> 按那人的指示,我们沿路折返,在县城的一座大桥过了大渡河对岸。过河不远,我们发现新建的县人民医院就在公路左侧,建得现代且漂亮,原来是导航摆了乌龙。碰头人是个四十多岁的藏族汉子,开始脸色不是很好,听我们解释后就又哈哈大笑起来,显出一股豪爽之气。真搞不懂这山里人!</h3> <h3> 碰头人让我们当中的三个上了他的面包车,留一人开我们自己的车,他在前面领路,并收了我们每人二十元。他解释说,甲居藏寨的门票是每人五十元,这样的话我们每人可以省下三十元。这情况我是在网上听说得,并且说客栈老板有办法让我们省钱。这甲居汉子的车开得飞快,路上跟我们介绍说他是寨子的原住民,每天都很忙,不断地接人山上,像这种旅游旺季,每天可以收入两三千。这汉子挺直白,不像有些景点逃票人偷偷摸摸的,反而来得理直气壮。</h3><h3> 甲居藏寨在距离县城仅八公里的卡帕玛山上,来到景区大门,面包车一溜烟就开了进去,看门的也没有阻拦,看来套路很深。跑了两个弯道,面包车在路边等候的七八个人面前停下,汉子让我们下了车,说刚才是放下了这批人去接我们的,耽误了很多时间。怪不得他有点不高兴,对他来说时间真的就是金钱。等了一会,同伴的车才赶到。</h3> <h3> 车子沿着山路向上爬,视野越来越开阔。当下正是夕阳西下,多日雨雪天气难得见到阳光,这一路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了。来到半山腰的一处拐弯,只见眼前峰峦叠嶂,一条白色河流在山谷中奔腾,就像一条飘动着的丝带;一栋栋红白相间的藏式碉楼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群山之中,雪白的云朵在峰顶之间漂移,云虽多,但天空却是湛蓝湛蓝的;夕阳豪迈地投射到对面的大山上,把山体染得金灿灿的。好一幅壮美的画卷!我们把车停在开阔处,下车欣赏。坐在土堆上,凉风习习,脚边就是万丈深渊,"且放青鹿白云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简直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h3> <h3> 来到第一个观景台,游客颇多,这应该是观赏藏寨的最佳角度。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甲居"即藏语指百户人家之意。一栋栋白墙红顶的藏式碉楼洒落了绿树丛中,鳞次栉比,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如此和谐,又如此的风韵优雅,简直是天合之作。观景台上有叫卖水果和带小孩的藏妇,但只有寥寥两三个老妇人穿着藏服。这里属嘉绒藏族,服饰与塔公乡有所区别,但塔公乡的藏服似乎更有味道。一路从香格里拉走到这里,途径的都是藏区,无疑心里落差很大,藏民不再喜欢穿着藏服令我很为费解。是藏服不再适合现代的藏民,还是现代藏民的审美发生了改变?相比较现代的汉人不再穿汉服,并不是汉服不再漂亮了,而是文化传承的断裂,改变了汉人的认知与审美。无疑,今天的藏族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h3> <h3> 经过第二个观景台我们没有停车,景观相对重复了。来到第三个观景台,观看的角度有所不同,并且路边停留着一只山羊,引起我莫大的兴趣。一位长得非常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正试图喂山羊吃草,但又有点害怕,逗弄一下接着又赶紧跑开。我走上前去,领着小女孩喂食,小家伙兴奋得呵呵地笑。这时,天上洒落豆大的雨点,我们赶紧回到车上。山里的天气真个变幻莫测,刚才还出太阳的。车窗外,摆摊的藏民妇人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愕然地望着她。彩虹!那边的彩虹!我们立即抓起相机跑了下车。一弯彩虹横亘在两山之间,距离近得伸手可及,似乎是在不经意间飘然而至,在青翠大山和缥缈云雾的映衬之下如梦似幻。我不由得一阵激动,不知道有多少年没见过彩虹了,那画面仅仅存在于儿时的记忆。这才是大自然之壮美!</h3> <h3> 听介绍,山上的小学过去有个塔林,于是我们在导航的引导下寻了过去。一路上,我们经过了很多藏居,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些藏居顺着山坡而建,层层叠叠,基本上都是石头结构,因为天色渐暗,我们想在天黑之前回到客栈,也就未作停留。行至高处,大路似乎戛然而止,再往上就一条单车道的水泥路了。问路边上的妇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刚巧有位老头经过,他说,我们走错路了,应该在来路的一个岔口往另一个方向走。老头问我们是否有兴趣到山上最佳的观景台观光,观景台就在他家里。看来,我们现在赶到塔林也应该天黑了。我们将信将疑地走进了老头家里。</h3> <h3> 老头的家是个老宅子,大门楼装饰相比较有点简单,门边立了个小牌子上手书"全景观景台"。跨过门槛就是一个小庭院,右侧是个小厨房,左侧是一个敞开的小厅子,再往里就是住房。房子的结构与客家建筑的构造颇为相似,但客家房子的天井仅用于洗漱、排水,在这里看不出有这种功用。房子杂乱,院落后段杂草丛生、蔓藤乱窜。观景台呢?老头向院落后面指了指说:"从这里上去"。穿过草丛,走上台阶,我们才发现院后有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上凿出十几级石阶,顺着石阶我们上到了顶部的平台。