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稻城亚丁之行

宁静

<h3>自从兰州之行后就和妹妹迫不及待的策划起下一次的旅行了,因为想趁都还没结婚到处走一走,这不是潇洒,更不是游山玩水,这是一种态度……此次之行较危险,出于安全和体力的考虑报了地接旅行社,出发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体能训练和提前服用的抗高原反应的药,一切准备就绪,✈️成都和王总汇合</h3> <h3>到达成都已经快22点,一眼望去灯火辉煌</h3> <h3>王总已等候多时,一身休闲装又不失优雅</h3> <h3>休息了不到五个小时,早上6点左右的成都还没有亮天,开门的店铺少之又少,周围的街道显得格外宁静。简单的早餐过后,我们与旅行社汇合</h3> <h3>坐了一上午车,终于到吃饭的地方歇歇脚了。下车之前石导告诉我们,八菜一汤,米饭尽装,看菜不够,赶紧喝汤@_@这里的食材非常稀缺,蔬菜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南方的大米跟北方最差的大米更是没有可比性,这一桌最喜欢吃的便是蒸南瓜,原汁原味,甚是好吃😋艰苦的条件我们是早都做好了心理准备的,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些挑食的王总吃的甚是开心,是最后一个下桌的,旁边的男士惊呆的看了好几眼,不知在思考着什么。在等王总时不经意间看见了马路对面的民宅,民宅古香古色,以为这就是美景了</h3> <h3>午饭后,汽车继续在山间盘旋着,看着在山间开辟出的道路,有的还在继续施工中,石导说在没有公路之前,外面的人进不去,山里的人出不来,后来在国家政策之下开始修建公路,公路每前进一百米平均就会牺牲一个人,听完之后我打了一个冷颤,不禁的想起韩红的一首歌__天路</h3> <h3>不知是下午几时了,我们到达了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悬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处,受敌阻击,因此有了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是通往康藏高原的咽喉。小时候学的课文已经模糊了,今天重新补充了一下红色文化</h3> <h3>短暂的停留我们继续前行</h3> <h3>路过康定,对,就是康定情歌里唱到的康定,不知道这首歌的由来可以去百度一下,我是听老梁讲到民歌时知道这首歌的由来的</h3> <h3>晚上到达新都桥,晚饭后和妹妹来到宾馆后身的寺庙,没走多远就碰见了一位藏民,身穿民族服饰,但没有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华丽,因为他们只有在盛大节日时才会把最漂亮,自己最好的那件藏袍穿上,即使是不认识的陌生人,藏民也会主动的打招呼,说上一句,扎西得嘞。小寺庙不起眼,看起来有些荒废了,正这么认为时,两位信徒正在转佛塔。听说藏族人民一生就在做三件事,转山,转水,转佛塔,也许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新旧之分,有的只是他们那颗虔诚的心</h3> <h3>抓拍,回眸一笑</h3> <h3>康定没停留,在离康定不远的新都桥妹妹执意要唱一首情歌,想走一把文艺范,但没发挥好,经过无数条重拍,最终决定放弃了,原因在于情歌还是应该在康定本地唱才有味道,是的,一定是这样的</h3> <h3>风雨兼程</h3> <h3>不知道拐过了多少道弯,也不知道翻过了几座山,快要把我们甩吐时,来到了一个休息的平台,向远望去,看见卡子拉山的天路十八弯,因为角度大,号称回头弯</h3> <h3>天格外的蓝,云似乎触手可及,远处山峰碟状起伏呈现不同层次的绿</h3> <h3>跟妹妹同款的脖套,面具,发带。山上风大,紫外线强,高原处不宜洗头,以免感冒。在平原感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高原感冒严重可危及生命,医疗水平有限不是关键,关键是把人送到医院或医疗队赶来都得好几个小时,这也是我们提前进行体能训练的原因</h3> <h3>几天下来终于有好吃的啦,牦牛肉锅,青稞饼,奶茶,这些都是当地特色,因为是高原,水是不沸腾的,青菜和肉都能煮熟,但土豆片煮很长时间都是脆脆的,不会碎掉,高原上的青苹果特别甜脆,当地没有什么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和土豆,他们把土豆称之为牦牛蛋</h3> <h3>每次照相妹妹都让我睁开眼睛,我郑重声明,我睁着呢!