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51年下半年开始,为了配合侵朝战争,美蒋策动"三把刀子和一颗炸弹"反攻大陆计划。战略目的"扰乱中共战役后方" 和"迟滞中共部队向后藏推进"。所谓"三把刀子",以朝鮮、华东沿海、越南三个方向向中国大陆蚕食进攻的计划。"一颗炸弹"是在大陆腹地建立一块"陆上台湾"的反攻基地,经过筛选,选定了四川的黑水地区。毛泽东主席给贺龙打电话说,"就全国的军亊大亊来说,在本年度(1952年)是抗美援朝第一,进军西藏第二,黒水剿匪第三。中央决策,实施黒水战役。</h3> <h3>八十六岁的老父亲,这篇回忆录是他2012年写</h3> <h3>剿匪时飞机投的宣传单,据父亲说有五种,他只收藏到这一张,当时还是因生病时医生包药给他的</h3> <h3>为建国七十周年拍摄的口述历史《黑水战役》记录片,专门采访了老父亲。</h3> <h1><b> 发生在1952年夏秋季节的"黑水战役",我参战了,我隨步兵49师147团(原轻装师141团)参的战。1950年,抗美援朝,我投笔从戎,参了军,在二野军大五分校受训。形势变化,入朝参战未果。时来运转,四川黒水吃紧,我们歩兵团受命进军,入川剿匪,实现了我当兵打仗的梦想。<br /></b><b> 第一次参战,时隔60年,我的日记焚毁于文革,脑子里的记忆,支离破碎,主观性強,与事实有一定出入。虽悉心收集资料,但资料很难和个人经历结合。现以纪亊、点滴,作为我《七彩人生》的一段插曲,写出来和参战的校友、战友共同享受吧!<br /></b><b>一.黒水</b><b><br /></b><b> "黒水",一条河的名字,是岷江上游的一条支流。"黒水",也是地名,解放后建县,隶属四川茂县专区。黑水地区长和宽各150公里,43000平方公里,放在广袤的雪山草地,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人口2.2万人,不及平原地区一个乡。四周雪山环抱,高山深壑,森林茂宻,是一个与汉区几乎不相往来的深山区。<br /></b><b> 四川西北的雪山草地,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交通阻塞,封建割据,占地为王,历朝历代,向来是多事之地。唐朝"西山之乱",明朝"大、小黒水之乱",都曾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乱,迫使朝廷大动干戈才使战乱平息。留下记录最多的乾隆年间两次平定金川之役和上世纪三十年代川军三次讨伐黒水之役。清代历时15年,用兵4万,连斩、贬、赐死5员总督和封疆大臣,耗资7000万两,才使地不足百里、人口不足3万的大小金川平息。民国三次兵伐黒水,连战皆败,以全军覆没而告终。<br /></b><b> 黑水战役发生在四川解放、平原清匪反覇后第三年的1952年,溃散的国民党残余军队,流窜到川康交界的靖化、懋功地区(现大小金川地区),经我军三次清剿,靖懋才解放。但是,犯了剿匪战略的大忌---赶羊子式的作战,靖懋净化了,黑水的股匪聚集了。<br /></b><b> 195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在台湾的特务机关为了配合侵朝战争,策动蔣介石的保宻局实施"三把刀子和一颗炸弹"反攻大陆计划。实施"扰乱中共战役后方" 和"迟滞中共部队向后藏推进"战略目的。所谓"三把刀子",以朝鮮、华东沿海、越南三个方向向中国大陆蚕食进攻的计划。"一颗炸弹"是在大陆腹地建立一块"陆上台湾"的反攻基地,使这颗炸弹在我心脏爆炸开花。经过筛选,选定了四川的黑水地区。战役开始前,黑水已聚集了3000汉匪,美蒋向黑水空投空降3次,成功一次,不惜血本营造黑水这个弹丸之地。