原来这是个天然的露台,仅10平方左右,平台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老头用铁管在平台四周焊了个扶栏。平台刚好是藏子的最高处,视野一点遮挡都没有,果真是"全景观景台",老头并没有骗我们。老头家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别有洞天。对面的群山山顶基本与我们的位置持平,靠着围栏极目远眺,卡帕玛群峰迤逦连绵,云雾缭绕,山下藏居炊烟袅袅,大金河象条大蟒蛇般在峡谷中穿行。夕阳西下,群山、河谷、藏寨笼罩在迷蒙的落霞之中,山风吹拂,有如仙境。美呀,醉了!</h3> <h3> 客栈催促我们好几次,说烤好的土鸡都凉了。我们早上向客栈订好两只烤鸡,计划到了客栈现烤,感受一下山野烧烤的快意,没想到他们给烤好了。我们住的客栈叫"登巴青年旅社",网上有介绍,评价不错,尤其是说这位年青的老板人很好。可惜这老板在外带游客去了。客栈收费也实在,在旺季也只收200元一间。</h3><h3> 满载着喜悦,我们回到客栈。这时,天色已经黑齐。客栈的门面简单而不做装饰,是一个藏式旧宅改造的,后来又在院子里加建了一排两层的客房。客厅很大,可容纳好几十人用餐。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管事的年青女子。挺有意思的,后来我们俩在一个"木里旅游群"里相遇了。原来这是一位四川凉山木里县的藏族女子,承包了这间客栈的餐饮。厨房的材料不多,我们点了个汤和一个青菜。烤鸡给端了上来。天呀,这么大的一只!藏女说,土鸡就那么大。我们四个人,两个女的,拼命地吃。顺便介绍一下,藏区的米饭基本都是硬硬的,还夹生,这些天吃得胃都有点难受。</h3> <h3> 我们住在新建的两层客房,窗外是山谷,推窗就是景。房间装修简单,但干净舒适,热水、电热毯都有。饭后,我们在院子里的凉亭喝茶,夜风阵阵,非常的惬意。开水的水温不理想,泡的功夫茶少了些味道。</h3><h3> 洗过澡,我回到客厅打探明天的行程安排。客厅里有三个藏族汉子与两个女子在宵夜。我凑了过去与他们攀谈。他们几个白天带客人去景点刚回来,其中有一位个子高高的就是客栈老板。五个人皮肤都黑红黑红的,脖子挂着珠串;男的都长得高大健壮,但女的有点娇小不像藏人。丹巴有"美人谷"之称,让人向往。实际上,来到这里连年青女子都难得一见,听说美女都出外打工去了。年轻人向往城市无可厚非,总得出去闯闯。其实,这里的居住环境一流,因为旅游开发,人们得以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殷实。往往,贫困地区的年青人出去闯,大多数都是两手空空的回来,除非家里没发展机会,否则,外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人就几十年,无非两手空空的来,又两手空空的去。生活的幸福感并不是全由金钱、物质来决定,精神上的富足才是关键。总的来说,幸福的生活大多是简单的。</h3> <h3> 听这几个人说,他们终年接送客人到景点,平常很少在店里,除非把客人带到这里来。明天他们要送客人去四姑娘山。这里距离四姑娘山120公里,路挺好走,都是柏油路。四姑娘山景区位于小金县,正好在丹巴与成都的中间,我们去成都都得经过。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明天去四姑娘山景区游玩。与同伴交换意见后,我们决定第二天早上出发,下午游景区,晚上在小金县过夜。客栈老板帮我们预定了那边的房间,他们明晚也住那里。</h3> <h3> 想着拍日出,我第二天6点多就醒来了。可惜山上云雾缭绕,天空云层挺厚的,看不到日出。于是决定在藏子里溜达溜达。搞不清寨子的地形,也不知从何走起,我们把车停到岔路的一家客栈院子里,以便随处走走。</h3><h3> </h3> <h3> 嘉绒藏民对居室的爱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嘉绒民居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石木结构,每栋房子高达十几米,墙体统一涂白漆,木结构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窗户、门檐的雕饰色彩斑斓而繁复。近300栋碉楼就山势而建,坐南西北,层层叠叠,隐藏在绿树丛中,非常的古朴而别具风韵。虽然是农村,藏民对居所呵护有加,保持得相当整洁,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的花基、空隙都种上了鲜花。高原地区的花期很长,特别是开春,可谓繁花似锦。</h3> <h3> 千百年来,寨子也许就这个样子了,深山大岭里的藏民要建成这样一栋片石房子实为不易,可见藏民的勤劳与坚毅。上天与藏民共同描画出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在交通便利、生活蒸蒸日上的今天,年轻人却纷纷离去了。这片家园是否将要成为外来人的牟利热土?假如没有对这片土地的真切热爱,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维系,不久的将来这里必然成为一个道具或躯壳,失去了往日神韵。</h3> <h3> 寨子里还有一些古堡、遗迹,藏民的人情风俗,由于时间原因来不及一一细赏。也许,这将成为我再来的理由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