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10月24日有幸来到永嘉苍坡古村落一游。</h3><h3> 苍坡村位于永嘉县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在岩头村北2.5公里处,占地146亩,为李姓聚居之地。现有人家500余户。</h3><div>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祖李岑(号苍墩)从福建长溪迁来,遂以其号为村名。后为避宋光宗赵惇讳而易名苍坡。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第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对村落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先后建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同时以“文房四宝”作为规划思想指导其布局,建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称“笔街”,对村西笔架山;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平畴以为纸。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div><div> 李时日曾在村寨大门上题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以寓此村为龙腾虎跃、名人辈出之地。 </div><div> 苍坡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苍坡村村庄的布局构思上,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也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div><div><br></div><div><br></div> <h3> 苍坡溪门,门上四个字由温州已故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其实应该叫做“车门”,但在永嘉方言里"车"与"溪"同音,苍坡人还以为自家风水好,是由于前面的溪门水好之故,所以就写成溪门了</h3> <h3> 跨进溪门,便打开了苍坡村的历史书页,这书页便是左右两边的两个池塘,左边一页是西池,右边一页是东池。这两个池塘从一诞生起就不只是普通的点化生活美化环境的池塘。西池那一页,记载的是半耕半读的生活理想;东池那一页,记载的是对高尚精神美好品德的传颂和对神明的敬祀。</h3><div> 路从东西池上面过,便有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桥,桥名“丁香”,中间高,两侧低。其中是有文章的,走的人身份不同,走法也不同。旧时读书人绅士走高桥,农夫贩卒走低桥;男人走高桥,女人走低桥——女人一生只在出嫁与娶入时可从高桥上经过。贵客来时可走高桥,以示礼遇。</div><div><br></div> <h3> 跨进溪门,便打开了苍坡村的历史书页,这书页便是左右两边的两个池塘,左边一页是西池,右边一页是东池。这两个池塘从一诞生起就不只是普通的点化生活美化环境的池塘。西池那一页,记载的是半耕半读的生活理想;东池那一页,记载的是对高尚精神美好品德的传颂和对神明的敬祀。</h3><div> 路从东西池上面过,便有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桥,桥名“丁香”,中间高,两侧低。其中是有文章的,走的人身份不同,走法也不同。旧时读书人绅士走高桥,农夫贩卒走低桥;男人走高桥,女人走低桥——女人一生只在出嫁与娶入时可从高桥上经过。贵客来时可走高桥,以示礼遇。</div><div><br></div> <h3>仁济庙位于苍坡村东池与西池之间,是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由十世祖伯钧公始建。该庙曾被辟为楠溪江民俗馆,现为永嘉昆剧展览馆。</h3><div> 相传西晋永康年间,浙南地区洪水为患,有名周凯者为民博斗洪水而死,被奉为"平水圣王"。另一说是供奉“三害”之一的周处,是乡人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div><div> 古庙三面临水,中间庭院做"水天井",应以水克火之风水说法。庙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树,至今已八百多年</div> <h3> 古庙前有两棵古柏,由800多年前的宋朝苍坡寨主李西斋亲手种下。他栽下柏树后,立下禁约:“凡拴于柏树之牛,立杀不赦。"有一天他家的长工贪图方便,将耕牛系在这柏树上,他当场就将牛杀了。从此村中就不再出现损坏古柏的现象。</h3><div><br></div> <h3> 该馆收藏着一幅著名画家赵瑞椿《永嘉旧事》。赵瑞椿为温州籍著名画家,擅长版画、水彩画、磨漆画和速写。本展馆主要展示他历时8年创作而成的油画写实长卷《永嘉旧事》,突出反映了自北宋以来楠溪江沿岸耕读传家、安居乐业的风土民情,被誉为永嘉版的《清明上河图》,饱含着他对楠溪江山水和古村落的深深眷恋。</h3><div><br></div> <h3> 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自第一世李岑建村至今已42世,直接从苍坡分迁出去的村落达一百十几个,人口近二十万。</h3><div> 宗祠正堂上面牌匾中的"氏"字多了一点,按村人的说法是因为村中还有几个非李姓氏的人家,这一点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这多出来的一点是特地添写的。</div><div> 旁边还有块中国工程院院士牌匾,这是因为中医药专家李大鹏祖籍在此,他曾于2009年清明到苍坡祭祖。</div><div><br></div> <h3>蕙风轩</h3> <h3>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苍坡开始营建,至今已1000多年历时。南宋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村落占地200多亩,房屋50多座,村民全部李姓。</h3> <h3>东池中的水月堂。它初建于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当时苍坡八祖李霞溪在朝任迪功郎,他哥哥李锦溪在朝任成忠郎,兄弟友好,情深意切。李锦溪在宣和二年随童贯出征辽国,不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李霞溪知悉哥哥死后,心碎肠断,不能继续在汴京当官,就辞职归稳苍坡,就在东池北头水中央建造了这座水月堂,住在里面,日夜思念兄长,"寄兴殇咏,以终老焉"。</h3><div><br></div> <h3>水月堂现开辟为永嘉象棋馆。</h3> <h3> 目前苍坡村落的格局基本保持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其寨墙、路道、水池、古柏犹见当年风韵。</h3> <h3> 苍坡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然很好地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就以特色独具的古村人文风光而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产品中的经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