<br /></b><b> 黑水告急,党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拿出11个步兵团和空军4个大队的兵力清剿残匪。1952年6月16日,贺龙司令员在西南军区黒水战役会议上讲话,其中有一句:<br /></b><b>----主席昨天给我打电话说,就全国的军亊大亊来说,在本年度是抗美援朝第一,进军西藏第二,黒水剿匪第三。中央决策,实施黒水战役。<br /></b><b>二.受命入川,全速开进</b><b><br /></b><b> 1952年5月18日,我从二野军大五分校通信大队毕业,来到位于贵州安顺北校场新织建的轻装师通信营等待分配。一周后,我被分配到有着光荣战史的141团通信连当见习报务员,士兵正班级。<br /></b><b> 我们团驻地在贵阳飞机坝,抗战时建成的一个军用机场,因跑道太短,没有起降过飞机。1948年冬天大雪纷飞中迫降过一架美军运输机,冲出跑道,折断了一个起落架(后被分割运走)。解放前建有几个国民党后勤军工修理厂,解放后机场东西两侧修建了简易营房,东侧是一个步兵团营房,西侧是一个炮兵团营房,中间是大操场,两团士兵可同吋出操,很宽敞。<br /></b><b> 1952年6月14日,星期天,我们团受命出征,到四川黑水剿匪。部队立即投入战前准备工作。当时无线电台编制到团一级,配备了几套15瓦收发报机,一台、二台、三台。出征命令后,无线电台扩编到营一级,每营配备三名无线电员、一部美国生产的15瓦报话两用机。我和报务主任范文先、报话员胡松柏三个人到二营;又从步兵连抽调一个建制班8名士兵担任揺机班。我们11人的临时建制,随二营征战战役全程,没有发生重大差错,但也没有出色表现,战后评功总结,没有一人立功或受奖。行军打仗,电台很艰苦,装备重,收发报话机、手揺发电机、备用收信电池、高架天线,加起来有100多斤,长途无轻担啊!团级电台配备有马驮,我们营级电台全靠人揹,个人装配不背枪支外同步兵一样。部队行军,电台跟进不能掉队,部队休息宿营,电台要立即架台联络。电台是唯一的通信工具,缺或不可,单位首长十分关心爱护,我们尽心尽职,从不叫苦叫累。<br /></b><b>进军日程表:<br /></b><b> 6月14日,受命进军黒水剿匪。<br /></b><b> 6月19日7时,全团分乘各式商用卡车从贵阳飞机坝营区出发,夜宿桐梓县城。<br /></b><b> 6月20日,住四川綦江。<br /></b><b> 6月21日,住重庆杨家坪。<br /></b><b> 6月22日,改乘火车西进。<br /></b><b> 6月23日,到达成渝铁路通车终点简阳的石桥站。立即换乘汽车到成都郫县。<br /></b><b> 6月24日,在郫县整装,配发棉衣、大衣,补充给养,精简装备,忙了一整天。<br /></b><b> 6月25日,坐汽车经灌县,下午5点到公路通车的终点汶川县的彻底关。立即徒步行军到汶川县旧城宿营。<br /></b><b> 6月26日,行军90里到理县通化宿营。<br /></b><b> 6月27日,行军80里到川西北重鎮杂谷垴。<br /></b><b> 6月28日,在杂谷垴休整一天。<br /></b><b> 6月29日,歩行50里到沙坝。<br /></b><b> 7月1日,步行70里到米亚罗。<br /></b><b> 7月2日,7时出发,步行50里,11点到尽头寨,早早宿营。<br /></b><b> 7月3日,5点半出发,翻起鹧鸪山,到马塘,挖灶造饭,饭后立即开拔,于19时到达指定聚集地----老康猫寺。<br /></b><b> 7月4日,全团部队在老康猫寺聚集完毕,结朿了行军任务。<br /></b><b> 16天的行军,8天车行,8天步行,每天步行60---90里,不算长,但负荷重,对我缺乏锻炼的新兵来说,体力付出达到极限程度,走得动得走,走不动也得走,没有迴旋余地。所以我有这样的理念:人生最最艰苦的亊莫达于长途徒步负重行军。