为此我特意咨询了一下我的妈咪,为什么我和妹妹的眼睛差这么多,妈妈告诉了我残酷的现实,我像我爸,此时我想知道我心里的阴影面积是多少</h3> <h3>二人载歌载舞,自嗨型,还记得载念几声嘛</h3> <h3>看到桌球,妹妹来了兴致,还自称一杆要收了这几个球,我以为在说大话,姿势还像那么回事,没想到.....这让我想起大学的班长,一个女孩,英语不是最好的,但台球打的是最棒的,估计整个外院也能数一数二。爱玩台球的人估计心中都有同一个女神吧_九球天后</h3> <h3>海子山,印象不深了,短暂停留</h3> <h3>红草地,可惜现在只剩一小块红草地了</h3> <h3>稻城白塔,又称尊胜塔林。据说,当年释迦牟尼涅槃之时,众多眷属祈求世尊法身长驻,佛陀便嘱修尊胜塔</h3> <h3>拍了一朵最喜欢的花</h3> <h3>晚上到达稻城,这是这里最好的宾馆了</h3> <h3>每个房间都配了氧气瓶,我们深处海拔3800多米处。附近有个中国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亚丁机场,海拔4411</h3> <h3>清晨,随手抓拍</h3> <h3>为了统一时间,谁迟到谁就唱歌,规矩是石导订的,没想到他第一个破坏了规矩。海拔四千多米处,为我们献唱了一首卓玛。</h3> <h3>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稻城亚丁</h3> <h3>入口进去,还需再坐一个小时大巴车和半个小时的观光车才能到达大山深处。我们翻过几座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在车上不宜睡觉,睡觉是被动呼吸,不利于吸取更多的氧气。下车后就听见有人说,我得死在这了。其实我有同感,高原反应实在是太难受了,加入大巴车狂甩一个多小时,真是翻腔倒海,说不出的滋味</h3> <h3>远处就是雪山,我们要徒步进入才能更靠近雪山</h3> <h3>冲古寺,为家人和朋友祈福</h3> <h3>进去拜了拜,出来时看见两位老者就在阶梯前一遍一遍虔诚的拜着,又想起那句话,藏族同胞一辈子就做三件事,转山,转水,转佛塔。</h3> <h3>我和表妹徒步先走的短线,预计两三个小时就能回来,谁知却用了四个多小时,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不是因为路难走,而是高原上行走一步相当于平原走三四步,走一会就得吸一口氧</h3> <h3>应该是珍珠海</h3> <h3>不屑努力后,终于到达了仙乃日雪山,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是藏族心中三座神山。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意为观世音菩萨</h3> <h3>来到最佳观测点,仙乃日雪顶直插云霄,山顶的形状就像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座</h3> <h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拍摄景点,为此把电影后补了一下</h3> <h3>在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玛尼石并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形状,制作者用不着刻意选择,捡着什么石头就在上面刻画,经文多为六字真言。游客也可随意捡起与你有缘的石头堆放,为家人祈福。</h3> <h3>除了到处可见的玛尼堆,还有经幡。经幡由五种颜色组成,蓝白红绿黄,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绿水,黄色代表黄土。经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h3> <h3>短线结束后走了另一条长线路,去看了海拔5958米的东峰夏诺多吉雪山和南峰央迈勇雪山,分别代表着金刚菩萨和文殊菩萨</h3> <h3>此处表示词穷,只能说太美了</h3> <h3>此照片出自驴友,有一个单反是多么重要啊</h3> <h3>翻过一段雪山就是牛奶海和五色海了,由于体力不支,没有到达,看着驴友发回来的照片不禁感叹着她的美,这也将成为终身的遗憾</h3> <h3>次日上午哪里都没去,也没去弥补遗憾,慵懒的在宾馆睡了一上午,下午开始返程,我们来到了圣洁甘孜,扎西给我们介绍起藏族文化</h3> <h3>来到了龙古村体验藏族风情</h3> <h3>一下车就看见了🌈,在这里看见彩虹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们感到很兴奋</h3> <h3>这是格桑旺姆的阿弟,带我们去格桑旺姆家做客,阿弟才19岁,从背影看起来像动力火车。