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岳阳市老年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于10月24日在老干局礼堂隆重召开。据说,声势浩大,内容丰富,水平一流。</h3> <h3> 但礼堂只能容纳四五百人,而学员有5000多人,当然不能都去参加。那不能参加的人当然有我,必然有我——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反正啥也不会。从小就没这份天赋,因此对一切文体活动都不感冒。基本不看体育频道,除了郎平和姚明谁也不认识。</h3> <h3> 文革时,忠字舞没跳过;改革开放,广场舞没跳过。唱歌跑调,跳舞胳膊腿打架。文武不通,生活少了很多情趣。学打牌吧,有几个牌友也免得孤单。还是不行,一看见牌,脑袋就灌水。七条九条分不清,油条太多;八饼九饼要数半天,圈圈太多。这么个二傻,不参加开幕式就不感到遗憾。参加了,说不定中途我会睡着,还浪费个座位。这可不是瞎说,看《阿凡达》,我就睡着了好几次呢。</h3> <h3> “郑老师,艺术节展厅里有你的文章,看见了吗?”同学跟我说。”我不知道啊,展厅在哪里?“”就是艺术节开幕式的那个楼里。“哦?还有这事?我有点吃惊。记起来了,班长说学校要稿子,大家要支持一下,班长左右说了几次,我真有点不好意思了。上文学班也一年多了,一次作业也没交过,一篇稿件也没写过。这个学期,十九大要召开啊,艺术节要举办啊,《洞庭红叶》要出刊啊,人家都开始刀耕火种地干起来了——合唱啊,太极啊,舞蹈啊,这个戏那个戏地排啊练啊,我再无动于衷,心里过不去啊!水平咋样是一回事,起码咱也得有个态度啊!身在其中,不能总当局外人啊!</h3> <h3> 没有退路了,写吧!搜肠刮肚,把心里储存的一点点粮食拿出来做了两碗粗糙的米饭——《岳阳——我心中的红玫瑰》《作家张步真印象》。没投过稿,把给两家的”情书“都投给一家了。直到艺术节开幕式那天下午上课,蒋老师说起稿件的事,才知道《作家张步真印象》中彩了。佩服蒋老师的眼力,这篇是经过文中主人公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梅姐姐,你还是去看看吧,毕竟是首届艺术节,有纪念意义的,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也好啊!“刚刚认识的同学鸿子看我放学就走了,也没去看,很真诚地说。并且说整个大厅书画、文学、摄影等作品,内容丰富,布展漂亮,值得带家人一起去看看。有道理,这么大个活动,全校师生倾注了心血,咱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也下了点毛毛雨了嘛。更何况这么大个宝库,不去淘点金,不是太亏了吗?</font></h3> <h3> 今天天清气爽,姣好的阳光暖暖的,出去晒晒秋雨霉过的心情一定很爽。放下手头可做可不做的有用没用的事,携老伴出发了。我们好久没有这样优哉游哉地闲荡了。</h3> <h3> 果然如鸿子说的,整个展厅,诗文书画摄影作品,都装裱悬挂得大方得体,渲染出浓浓的文化气氛,站在这里跟站在沃尔玛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想想展在这里的很多诗文书画照片,都是出自六七十岁甚至是耄耋老人之手,不敢说篇篇精湛,幅幅出彩,但都是心血浇灌的花朵,有的甚至是一生的情感结晶。伫立在这些作品前,我虽然不懂书法,不懂摄影,文学也是一知半解,但却被一种精神震撼着,鼓舞着,激励着。孔子云:”生无所息“。是的,人活着,就不能是行尸走肉,人的机体可以老,人的精神不能老。老了,也要优雅地老,恬静地老,微笑地老。用我们的夕阳之光温暖我们的精神家园。</h3> <h3> 我看到自己三千多字的拙文悬挂在那里,虽然没有激动,但也感到很温暖,毕竟我也为我们的首届艺术节添了一丝光彩。我总觉得自己道行浅,所以从来不参加任何征文活动,也从未投过稿。这次纯属出于“道义”才不得已而为之。</h3> <h3> 这让我想起《为学》里的一句话:“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真是如此,文章不去写就总也写不出来,事情不去做就总也没有结果。不要让怯弱裹住脚,让懒惰捆住手。我文章里的主人公——张步真老师就是我晚年的榜样,他八十了,还去调研采访写书,我有什么理由懒惰懒散呢?</h3> <h3> 感谢鸿子敦促我来看这个展览,才没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评委老师推出我的文章,给我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感谢那些精美的诗文、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给我的灵魂碰撞。感谢我的大学首届艺术节给了我一次美的洗礼,让我拥有一个魅力金秋!</h3> <h3>我的同学——鸿子和她的文章</h3> <h3>我的同学——才女丽丽的画</h3> <h3>汤老师的摄影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