<br /></b><b>个人行装。轻装师得轻装,个人装备以高寒山地作战配备,西南军区对执行黒水战役的营以人员规定,一件大衣,一套换洗衣服,其他一律不准多带。就个人来说,为保障作战、生存必需,装备多样。<br /></b><b>---一件大衣(不带棉被。)<br /></b><b>---一顶棉帽。<br /></b><b>---一套换洗衣服,含单军装、衬衣裤。<br /></b><b>---一块雨布。边长1.5米见方, 毎边有7个眼孔。用作雨衣时,一角可收缩成雨帽,披挂在身。用于宿营时,可串连支撑成人字型帐蓬。它保障连、排、班小分队能全天候、全地形行动,无论到那都能够宿营,非常实用。我们营级电台,战役全过程都隨营、连行动,多数日子在高山宻林穿插行动,夜宿荒野,睡觉靠的就是"一块雨布"。</b></h1> <h1><b>三.亚克夏山的16个日日夜夜<br /> 老康猫寺,是雪山草地的接合部,战略地位重要,战役西线部队在此集结。这里与黒水只隔一座雪山---亚克夏山,为保障指挥部和大部队的安全,防备敌人拢袭,指挥部命令我们二营立即攀登亚克夏山,占领制高点,为西线部队设防警戒。全营干部战士,经过长途行军,周身蚤子丛生,疲惫不堪。当接到警戒命令,竟然疲惫消失,浑身来劲,人人都像小老虎,一股作气爬山40里,登上亚克夏山山顶。<br /> 亚克夏山,1935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三座雪山,也是红军翻越次数最多的雪山,我们的团长唐成海是红30军的战士,曾三次往返翻越亚克夏山。1952年黑水战役西线部队总攻的出发地。这座雪山的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对红军长征战士和黒水战役参战战士来说,在此留有坚定的足迹,都会说出她一些可圈可点的故亊。我们二营的干部战士在此驻守16个日日夜夜,故亊就更多了。<br /> 亚克夏山地貌,山高4700多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气候多变,山下下雨山上下雪,虽然没"终年积雪",但多数月份积雪不化。亚克夏山的植被(黒水的植被大同小异),从下到上呈立体阶梯状,山下是针叶林带,参天高耸的冷杉,一片墨绿,树干两人合抱,树龄均以百年计,"自生自灭"。往上是低矮灌朩林带,枝繁叶茂,青翠欲滴,枝叶籐条,交錯密集,给我们行军造成不少困难。再往上是高山草地,一片碧綠,各色花朵穿揷相间,隨风揺曵,浩瀚似海,波浪般的涌向天际。临近山顶,一切生命消失了,滿是灰色的石块、大小不等的石板和整块的岩体,寸草不生。这里的石板,犹如贵州盖房用的石板,从岩体剥落分离下来,面积不大。后几天我们用石板烙饼,获得成功。<br /> 从山脚到山顶约20公里,我们要抢占山头,一口气到达山顶,设哨警戒完毕,各连在离峰顶不远、坡度稍缓的山坳,以班为单位安营扎寨。月色朦胧下,炊亊班做好了饭菜,晚餐开饭了。进嘴白米饭,粒粒皆夹生,一边埋怨炊亊班,一边饥不择食,圄囵呑枣,填饱肚子为上策。第二天各班自行开伙,全都夹生饭。究其原因,海抜4000多米的高山,沸点只有摄氏80多度,天皇老子下凡来也煮不熟饭。往后的日子,吃烙饼为主,半生不熟的烙饼,不像夾生饭难吃,"石板烙饼"就在这种环境中发明创造产生的。<br /> 我们电台11人11块雨布,用6块串联架起人字型帐蓬,三块舖在湿地上做床,两头两块遮风。这间低矮的"房子",既可睡人,也是电台的工作间,十分可人。当天我们架台与团部沟通后,一级战备,隨叫随应,除三人值班外都倒头憇睡了。当夜,大雪纷飞,第二天清晨,满山白雪皑皑,阳光下分外美丽。时值7月上旬,我们亲历"七月雪"的人间美景。<br /> 海抜最高的红军烈士陵园。第二天,营地不远处发现有人的白骨,那是什么人留下的?当地藏民?国民党军队?搞不清楚。我们收殓白骨,就地造坟。