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原创/文字/了了翁/ 音乐与图片来自网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本专栏亦可在百度及头条搜索/美篇号:149428</span></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题记</b></h1><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友谊是最圣洁的灵物,她既会在同性中生根和发芽,也会在异性中开花结果。</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一一致相识相知半个世纪的初中女同学张君</b></p> <p> 我有幸在初中时代结识了一位异性知已同学,这一路走来便是半个多世纪了。</p><p><br></p><p> 江河行地久,日月经天长。半个世纪前,我们在新沟中学相识,朝夕相处,同窗苦读,结下纯真无瑕的友情。人的一生中,同学情,特别是豆菀年华结下的同学情尤为珍贵,始终伴随终身。无论世事如何改变,无论经过多少风雨,永远不变的是同学情。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一花一木都成为我们珍藏的记忆。它承载着我们青葱的岁月,绽放着我们纯真的笑颜,流动着我们青春的往事。我们无论走向何方,落尘何处,母校这方沃土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圣地,今生永远难忘的地方。</p><p><br></p><p> 我们"老三届"这代人,现都已是年近或逾古稀之年,韶华早逝,红颜暗老。无数个黄昏,无数个清晨,我们都唠叨着这么一个永恒的故事: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的同学情。有多少优美动听的词语来讲述这难忘的同学情呢?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想到了诸如情意绵绵,相知有数,莫逆于心等等,但它们都不足以表达我心底激荡的情愫。是她,让我更多的体味到人间那点点令人动心的美好,与她同窗数载,使我凝聚了无数美好的瞬间,这些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9年8月建校的新沟中学,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是武汉市较有影响的学校之一。它坐落在有着"小汉口"之称的东西湖区新沟镇,不远处便是我魂牵梦绕的汉江。我见过祖国许许多多美丽的山川湖泊,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河一一汉江。汉江又称汉水,长江第一大支流,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为"江河淮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悠悠汉江水,拳拳赤子情。我对汉江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恋。上中学的那几年间,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沿着蜿蜒的汉江江堤,返往于家与学校之间。夏秋之交,汉江更是具有她独特迷人的魅力。特别是在傍晚时刻,夕阳西下,河面上波光粼粼,在夕阳的照耀下,就像跳动的火焰,把江面照得如同调色板一样色彩斑斓。也许是那潺潺的流水,还有那些河柳平凡的腰肢,给我留下太深印象的原故。现在,不管是梦境里,还是怀旧中,每当我见到河柳,便会想起故乡门前日夜奔流不息的汉江。我想,不管岁月如何流逝,都无法冲淡我对汉江的记忆,还有对这位女同学的思念。</span></p> <h3><font color="#167efb"> 【作者与张君夫妇合影留念】</font></h3> <p> 张君夫妇与我同庚,不过他们还得叫我一声大哥,因为我比他们月份大呀!张君与其夫朱君可谓是天设地造的一对,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不过同届不同班,而我则与张君为同班同学。他俩下放农场后,又是同一生产队,同劳动,同吃一锅饭。1972年张君就读于市卫生学校,毕业后,供职于区级妇幼医疗单位直至退休。其夫朱君随后进城,就职于市级一家企业,成为企业中层领导,并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亦退休。他俩于1976年完婚,月夜共幽梦,双飞效彩蝶;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婚后不久,育有一女,女儿事业有成。现在外孙女亦长大了,去年赴美留学。我以爱情的名义祝福他俩,愿他俩爱情之花永开不败;以岁月的名义祝福他俩,愿岁月老去,永远不变爱的情怀。</p> <p> 每个男人,不管你们承不承认,骨子里大概总有这样一种情结,都想拥有一个红颜知己。这个红颜知已不是妻子,也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他精神领域里的那一个,她不一定漂亮,但一定婉约可人,温婉淡雅;秀外慧中,善解人意。每个女人,也不管你们承认与否,同样心里装着一个豁达开朗,而又不存私的蓝颜知已,那应该是生命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金钱难以衡量的精神财富。彼此之间保持着距离,且又纯真地交往着,这才会使友谊长盛不衰。不论是红颜、还是蓝颜知己,他(她)们己是你生命中的天使,他(她)能穿越层层面具,走进你的心灵,与你进行灵魂的对话与交流。</p> <p> 流年似水,看不透的是红尘中镜花水月;往事如烟,挥不去的是岁月茬苒一过往;待到繁华落尽,只余回忆。半个世纪前的初中学生时代,是我挥之不去的一段记忆。那时,我是班长兼团支部书记,还是学校学生会干部,青春年少,激情奔放。难以忘怀的学生生活历历在目,那时我是住校生,宿舍就是教室最后排摆放着四张上下铺的木架子床,住着几名远途的同学。白天,同学们在里面上课学习,晚上则成了我们住校生的寝室。周六下午放学后,步行近十里路程回家,傍晚时分及周日帮家里干些诸如挑水,做饭,割猪菜,喂养牲猪等农家活。黄昏前,带上一周的大米和咸菜返回学校,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学生生活虽然艰苦,但心中充满希望和阳光。学校学习氛围亦浓厚,上课时,琅琅的读书声响彻并装饰着校园。课余时,同学们在操场上,蓝球场上,足球场上大显身手,尽情地展示着骄健的身躯,挥洒着青春的活力。</p><p><br></p><p>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张君的身影闯入了我眼帘。那时,青春少年,青涩懵懂;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对异性有了好感和追求。但我追逐的目标不是她,我早就知晓她已是名花有主了,她只是我心中欣赏的那种女孩。</p> <p> 佚名曰:"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智慧,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是啊,此话说得确实不错,言之有理。大家应有过这样的同学,她天生早熟早慧,在一堆同龄人中格外扎眼,也格外惹异性喜欢。