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枚幼小豆丁

<h1>  明儿就是重阳节了,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双就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h1> <h1>  重阳节相传甚远,历代诗人也作出无数佳作美文,更有脍炙人口的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来思乡情更浓: <br><br></h1><h1></h1><h1>独在异乡为异客, </h1><h1>每逢佳节倍思亲。 <br>遥知兄弟登高处, <br>遍插茱萸少一人。</h1> <h1>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敬老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br>  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br>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h1> <h1>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星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h1> <h1>  其三: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又赠他一把降妖剑。<br>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h1> <h1>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敬老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h1> <h1>  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也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体现,自舜帝的“孝感天下”开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体系,称为孝文化。<br>  </h1><h1></h1><h1> 其一,对生命本源及生命的尊重</h1> <br><h1> 既要对自己生命的创造者——父母生命尊重,“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还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古人云“父精母血不可弃”。《孝经》上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h1><h1> 人类秉天地阴阳而生成,父精母血,十月怀胎走完的,是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个人的容貌千差万别,性情亦不相同,所有的生命都是无价的。不能因为父母老了,就嫌弃;也不能因为自己活得不耐烦而轻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应该是要从孝文化中继承的重要内容。</h1><h1> <br> 其二,懂得感恩<br>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说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仅是人类的美德,在动物界也同样遵行。 </h1><h1></h1><h1> 感恩是一种认同,即对给予自己的关爱心存感激;感恩是一种品德,即对恩惠萦绕心间,并予回报;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因感恩报恩而回报父母,因感激成长而回报故土。</h1><h1> 有了感恩之心,人才会有责任感,有了感恩之心,人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发掘。</h1><h1> 感谢你的父母,感谢你的朋友,感谢帮助过你的人,甚至感谢你的敌人,感谢你的对手,感谢对你并不友善的人。因为正是他们才成就了你的现在,丰富了你的人生。</h1><h1> 当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心境会豁然开朗,很多事情都会看开。 </h1> <h1> 应该感谢,感谢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让我们有时间和机会感受亲情。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菊黄蟹肥,沉淀着金秋的丰硕,祝大家重阳安康,有条件的多陪陪父母家人,离家在外的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h1><h1><br></h1><h1><br></h1><h1>(网络转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