19号大部队上山后,又发现12具排列整齐的白骨,骨骼上无枪伤等痕迹,且有皮带环之类军用品。137团和141团两个团的首长,察看后判断是红军一个建制班的遗骨。当年红军在藏区征战一年多,体力消耗严重,经过这里宿营时因缺氧窒息而死。我们在场的干部战士用石块砌成半人高的石墓,用木板立碑,书写"红军战士之墓"。后来我用电脑上互联网搜索亚克夏山的资料,其中一张图片是1955年8月一位名叫胡宝玉拍摄的,照片上的地形地貌和我脑子里储存的一样,特插入本文。<br /> 后来这个雪山划归红原县,该县修建并开辟为红军烈士陵园,四川省政府又扩建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 /> 2006年中央电视台《亲历长征》团队到此,专门报导并称她是"世界最高的红军烈士陵墓",《中国电视报》发表的照片见附图。<br /> 居高临下看空投。为配合地面部作战,中央军委决定调遗空军参战,轰炸机和歼击机,组成混合团。空**师两个空运团执行战区空投粮食和作战物资任务。空军配合陆军打仗,在国内战场是第一次。西南军区战后总结曾指出:空军的"任务是完成了,作用很大,战果不大"。很中肯,它的政治效果,远远超出作战效果。<br /> 我师聚集地---老康猫寺有一个空投场,在7月4号到19日,只要天气晴朗,双引擎的运输机就飞来了,飞得很低,在我们平视线以下,我们能够俯视看空投,电台还能听地空通话(明语)。说来你们可能不相信,空投武器等重要物资,彩色或白色的降落伞徐徐降落,大米包不用降落伞,只见飞机舱门大开,一次几十包大米自由落体直落地面。我十分纳闷,直落地面的大米能收捡到吗?后来空军后勤人员介绍,大米每包10公斤,两层包皮,里面一层包得很紧,外面一层很松。触地后内包皮无一不破,大米飞溅正好被外包皮兜住,不会散落地面,虽然成功率不到一半,但能弥补支前民工的不济。飞机经常飞临战区,威慑震憾敌人士气,扩大我军威严和民族政策的影响,增加地面部队的攻击力量。此情此景,可能是我们高居雪山之颠的电台人员能享受到视听双全的绘声绘影吧!<br /> 一块雨布。参战个人的装备,轻装再轻装,但要确保作战需要,确保生命需要,个人行装还是多种多款的。其中值得表述的是每个士兵有一块雨布。双层夾胶,见方,边长1.5米,每边有7个孔眼。有一个角,可收缩为雨帽,披挂全身雨中行军。宿营时两块架成人字型帐逢,或多或少,机动。它能全天候、不拘地形隨我们行动,是我们的"活动小屋"。<br /> 代饭粉铁罐。行军干粮,多种多样,总攻前,上级几次下发一种名叫"代饭粉"的干粮,铁罐5斤装,配料全,口味好,可干吃,可渗水搅拌吃。包装用的是长方体的铁罐,空罐派上了用场,可用作炊具、面盆,烧水烫蚤子。两个铁罐长期伴隨着我们,我们带着它直到斑师。<br /> 亚克夏山是西线部队总攻出发地,各部队于总攻前的18、19两天,就陆续开进到出发地点,也就是我们营的驻地附近。师指挥所,137团,141团,307炮兵团,寂静的山坡,布满了大小帳蓬,冉冉炊烟,点点灯火,整个山坳,热闹起来了。我营电台天线高架,吸引电台的同行,拜访我们。战场遇战友,分外亲切。我带领他们参谒新建的"红军战士之墓",以尽地主之谊。<br />四.进剿作战纪亊<br /> 总攻开始后的战亊,可分两个阶段:进剿阶段和清剿阶段,7月20日到9月29日,共70天。<br /> 进剿阶段的著名战斗,有141团一营打的"卡子桥战斗";141团二营"芦花桥争夺战";141团二营"日多战斗"。<br /> "卡子桥战斗"。7月20日7时,各部队从亚克夏山的垭口魚贯而下。我营殿后,前进约40里,进至甘斯背,电台开通后,工作不多,开机守候,人员休息。第二天,我营仍殿后开进,行至卡子桥桥头,一排十来座新鲜泥土堆叠起来坟冢,埋的是我团一营三连十一班卡子桥战斗牺牲战士的忠骨。<br /> "卡子桥",位于甘斯背与芦花之间,是通往芦花必经之路,架设在汹湧的黑水河支流上,汉匪傳秉勋的独立13支司令吴汉章亲率200余人和6挺机枪,构筑坚強工事,居高临下,死守此桥,为傅匪转移争取时间。