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记忆。有些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流失逐渐淡忘。然而,有一种记忆,渗入你的血脉,占据你的灵魂,植根于你的心底,融入你的生命长河。却叫人怎么也忘不了。这种永恒的记忆不是一天两天铸就的。是漫长岁月的艰辛打磨,是风雨无情的雕琢,是血和泪的天然凝结。桃源县夷望溪镇的民俗博物馆所展示每一件器物,仿佛掀开了人们尘封的记忆。仔细的打量着每一件器物,亲切而又陌生。那先民前辈们辛勤劳作的一幕幕不时浮现在眼前。也勾起我对过去那艰难困苦生活的点滴回忆。每一件器物都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 述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承着人类文明,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世事变幻,星移斗转,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爱不释手,经常使用的很多物什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只能成为留存在我们心中的永恒记忆!</h3> <h3>在一个四根木柱立起的博物馆的门口,一幅鎏金对联深深的吸引了我。“夷民乐居巧手生琥珀,月老犁梦匠心起云霞”。这不禁让我好生期待。这里面究竟珍藏有多少匠心独运的“琥珀”和“云霞”呢?</h3> <h3>灌溉用的水车。在抽水机发明以前,这是农村田地灌溉的主要的灌溉工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小时候体验过,踩着那车轱辘把水提上来,真的不是一件趣事,非常的吃力,是一件苦差事!</h3> <h3>粑粑,是儿时的美味,是浓浓的年味,是妈妈的味道。每当要过年时,家家户户一起打年粑。看到这每一件物什,那热气腾腾的扑鼻的糯米香,那热闹的咚咚咚的扠糯米粑场面,那用粑粑印印出来的像艺术图案各种花色的粑粑,那大人小孩品尝时的欢声笑语立即浮现在我的面前。</h3> <h3>过去农村里面打豆腐做粑粑等等手工制作食品都离不开这个石磨。推磨可是个重体力活啊</h3> 体验一下推石磨的辛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h3><br></h3> <h3>打粑粑的石臼,今天也很少见到了!这可是一个重体力活。要使出浑身解数。</h3> <h3>收集得这么全的印粑粑的印子还是第一次看到。大概有几十种。那个时候我们每家只有一个两个,多点的三五个。那粑粑印印出来的粑粑,形态各异,花草虫鱼鸟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那吃粑粑时,先放在这手里面赏玩,那印花粑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糯米团,它已经融入了文化艺术的元素。是那个时候的美食艺术珍品,在千家万户间传承。</h3> <h3> 这是粑粑房里面新做出来的发粑粑。是用糯米黄豆碾磨发酵蒸熟而成。品尝了一个,味道正宗。这可是儿时垂涎欲滴的美味啊。</h3> <h3>舂米的石臼。我们小时候都没有用过,也没怎么见过这么完整的套装。因为那时我们有了打米机。这个东西应该是在打米机发明以前,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稻谷脱壳办法,真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东西保存的这么完好,令我没有想到。</h3> <h3>过去夜间照明的马灯。当时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的主角李玉和用的就是这种灯,至今脑袋里面还存着他提着马灯唱着“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的大无畏英雄的模样。这种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h3> <h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这种农民干活必备的雨衣,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被很多轻巧别致的雨衣所代替。今天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只可在人们记忆中找寻。</h3> <h3>不见酒坊,却远闻其香。从粑粑作坊里面出来,却见张果佬酒坊。那浓烈的酒香味让你挪不开脚步。</h3> <h3>若无玉液碧云露,安有琼浆仙人坊。酒坊里飘出的那土制的米酒香,穿过了一道道墙,弥漫在大街小巷。你即便有坚强的定力,也无法拒绝这醇香的诱惑。你会顺着这浓烈的香味儿找到它的发源地。与你喝一壶啊,不醉不归,一醉方休。当不了酒仙酒圣,做个酒鬼疯疯癫癫也乐在其中。</h3> <h3>出得酒坊,跨进了榨油坊。凝视着那种老式的榨油工具,仿佛让我回到了从前。那种榨坊浓浓的油香勾起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小的时候缺衣少食,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在经过大队部(今天的村部)的榨坊的时候,能够避开油匠的眼睛,偷偷的抓一把炒熟的棉子或者是花生芝麻枯饼吃吃,那该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情啊。</h3> <h3>炒油菜籽。记得这好像是土法榨油的第一道工序。</h3> <h3>碾槽这是过去榨油坊作为打油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使用的。打油时,就是要把油菜籽、棉花籽、花生米、芝麻等这些东西通过碾槽碾碎才能够打油。儿时总觉得这个坐在碾磨上,牛儿拉着转圈还是一件挺好玩儿的事情。心里好想好想坐上去玩儿。可是就是那个可恼的油匠,一直不让我坐上去。</h3> <h3>机会难得,今天好好的体验了一把赶碾子的滋味。 完全没有了儿时好奇想坐上去的强烈冲动,领略不到了儿时的快乐。只是重现了记忆中的一瞬,让我感觉到时空的距离。</h3> <h3>牛儿奔跑的速度还挺快,颤颤惊惊,生怕跌下来。想想当年油匠,不让我们坐上去。还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考虑。真不好意思,还错怪他啦。</h3> <h3>撞杆压榨。这是榨房最要有劳力的活儿了。一般的大队里都是选的最有力气的小伙儿拉撞杆。除此之外,两个人还要同心协力,和谐共撞,掌握好韵律和节拍。体验了一把,感觉这也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东西。</h3> <h3>乡村剧院,乡村大戏台。</h3> <h3>栓牛栏。</h3> <h3>精致的木雕绣花床。</h3> <h3>古老的家具,讲究的是精雕细琢。感觉它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现代的家具。</h3> <h3>在农耕文化馆里,哪些是你曾经使用过的,哪些填补你记忆中的空白,哪一些还能在你的家里找到,哪一些只在你的记忆中留存了。在这里可以一一的品味回顾。</h3> <h3>碾药槽</h3> <h3>打稻机</h3> <h3>在这里,我们惊叹于前人作坊的技艺精湛。感受到古瓷器的制作美妙!品味了雕花饰金的雅致。这些具有厚重历史痕迹的物品,仿佛是一位慈祥的历史老人,述说着憨厚朴实的民情,再现着前人生产生活的艰难心酸状况,展示了劳动人民无限的创造智慧。让我们的心灵极度的震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