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再登千山卧虎峰、莲花峰、玉皇顶!千山系列(1)

花之谷

千山系列 <h3>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br></h3><h3>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千山正门就可以看见两行大字“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h3> <h3>无量观下,山路曲折,有“一台”、“二洞”、“三塔”等道教遗迹。“一台”即聚仙台,是一块大的黑石,位于观门前下方山腰的平坦处。上有 石圆桌1张,石凳6个,周围环以石栏和石板,皆雕琢而成。据传,仙人羽客常栖集于此。路旁有一巨石,踞于另一石之上,令人有飞来之感。刻有“聚仙台”三字,系当时沈阳太清宫方丈葛月谭手书。”“二洞”,一指罗汉洞,一指“遁颐庵”。罗汉洞为天然古石洞。“遁颐 庵”系河间名士、千山慈祥观创始者——慈祥道人吴教滋于咸丰十年(1806年)所建。出“三官殿”西南门,拾级北上,所见一洞即“遁颐庵”。吴教滋曾赋诗 称:“翠岩高筑小山房,隔断红尘入渺茫。到此便如仙世界,何人老住白云乡。” “三塔”即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八仙塔位于聚仙台东,清康熙初年,盛京将军乌库礼为刘太琳静坐修真而建,因塔周边雕有”八仙“而得名。祖师塔 位于八仙塔后,系六棱形石塔,高约丈许,因为它是无量观开山祖师刘太琳之遗 蜕墓塔,所以,道俗众弟子尊称为“祖师塔”。葛公塔也在聚仙台附近,为七级六棱形石塔,高约2丈,系张学良将军捐资兴建。葛公,即葛月谭,字明新,号震 庚道人、枕流道者,善书画,工诗词,道学渊深,曾为沈阳太清宫方丈,羽化后葬于塔下,塔身壁嵌葛公本人所绘竹兰和题字。</h3> <p>六角九级飞檐斗拱的宝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许公塔,是无量观第十一任道长许信友大师的羽化墓塔,共花费百余万元,许信友大师六岁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岁,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道教事业,是我国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促进千山佛道两教的团结合作,并且化缘三百余万元修建了无量观东阁,完成了开山祖师刘太琳的遗愿,因此,人们不惜重金为他修建了这座壮观的羽化墓塔,以纪念表彰他的功绩,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为汉白玉。</p> <p>拴马石:有一上尖下宽的巨石卧在路边,名为拴马石,上面有一圆洞,即用来拴成绳的,因为寺庙为圣地,不许牲畜入内,所以人们在朝拜时,都要把马匹拴在此处,古人曾说过,来到此地 “文人下轿,武官下马”,以表示对清静之地的尊重。</p> <p>聚仙台。观门前下方山腰有一块黑色大石头,相传昔时常有仙人羽客栖 集于此,因称“聚仙台”。</p> <p>聚仙台三个大字!由东北道教领袖葛月潭题字!</p> <h3>八仙塔建于清康熙初年,是当时盛京将军乌库礼为其道兄刘太琳静坐修真而建。因塔周边有砖刻八仙浮雕而得名。</h3> <h3>葛公塔!在无量观拜葛公塔后,特去沈阳辽宁道教协会所在地太清宫寻访葛公功德碑!葛公塔乃张学良为东北道教领袖葛月潭而建 葛月潭(1854~1935)清末书画家。</h3><h3>  原名葛月新,字潭。蓄发出家后,取名"明新",又号"宸庚道人"。山东人。清光绪年间,在北京白云观作"知客"时,即向名家学习书法。年近五旬,被推为沈阳太清宫选贤丛林"方丈",其书画在沈阳名气日大。书画不订润格,有求必应。与莲浦、少山并称奉天(沈阳)画坛三杰。</h3><h3>  他用隶书为"中和福"茶庄题写的牌匾,至今尚存。黄兴、蔡锷逝世,他曾题赠挽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完人难二二完人",群众广为传诵。