21日,总攻的第二天,我团一营三连尖刀班直揷卡子桥,发现敌人正在拆桥。此桥一毁,东攻芦花将受阻。时间就是胜利,抢声就是命令,班长曾法坤立即带领全班向拆桥汉匪开火,冲上桥头。隐蔽在暗堡和崖上工亊里的敌人向我射击,第一个冲上桥头的班长倒下了,他支撑爬了起来,指挥全班向桥面冲,终于全身8处中弹而壮烈牺牡。机枪手王金玉,五次负伤,挣扎着背靠山崖继读猛烈向敌人射击,掩护战友冲锋夺桥,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班长牺牲了,副班长牺牲了,机枪手牺牲了,敌人也冲出工亊,企图夺桥再予破坏。多次交锋,只剩下头部已经受伤的19岁新战士张学易。他在头上包扎了一块白毛巾。把战友的冲锋枪、手榴弹、子弹集中一起,用密集射击的方法给敌人制造错觉,敌人摸不清桥上到底有多少人。他又用战友的白毛巾包在已牺牲战友的头上,吸引敌人的火力,而他用手榴弹杀伤冲向桥头的敌人。此时三连部队闻到枪声跑步赶了上来,迅速冲过桥去,其他连队,也跃过桥去,激战半小财,全歼这股近200人的土匪,仅匪首吴汉章带少数人漏网。战后一营三连十一班被贵州军区授于"英雄十一班" 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曾法坤、王金玉烈士追记一等功,牺牲烈士也分别记功。张学易荣立一等功,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多次参加晋京观礼等活动。<br /> 卡子桥战斗是"英雄十一班"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光荣,是我们全体在黒水战役中参战部队奉献精神的集中表现。<br /> "芦花桥争夺战"。7月22日下午,我们二营到达芦花,立即争夺芦花桥。六连七班发现芦花桥上有柴堆起火,副班长王芝南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冲上桥头,把燃烧着的木柴推向河里。就在这时,潜伏在对岸的土匪,开始向我战斗小组开枪,背后小屋里也冲出几个敌人。王芝南战斗小组腹背受敌。他们一边向敌人还击,一边灭火。王芝南刺死两名土匪,战士胡本义首先冲过桥去,用手榴弹击退敌人三次向桥头冲扑。六连主力赶到,俘敌6人,毙敌6人,夺得和保住了芦花桥,芦花桥争夺战,是我团继卡子桥激战后又一次桥头激战。<br /> "日多战斗"。我营六连争夺芦花桥后,营长张树文,教导员岳武,奉命率五、六两连向日多攻击前进,以控制黑水河北岸,确保芦花地区北翼的安全。日多寨在一个山坡上,背靠大雪山,面临断崖绝壁下的黒水河,沟壑纵横,道路崎岖,没有树木,不易隐蔽。寨内有匪100多人枪,又有卡子桥漏网的吴汉章汉匪20多人,有机枪两挺,长短枪100多支,趁我部队还没有展开、包抄部队还没有到位的时机,主动向我正面部队攻击。我营因势利导,后退诱敌,敌倾巢出击,此时我两翼迂迥部队已到位,合力包围,经激战,毙、俘、伤敌30多人。敌退守寨内固守,我趁夜幕以猛烈炮火強攻,歼敌大部,吴汉章在内的20多人逃向铁里。日多战斗,是我营打得最艰苦的攻坚歼灭战,大获全胜。但我营两位营干负伤,代价沉重。<br /> 紧接着攻打的"铁里战斗",是我团一营打的,打了两天。歼敌100多人,但我付出伤亡20人的代价。<br /> 进剿最后一仗---慈坝战斗。慈坝战斗是公安20团和16团的部分部队打的,8月18日开始,20日结束。战斗打得坚苦,打得很好,战果显赫,英勇亊例很多,出现了程清明排长、王顺山副班长和"石二娃排" 等英</b></h1> <h1><b>五.清剿和班师<br /></b><b> 参战部队贯彻了中央和西南为黑水战役制定的"军亊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12个字的总方针和周总理的"先礼后兵、兵中有礼、兵而后礼" 的原则。