这里大部分女孩结婚很早,在我们到这的前几天,有位12岁的女孩刚嫁人,女孩在来过第一次例假之后就可以结婚生子了,还是个孩子就已经开始养家糊口了,这个场景我很难想象的到是什么样子……</h3> <h3>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他们各个看起来都那么善良,那么质朴,他们的信仰就是他们做人的底线,他们一生只做三件事,转山,转水,转佛塔,从不撒谎,从不害人,每年收入的一半会捐给寺庙,他们用自己的虔诚为家人祈福。藏族有五葬,塔葬,天葬,火葬,水葬,地葬。只有活佛才可塔葬,在别人心中有权威的人才可天葬。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吞食。藏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__舍身布施。地葬用于小偷,流氓之类的做过坏事的人,他们会被头朝下实行地葬。</h3> <h3>台湾驴友,超爱摄影</h3> <h3>牦牛,被人们称为草地上的黑珍珠</h3> <h3>到处可见的藏式碉房,全村人口很少,但他们静静的镇守着圣洁的土地,保护着善良的人们,此时心生敬畏</h3> <h3>走了几分钟来到了格桑旺姆的家,门槛很高,进入时不要踩门槛,这样不尊重她们。高高的迈了一大步,来到小院子,像小时候住过的平房,但显然没有人家的大气。藏族从不分家,祖祖辈辈都住在一起,这所房子有三四层,是她们祖祖辈辈所有积蓄的集合。院子有格桑花,还有特别显眼的干牛粪,这是她们冬天烧火用的燃料。一楼是牲畜和女人生孩子的地方,不住人,二楼是客厅和佛堂,三楼是卧室,我们只能参观一二楼,二楼是不允许照像的。在二楼客厅我们喝着奶茶和青稞酒,听格桑旺姆讲着藏族文化和习俗</h3> <h3>这是回来后看格桑旺姆的微信圈才知道的,原来我在电视上看过,但总觉得离自己好远,看见格桑旺姆也在照片里,自己亲身也体验了那里的环境,龙古村是前几年才通上电,电力不足时经常会停电,冬天下雪时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所以在秋收时他们要把冬天用的食材都准备好。哪位朋友家里要是有不穿的棉衣,棉裤,棉鞋,文具等,可以邮给格桑旺姆,她会把东西分给需要的人,希望您的善举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们,大爱无疆。</h3> <h3>到晚饭的时间了,村委会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和丰富多彩的节目</h3> <h3>13岁的小男孩,为了生病的家人,放学时就来这里唱歌兼职</h3> <h3>妹妹喜欢的扎西</h3> <h3>力量的较量</h3> <h3>巧合了,东北的不约而同的坐在了一桌,还都是年轻人,有的还在读大学</h3> <h3>晚饭后,大家来到院内篝火,跳的不亦乐乎</h3> <h3>次日早上我们很早就出发了,已经记不清是哪天了,师傅竟然开了13个小时的车,我们在车上昏昏睡睡的也坐了13个小时</h3> <h3>高原的天是多变的,刚才可能还晴空万里,一会可能就下雨,此时山中雾气缭绕,能见度极低,但这几天我们都很顺利,下雨和大雾天气都没持续太长时间</h3> <h3>返程中再一次路过康定</h3> <h3>晚上到达海螺沟,晚饭后在一家小店又吃了一碗酸辣粉,用小小春的话说就是好好吃</h3> <h3>60多岁的大爷也是我们的驴友,给我和妹妹合了一张影</h3> <h3>这身搭配我到现在都没想出来当时是怎么搭配的呢,辜负了旁边的花花草草</h3> <h3>就这样我们渐行渐远,离开了龙古村,离开了康定,离开了我们此次之行的目的地___稻城亚丁。来回用了五天的时间,在稻城亚丁只玩了一天,从稻城亚丁入口到达三座神山用了一小天,这几天几乎都在路上,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费尽千辛万苦难道只为看雪山一眼嘛,我想不是的,旅行的意义不是最后到达的那个目的地,而是这一路的行与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