民国24年(1935),"羽化"于太清宫内,有《葛月潭方丈画家真迹》传世!</h3> <h3>祖师塔!祖师塔即无量观开山祖师刘太琳羽化之后的遗蜕墓塔。</h3> <h3>刘太琳祠堂!</h3><div>清康熙五年(1666年),刘太琳与王太祥奉师命到千山布道,潜居于原属祖越寺的罗汉洞,苦修10余年。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创修无量观。王太祥亦于同年创修玄真观,为无量观下院。刘太琳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万精道义。民国年间先后在千山修建无量观下院5座,由无量观派生宫观达16座。至此,龙门派在千山世代相传。刘太琳是继郭守真之后影响较大道士之一。其羽化时间不详。</div> <h3>洞中天也称双连洞,别有天地。北洞经暗道可入南洞,南洞之中可见飞云蓝天,因藏于密林沟壑之中,少有人迹。观天却在洞中见,故又称洞中天或梯子洞。</h3> <h3>洞中天由一小洞和一大洞组成!洞口处有一松树环绕窜出,小洞前行2~3米进入主洞向顶面望去,看见蓝天白云,尤如天井,直上直下!崖壁陡峭,甚是险峻!</h3> <h3>东阁钟楼</h3> <h3>抱佛脚(灵岩峰下)在回头马、穿山甲奇石下也惊然发现一神似巨人脚石!驴友每每上去抱抱,俗称抱佛脚!</h3> <h3>东阁九龙图</h3> <h3>碧霞殿风光</h3> <h3>东阁风光(一揽亭眺东阁)</h3> <h3>在无量观正门西侧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棵高不过一米的小松树,遇风则摇摇欲倒,有弱不禁风之势,令人可怜。因此,人们叫它“可怜松”。它名为可怜,实则强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h3> <h3>松伴侣,在可怜松旁,有一松树与其相伴,不离不弃,构成美景!</h3> <h3>从三官殿观可怜松,发现一狐狸脸(石刻)!</h3> <h3>银杏树、可伶松!</h3> <h3>蛤蟆峰(蛤蟆听梵)</h3> <h3>三官殿(天官、地官、水官)!三官殿在老君殿的右下方,是无量观最大的殿堂。主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在三官大帝前面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和护坛土地,东侧是正在过海的八仙,西侧是居住瑶池的王母娘娘,左右两边的墙壁上绘有尧王访舜、大禹治水两幅壁画。三官殿系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7)创建,因祀三官大帝而名!</h3> <h3>海螺秋色</h3> <h3>三官殿眺冬色人头峰</h3> <h3>丹凤朝阳(松抱石)</h3> <h3>电视剧《红楼梦》中一道一仙于青梗峰下所见到的那块无根石。作为道教全真教代表性建筑,其宗教地位是无可替代的。</h3> <h3> 无根石:位于罗汉洞旁~浮于芙蓉峰上~高约3米~上刻有“无根石”三字。由西北观看犹如人首~由南向北观看如瓶状。“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即为此石!</h3><div><br></div><h3><br></h3> <h3>猪首石</h3> <h3>太极石也称翻转石据说60年一翻转!太极石为千山著名自然景观,也是包蕴了诸多宗教人文因素的著名文化景观。太极石倒悬的原因和时间进行考证,得出道光二年(1822)六月二十四日,太极石因雨水冲刷而致翻转的结论。</h3> <h3>石龛松</h3> <h3>猴脸石</h3> <h3>老君殿创建于清代康熙初年,嘉庆、道光及同治年间均有修葺,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塑像!</h3> <h3>张平化题词,干山不足干,人造一株莲,此说谁为证,请询天上天!