十分重视发动群众、攻心为上的政治攻势。我师炮兵团进入芦花后,就无战斗任务,全团上下一致,全力投入政治争取工作,一边帮老百姓收割青稞和大烟(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罂粟,第一次品味了罂粟籽), 一边帮助群众修桥、补路、治病。结果在到达芦花的第四天(7月28日),就把芦花衙门的二号人物争取回来,由他派山召唤上山的人下山,很快收到显著效果。前指肯定和转发了炮团经验。<br /></b><b> 贾士卿的亊迹。贾士卿,我团干部处副处长,他带领团直机关干部20人的工作队,深入家汝寨开展政治攻势,从7月28日到8月2日,7天时间,该地区恢复了秩序,人、物、枪支全部从山上搬了回来,成立了生产剿匪委员会(基层政权机构)。在后来的清剿攻势中,他带领的工作队成绩显著,战后贵州军区给他记一等功,并晋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他在黒水得到的一颗麝香,晋京时献给了毛主席。黒水班师回来,我团仍驻贵阳飞机坝,我被抽调到"干部军衔鉴定办公室",抄抄写写,在贾士卿直接领导下工作一年多,深感他为人正直,关心干部。后来他转业就职贵阳市人事局。1959年底,他得知我离开遵义147团赴昆明军校受训,帮助我的身怀六甲、举目无亲的新婚妻子调到贵阳,投靠我母亲和兄长,解决我夫妻的实际困难。<br /></b><b> 清剿时期我们的电台。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营级)的电台,很少住民房,很少接触群众,我没有帮助过群众收割庄稼等助民的记忆。只记得多数时日在山上,在密林。住的是"活动小屋"。清剿时期,小分队行动频繁,躲藏在山林的藏民土兵,劝归不归就用兵"劝",军亊威力配合政治攻势。上级一声令下,背起电台就出发。只要有一位营级首长带队,或连,或加強排,电台得跟进。基本上每天都在爬深山,穿密林。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宿营。"活动小屋""一块雨布"成为我们的亲密的夥伴。有时清晨醒来,晨曦映红了万里晴空,起伏的云雾犹如大海轻浪在脚下滚动。裸露的山峦,犹如点点孤岛,点缀在云海之中,美丽极了。近几年学习摄影,欣赏到《云海》等优秀作品,我心想:"是我早就欣赏过的景色"。<br /></b><b> 本世纪游四川九寨沟,看到五彩池,水下森林,钙华瀑布等景点,我说:"在大、小黒水的沟壑河流里都有,见过",因而没有太多的新鮮感。<br /></b><b> 瓦钵梁子。1952年9月28日,我师班师归建,我营电台仍隨二营撤出战场。胜利凯旋,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十分激昂兴奋,行军步履轻盈,一路行军一路歌。新代职的营长,指挥有序,每天都到电台与上级汇报,给我留有深刻印象。行军的第三天,夜驻黒水东境门户---瓦钵梁子。部队早早到了,天气很好,兰色的天空,朵朵白云,山梁子的两侧架起点点绿色小屋,以班为单位开伙的炊烟,冉冉升起。我们电台架设完毕(一般5--10分钟架好),营长也来到电台跟前,准备向团部汇报全营情况。我值班,耳机里传来团部电台的呼叫声,我几经回答,回答不通。还听到团长(一号首长)的声音"这些小鬼睡着了。"营长着急地在机器旁转悠,我急得满头大汗,再三检查机器,才发现一个频道按纽错了位,纠正后就立即联络通了。首长通话完毕后,询问"刚才为啥不通?" 我如实报告了不通的原因,团"一号"说了句"以后要注意"。亲切!当天没战亊,要是耽误战机或造成人员伤亡,后果就严重了。这次教训使我终生受益,凡亊得认真,技术得精湛,要熟练手中枪。从瓦钵梁子东行,就离开了战区,再走几天,到了成都。