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组 王尚谋 第八周 《四大名著渊远流长》

tatal傀儡师

<h3>  "四大名著"的说法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是出于普及古典文化与文学的需要,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提法。</h3><h3> "四大名著"都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境界、澡雪精神、丰富人生!</h3><h3> 《三国演义》讲的就是<u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tyle: italic;">虚</u>字。它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在艺术手法上,《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正是虚构部分的巧妙使得这部奇书流传广远,三国故事家喻户晓。</h3><h3> 《水浒传》讲的就是<b><i><u>义</u></i></b>字。它是一部英雄史诗,歌颂了正义,歌颂了天下英雄的情意。</h3><h3> 《红楼梦》讲的就是<u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tyle: italic;">梦</u>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h3><h3>  《西游记》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h3><h3>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的。<br /></h3> <h3>  这四本书是我国最富有代表作的作品。他们写作用的手法,不单单只是拟人、比喻那么简单,而是比他们高出好几层的写作手法。而正是因为这些,《四大名著》才能成为千古流传不息,受众人爱戴的"国学经典名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