</h3><h3>张平化简介(1907年5月9日-2001年7月23日)原名张楚材,湖南炎陵人,中共党员、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平化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东北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张平化先后任武汉市委书记、湖北省委第二书记、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中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山西省委书记、湖南省委第二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农委第一副主任。</h3> <h3>卧象峰!在千山不足千的石刻后的一巨石就是卧象峰!象眼、象鼻活灵活现!</h3> <h3>三十三重天!现有条石64蹬!</h3> <h3>化险为夷石刻;通往夹扁石的唯一通道!即著名的八步紧!</h3> <h3>夹扁石前的八步紧!</h3> <h3>无量观夹扁石天工巧成,妙趣横生。一次只能容得一人通过。夹扁石眺人头峰!</h3> <h3><font color="#010101">无量观夹扁石平均宽度为23厘米,最宽处为45厘米。俗称夹鳖石!</font></h3> <h3>冬色玉皇阁</h3> <h3>【玉皇阁】位于伴云庵东,观音洞后。倚石而建,坐北朝南,一小间,歇山式,脊上有大尾、筒瓦,檐头有猫头、滴水。东、西、南三面沿崖上用石筑起半圆形墙,内充填石土垫平,铺装砖面,周围有护墙。相传玉皇阁建于唐代,实为宋代,为千山最早的建筑之一。站在这里,可一览无量观、祖越寺全景。<br></h3> <h3>老君殿眺海螺冬色!</h3> <h3>叠翠峰峰眺莲花峰!</h3> <h3>莲花峰(天上天) 位于无量观东北,为无量观东山主峰。东、西、南面峭壁险绝。峰头数石突起,相叠相依,状如莲花,故名莲花峰。莲花峰有七景,景观之多为千山奇峰之最。一为状如象首、象鼻下垂的象鼻峰;二为“举头试望绝高处,一色苍茫接蔚蓝”的“三十三天”;三为以险要而著称的“八步景”;四为须从夹缝侧身穿过的“夹扁石”;五为一石坪上直径不满1尺、深不足5寸的“养鱼池”;六为“危岩高耸与云齐”的“一步登天”;七为莲花峰绝顶的“天上天”。</h3> <h3></h3><h3>莲花峰(天上天) </h3><h3>一步登天!从夹扁石踱出后,看见一峰顶,有一铁环,双手抓住铁环,脚蹬即可登顶!岩石上有一园坑,名曰养鱼池!传说为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此练武时踏出!</h3> <h3>金峪峰,为金口峪和鎏金庵间主峰!俗称鲤鱼峰!神奇的鱼形石;在鱼头的左边、有自然形成的千山二字,魚鳃处有一猴头在凝视着大千世界,!甚是奇特!莲花峰眺鲤鱼峰!</h3> <h3>远眺海螺峰(骷髅石)顶部为卧虎峰</h3> <h3>回头马(灵岩峰!卧虎峰到天上天)</h3> <p class="ql-block"> 在将军峰上刻有五个大字。据记载,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镇守边城的一位黑龙江将军,在此峰上刻了“攻凤攻海,功亏一篑”八个字。日伪时期,日本人将这八个字铲平后刻上“日满一德一心”六个字。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铲掉了原字,这五个大字。现也称万岁峰!</p> <h3>片石峰</h3> <h3>螺峰月夜</h3> <h3></h3><h3>莲花峰(天上天) 位于无量观东北,为无量观东山主峰。东、西、南面峭壁险绝。峰头数石突起,相叠相依,状如莲花,故名莲花峰。</h3> <h3>木魚石!木鱼石:位于无量观西阁观音殿后岩石上~即罗汉洞洞口西南。木鱼石是以音响命名~无突出形象~只是上下石径中间平坦处~用石敲之闻其声如木鱼。</h3><h3>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中所述的清嘉庆皇帝所寻找的那木鱼石!