张君就是这样的女同学,她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颜,妖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一开始就令我刮目相看。张君出身于干部家庭,她的父亲是市属水运公司下属企业的一名党的书记。也许是由于家庭条件及环境的熏陶,造就了她如此俏丽的容貌和脱俗得体的举止,让我心仪和欣赏。</p> <p> 说起来我与张君相识相知五十余年了,虽然我们有着积素累旧、心心相印的情谊,但其实我们之间的过从不是甚密,交往的次数亦是有限的,我们是属于那种"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的友情。不知道你们有沒有过这样的时侯,忽然想起一个人,就想丢弃一切去找她。然后说一句"沒事,我就是来见见你。"谁能伴我把过往看一遍?又有谁能陪我把回忆走一遭?</p><p><br></p><p> 人生如歌,岁月无情。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有的人歌如烈焰,激情豪迈;有的人歌如信步闲庭,轻灵飘逸;有的人则曲不成曲,调不成调。蓦然回首:回乡种过田,戎装守过边,工厂做过工,机关当过吏,国企任过"总"。恰似一个五音不全的歌者,一路上跌跌撞撞走了过来。人生感悟最深的便是"选择"两字。选择,是一个人智商及能力的体现,选择本身是沒有对错之分的,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便意味着放弃,主要是做出选择之后,不再患得患失,要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我一生面临多次选择的机会,我对自已的所有选择都不后悔和叹息。因为这一路上,让我沿途看到了更多的美景,也阅历了人世间更多的美色,一生无悔!</p><p><br></p><p> 梦里曾经年少,醒来一夕忽老。浮沉俗世,疲于奔命;忙忙碌碌,马不停蹄;一晃二晃便晃到花甲,退了休。有人说,退休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人生最多彩的一段旅程。还有人说,弃红尘,竞自由,云云。所有这些说说都不为错,值得点赞!但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芸尝众生,每个人的晚境是不可能一样的。我也奢望有这样一段平静淡淡的退休生活,但谈何容易呀!"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结识了这样一位知己的异性女同学。</p> <p>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11月25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不幸"中风"(脑卒中)了,且出了30毫升的血。据医疗专家讲,出血性卒中为国人第一死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性。即使应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60%的死亡率,有50%的幸存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感谢白衣天使,使我起死回生;感恩友人照料护理,使我逢凶化吉"。生命既短暂且脆弱,稍纵即逝。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会随着岁月流逝。但也有一些东西,比如真挚而圣美的情感,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论四季如何轮回,却永远铭刻在我清澈透明的心扉。</p><p><br></p><p> 医院,一个生死离别的地方,连空气中都可以见到悲伤在流动。在这里可以见证生与死,生命的希望和绝望。同时,这里还有生死背后的温暖与人性的凸现。我不太清楚张君是如何知道我住进医院的,当她在病房见到我时候,我已住院多天了。见我独臥病榻,且无一人陪同照护的情形,她眼噙着泪花沒有多言。虽然我的病情已有好转,但尚不能言语。此后,她每天清晨送外孙上学后,便是到医院探望我,送汤送飯。直至我病愈出院。病愈后,我才获知她们夫妇俩是如何精心关照我的一些情形与细节。除了感激还是感激,除了感恩还是感恩!</p><p><br></p><p>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人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让我们学会感激!记住感恩吧!</p> <p>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说"我以回忆往事滋养自己,在我体内寻找养料","然而人之是否崇高,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敏捷丰富而定"。</p><p><br></p><p> 我通过叙述与张君同学的友谊,主要是怀念我们的初中学生时代,以及同学和母校。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青春苦乐年华绽放在毛泽东时代,风华正茂拼博在"改革开放"年代,迟暮之年安享在"新时代",可谓"三生幸"矣!</p><p><br></p><p> 生命如歌,一首曲子能唤起一段岁月,一段文字便能深味一种心情。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读懂了岁月,才知道自已所需,原来千般跋涉,只需暮然回首,让岁月安然抵达彼岸。一生相识,来自天意;一段友情,来自真诚。我在乎人生中遇到的真诚和感动,我珍惜生命中每一个一起走过的同窗好友。在此,祝福同学们安好!</p><p><br></p><p><br></p><p> 二0一七年十一月二日于汉口</p> <h3>附录:</h3><h3>常有"老三届"同学问寻母校新沟中学30年大庆相关情况,在此告知如下:<br></h3><h3>一,母校30年大庆于1989年9月10日举行。<br></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二,此前曾召开了两次筹备会议:</span></h3><div> 1,1989年5月8日举行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推选校友联谊会组成人员。</div><div> 2,1989年8月24日举行第二次筹备会议,汇报校庆准备情况。并确定校联谊会组成人员名单。名单如下:</div><div>理事长:朱少徐</div><h3>副理事长(9人):黄慰堂 宋树植 江道义 余小祥 李仁彪 王平华 徐道学 夏远学 董贤柱</h3><h3>理事(28人):陈军 李运银 代菊舫 钱昌美</h3><h3>薛兴海 陶春江 黄良华 丁福焦 刘祝山 钱昌明 钱寅卯 朱建国 杨以旭 李望生 康家凡 李仁奎 李守红 张欢喜 潘翠荣 何春祥 朱柏川 朱少俊 刘文奇 袁庆海 向忠山 徐介明 金开明 康家献</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三,母校历任校长名单:</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第一任付校长:吴就康</span></h3><div>第二任校长:戴立民</div><div>第三任校长:张汉洲</div><h3>第四任校长:李蜀宝</h3><h3><br></h3><h3>注:该文2017年"伊犁锐角"网上推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