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0月27,国培计划(2017)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第二阶段活动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以研课磨课为主,由培训团队成员和乡村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学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建构出不同凡响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了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了静态教材以生命和活力,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h3> <h3> 小学语文教研员马慧琴老师主持并安排本阶段的活动内容。</h3> <h3></h3> <h3></h3> <h3> 羌白中心小学的王娣老师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王老师目标制定合理,课堂上朗读形式多样,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适当的补白训练,把学生的想象训练落到实处。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h3> <h3></h3> <h3></h3> <h3> 培训团队的赵红艳老师执教《巨人的花园》。赵老师由童话故事导入,直奔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法指引,紧扣“神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把握文体特征;两次自主学习,有目标要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中间巧妙地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王尔德童话》,也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h3> <h3></h3> <h3> 本次培训团队成员董维老师针对两节同课异构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了亮点,并根据课堂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树立大问题观,提问不能琐碎,多留给学生一些自学和思考的时间,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h3> <h3></h3> <h3></h3> <h3><br></h3> <h3> 听课的老师热情高涨,纷纷参与评课,并结合平时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在研讨中提升。</h3> <h3></h3> <h3></h3> <h3> 早上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两位执教的老师,与培训团队成员坐在一起,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h3> <h3></h3> <h3> 马老师对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h3> <h3></h3> <h3> 婆合中心小学的王亚萍老师执教《新型玻璃》一课,王老师对教材把握透彻,充满自信。导课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做推销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h3> <h3></h3> <h3></h3> <h3> 培训团队成员李娟老师执教《新型玻璃》,李娟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突出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小组学习是能使用学习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指向性。教师能以生为本,学习过程中,由扶到放,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结尾处的练写环节,让学生放飞想象,提升运用能力。</h3> <h3></h3> <h3> 10月28日早上,首先由培训团队成员赵文艳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节课是在第一阶段研课磨课之后的再次呈现。文艳老师能树立大问题观,整堂课思路清晰,层层推进,给足了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朗读指导到位,评价语言丰富,让老师们收获颇多。</h3> <h3></h3> <h3> </h3> <h3> 最后由培训团队成员常文娟老师做了《大荔县农村语文教学现状下的研课磨课探究》的报告,常老师结合具体的课例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讲了研课磨课的基本流程、切入点、策略选择等,使参培教师受益匪浅。</h3> <h3></h3> <h3> 本次研课磨课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师们看到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思索的机会。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