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度重阳 难忘的2017年10月26日一28日

山,

<h3>2017年10月26日,市第七中学组织我们退休教师来到婺源县源头古村欢度重阳佳节。</h3> <h3>在这里,我很高兴地遇见了我小学的启蒙老师一一汪鹤林老师。汪老师今年78岁,身体仍然十分硬朗,谈笑风生。他经常住在广州的儿子家,很少回景德镇。</h3> <h3>与老同事吴报宗老师在源头古村前留影</h3> <h3>与江恵榆老师在好运树前合影。江惠榆是一中六六届高三学生,五十多年前的1966年12月,我们三个初一的学生和三个高三的学生一起徒步串连,走到吉安过元旦,然后走上了井岗山。又从丼岗山走下山到广州。五十多年了,回想往事记忆犹新!</h3> <h3>左一是七中原工会主席杨雅华老师,中间是负责退休教师的工会组长、任劳任怨的刘临生老师。</h3> <h3>源头古村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阔叶林,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是真正的天然氧吧。</h3> <h3>人们在这里呼吸着纯净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 <h3>图的右边是村口的一口大井,当地称之为"镇火池",用来救火取水的。</h3> <h3>风景优美的小山村</h3> <h3>当年知青曾居住过的老屋</h3> <h3>当年的大会堂,现今的大卖场</h3> <h3>当地村民正在修建新屋,注意他们的工具已是现代化的了。</h3> <h3>汪老师正忙着拍摄这个古老的村庄</h3> <h3>村中的交通木桥</h3> <h3>新仿的古建筑</h3> <h3>源头古村的标志性建筑</h3> <h3>与张和龙老师合影</h3> <h3>与学校的校医、太极拳拳友廖青云老师合影</h3> <h3>幽静的山间小道</h3> <h3>历史老师韩满林</h3> <h3>语文老师柯美琼,也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h3> <h3>在旅游小道的终点处,有一座古老的学校一一探源书屋,这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读书学习的好去处。</h3> <h3>再次与恩师合影留念。</h3> <h3>与老校友再来一张</h3> <h3>书屋内供奉着朱熹的画像,说明当地人的求学精神。</h3> <h3>程钢民老师是我小学的同年级同学</h3> <h3>院内美丽的芭蕉树</h3> <h3>在书屋小院内的草篷下合影也别有一番风味。</h3> <h3>和美女老师们行走在山间小路上</h3> <h3>多拍一些这美丽幽静的古老村庄。这是汪老师为我拍摄的。</h3> <h3>全体参加重阳活动的教师们合影留念。天空中飘来美丽的霞光,汪鹤林老师说,这红光腾云,给七中带来吉兆。此乃天象,有新一代领导的掌舵,七中定会辉煌腾达!</h3> <h3>10月28日,重阳节。上午十点半,我们初中同学一行8人来到吕蒙桥头的得雨生态园,看望我们尊敬的英语老师刘宝莲老师,和刘老师一起欢度重阳节。</h3> <h3>刘老师已经九十岁高龄,患有多种疾病,但她很注意自己的身体,目前恢复得很好;她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至今还经常乐意义务地辅导学生。她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也强,早就会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是我们班微信群的活跃分子。今年国庆节期间还去了趟上海苏州旅游,见到老朋友老同学和原来的学生。</h3> <h3>今天刘老师见到我们去,非常高兴,她早已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也都把刘老师看成是自己的亲人。</h3> <h3>这是上海江宁中学五八届高三甲班的同学们送给刘老师的一块祝寿匾,是用21780粒彩色珠子织成的</h3> <h3>左边的是刘老师的儿子,他和刘老师生活在一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母亲。他和我们同学如同亲兄弟一般。</h3> <h3>刘老师热情地请大家吃水饺,真好吃,我们一连吃了四大碗。</h3> <h3>临走,刘老师送给我们同学每人一包重阳糕:和一个百香果。这些都是她这次特意从上海买来的,重阳糕是上海中华老字号沈大成特色小吃,要排队购买。谢谢您,亲爱的刘宝莲老师!</h3> <h3>下午,我们一行加上我们班原来的团支书金正发同学,来到黄泥头小学,看望我们原来的班主任江邦栋老师。</h3> <h3>江老师已过八十岁,患有高血压、脑梗,去年到医院抢救过一次,目前状况良好。听说我们同学去,非常高兴,午饭后没有午休,赶紧去买来许多水果等候我们。</h3> <h3>同学们热情地和江老师交流着</h3> <h3>在江老师的家门口,拍下这次的合影。</h3> <h3>再见了亲爱的老师,请多保重身体,我们还会再来看望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