</h3> <h3>卧虎峰眺晨曦中的弥勒宝塔!</h3> <h3>海螺峰眺落针亭、玉皇阁</h3> <h3>落针亭、一线天!</h3> <h3>片石峰侧观落针亭、莲花峰、万岁峰</h3> <h3>彩虹桥</h3> <h3>穿山甲石(灵岩峰!卧虎峰至天外天)</h3> <h3>寿星石现为老子传道:位于无量观卧虎峰南侧下方陡壁上为一石柱,高3米左右,粗粒花岗岩质系石峰风化剥蚀形成。上端小而向前突出,下长而宽,由东、北看去~宛如南极寿星雕像故名之。</h3> <h3>振衣冈</h3> <h3>灵岩峰眺莲花峰、万岁峰</h3> <h3>蓬莱琼岛银杏树</h3> <h3>叠翠峰(莲花峰眺叠翠峰)【叠翠峰】位于莲花峰东150米处,由下而上,岩石层层点点,松树结成绿带环绕岩石而生,远看松石相叠,颜色分明,故名之。叠翠峰为叠翠谷中最大一峰。主峰头为突起的巨大石柱,四面均为陡壁,峰顶岩石突露,形成多见。各石间有松,造成石松并立之势。主峰头南侧有一峰头,峰顶岩石层次分明,上有松树数十株,二峰头相叠,成为一个体系,故命名叠翠,又称叠岩。</h3> 巨象峰旁小象石!小象石的象鼻弯曲前伸,嘴中镂空,耳朵、眼晴活灵活现!是千山四个象山峰之一!<h3><br></h3> <h3>金蝉石</h3> <h3>龟石求寿!石龟回首望寿松!</h3> <h3>金蝉脱壳</h3> <h3>望仙台!</h3> <h3>望天蛙</h3> <h3>揽月峰(九重天)亦称多瓣峰!</h3> <h3>小猫从振衣冈陪我走到九重天,爬山越岭好厉害!</h3> <h3>合心石!(七重天)</h3> <h3>多瓣峰!九重天!第三次喂小猫后,就此分开!【多瓣峰】位于探海峰北侧与七重天相连的的一座峰头,呈鸡冠状岩石,上有10余条竖缝,将岩石分割成瓣状,刻有“九重天”三字。多瓣峰便以此命名。峰顶西侧有一巨石,远看犹如蹲猴,是此峰的最高点。峰头长有松树、栎,间长有丁香、照白杜鹃花木,景色秀丽,是无量观北山最佳游览名胜点之一。</h3> <h3>九重天最高峰天外天!在此可去往龙泉寺及五佛顶!</h3> <h3>蜗牛石</h3> <h3>松鼠拜日</h3> <h3>小蓬莱</h3> <h3>释道同源,干山佛道同居一山!</h3><h3>罗汉洞入口,罗汉洞是一天然石洞,长约1 0米,宽约5米,高约6米,洞口安装木栅门,洞中间砖砌一道隔墙,留一个小门,形成南、北两个洞,北洞两侧塑十八罗汉,中间塑观世音菩萨;南洞内砌有石板火炕一铺。</h3> <h3>罗汉洞上部山门</h3> <h3>罗汉洞</h3> <h3>  一线天位于无量观西阁北山卧虎峰下,为地壳运动期造成的岩石断裂罅缝。1964年开发,清理出罅缝中的古树、石土,即成为景观罅径。罅缝长32米,宽不满1米,深10余米,底地极陡,装设138级条形石阶。置身于罅缝中,仰首而望, 两侧悬崖凌空,中间蓝天一线。</h3><h3> 传说,昔日积翠仙子盗九霄彩云纺纱绣莲花,冒犯玉皇大帝,她在与天兵天将格斗中,不慎将绣花针失落于此罅中。罅下端是巨象峰和通向无量观的九曲石径,上端是落针亭、寿星石(现老子传道)、卧虎峰去往灵岩峰的线路!</h3> <h3>拜斗台眺猩猩石</h3> <h3>卧虎峰眺玉皇阁</h3> <h3>振衣冈,唐王李世民抖衣处!</h3> <h3>卧虎峰眺振衣冈</h3> <h3>振衣冈</h3> <h3>拜斗台俯瞰振衣冈</h3> <h3>远眺拜斗台!</h3> <h3>拜斗台</h3> <h3>卧虎峰眺玉皇阁</h3> <h3>灵岩峰眺卧虎峰、灵岩寺</h3> <h3>大佛宝塔、小蓬莱银杏树、无量观山门可怜松同框!</h3> <h3>遁颐庵!</h3><h3>遁颐庵,建在半山腰,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小院,依山修建小屋一面,院内有一眼水井,一棵松树,山门外的石额上刻“遁颐庵”。在振衣冈下面!</h3> <h3>一字天</h3> <h3>拜斗台卧牛石!岗北山峰,古称拜斗台,昔为观内道士朝拜北斗之处。鹦鹉石、卧牛石、卧羊石构成!</h3> <h3>鹦鹉石为拜斗台的西北峰!</h3> <h3>卧牛石(拜斗台)</h3> <h3>卧羊石(拜斗台)</h3> <h3>鹦鹉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