此时我师已更名为"步兵第49师",我团番号为"步兵第147团",仍驻贵阳市飞机坝。<br /></b><b>六.补记<br /></b><b> 1、兵民是胜利之本。"兵民是胜利之本",这句毛主席的话,我参战的当年还不知道,但参战亲历,能体会到此言的真谛,军队和老百姓,本是一家人,军队离不开老百姓,打仗更离不开老百姓。<br /></b><b> 黑水战役,我看到四川民工支援前线的艰辛风度, 我们从步行开始,就和支前民工并肩前进, 一队一队负重的民工络驿不绝, 他们毎人一副山地背框, 毎人背负约60市斤物品,隨部队同方向行走。也有空手空脚的支前民工从反方向行走。他们穿梭于高山深水的山间道路上,为部队输送物资。黒水战役《资料》记载,参战部队2.1万人,前后动员民工7.2万人。第一期从1952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止,4万民工运进粮弹等物资400万公斤,为进剿和清剿作战部队输送供应。(从10月开始,又有1.5万民工运送250万公斤物资,为留在山区1万人的部队越冬的物资供应)。<br /></b><b> 我们每个战士在作战行军时,负重有限,一根米袋,灌满大米才十来斤,够吃五六天。一根干粮袋,装满干粮够吃三五顿。步兵战士每人四颗手榴弹200发子弹。每次作战行动,一般还不让满负荷携带,沿途有兵站补充和隨军民工输送。黑水战役,实际是打仗和运输两条战线上作战。前方,部队打仗;后方,运输和战勤服务。两条战线都取得辉煌战果,创造出许多英雄业绩。战役中数十名民工捐躯,他们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常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冀魯豫几百万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体会黒水战役是川西几万民工用背架背出来的。<br /></b><b>2、一张传单<br /></b><b> 上面是我珍藏的一张传单, 传单的两页,一面是汉文,一面是藏文。面积13.3X18.9CM,牛皮纸。正文汉字"坚决消灭残余土匪,解放黒水人民!活捉匪首傅炳勳,为兄弟民族除害。" 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军区政治部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共51个字。<br /></b><b> 有一天,我到位于芦花的战地医院看膝关节臃腫,医生处方几颗消炎片。回来一看,包药的是空投的传单,我就小心地放在挎包了。<br /></b><b> 这些传单是在山岳丛林地带撒发,大多数撒落在无人地带,即使撒落到有人活动的地方,多数传单被匪特头人收缴銷毁了。只有寥寥无几的数量才会到我军的手中。战场物资匮乏,医院用它包装药片,物有所用。我从1945年开始集邮,有收藏意识,当我看到传单的第一印象:"战争产物,难得物品,有历史价值,值得收藏。"时至今天,六十年一个甲子,见物忆旧,十分亲切,它是我心目中的文物,是我个人多釆人生历史的见证,同样也是黒水战役参战战友的历史见证。</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i><u><b>3、空军参战 </b></u></i><b> </b></span></h1><h1><b> 人民空军参战黑水战役是国内战场第一次,本文前段介绍空军空投物资的简况,空军还撒发传单20余万份。空军参战,增加地面部队的攻击力量,鼔舞士气;同时揭露敌欺骗宣传,震撼和动揺瓦解匪特士气,在政治上起到很大作用。</b></h1><h3><b><br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