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凝碧四年级读书分享

吕茵

<h3>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属于科学,生活中、家庭里,课堂上的故事和案例则属于科学的艺术。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藉由理解、模仿和反复实践面不断创新。 </h3> <h3>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h3><h3>识记一篇课文开头内容和结尾内容识记效果比中间内容效果好。所以 我们在课堂上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不要让上课的宝贵的前10分钟让学生在找书找练习册中度过,也不要让最后10分钟让学生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学习时间不宜过长。</h3><h3>贾海霞</h3><h3><br /></h3><h3><br /></h3> <h3>读这本书仿佛又回到师范学习生活,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是十几年前读过的。第一辑主要介绍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本周主要学习U形记忆和短时记忆。从中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会学生记忆方法。使学习更高效简单快乐。何楷楷</h3> <h3>今天学习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对过目不忘有深刻理解。专家并非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十年磨一剑,用心积累的。积累有法,首先要戒骄戒躁,在学习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专心努力,排除杂念,就具备了做专家的潜质。其次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才能在调用的时候不会迷路,才能达到提纲契领的效果。最后就是要反复应用,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增长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且主动演练,不怕失败,也一定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h3> <h3>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的第一辑,了解到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以利用系列位置效应来安排一节课的40分钟,在每个时间段安排与孩子的记忆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一节课开头和结尾的宝贵时间。另外也了解到人的能力,包括高水平能力在内,没有任何秘密的成分,只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就能正确理解各类专家不可思议的能力或表现,以及他们的能力发展规律。他们高超的能力,正是知识经验为他们迅速的形成大量组块开启了方便之门。只要你能踏踏实实增长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且主动演练,不怕失败,也一定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所以,有了明确的目标,加上专心努力,排除杂念,才能有所成就。</h3> <h3>  这本书中对心理学规律和法则的描述比较浅显直白,不只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一一道来。当我阅读时,总感觉很多场景也似曾相识,仿佛都发生在我们每天熟悉的课堂上、熟悉的学生身上。&quot;短时记忆的容量有多大&quot;、&quot;解密过目不忘&quot;这接地气的案例,把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从理论科学的角度解决了!也使我更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h3><h3> 一一一周燕莉</h3> <h3>今年,学校为我们推荐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在读它之前,我就阅读过几本心理学的书,掌握教育中的心理学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再次阅读,更深刻的了解了教育学中的心理效应,收获颇丰。</h3><h3>前几页的系列位置效应让我记忆深刻,它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学习时间过长,中间部分就相应增多,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还要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同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学习材料要不一样,这样就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h3><h3>阅读之后,深深认识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和学习者。学习是有诀窍,这诀窍就是科学的规律! 彭程</h3> <h3>  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U形记忆--系列位置效应</h3><h3>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果告诉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h3><h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告诫同学们要在最重要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h3><h3>齐秋杰</h3> <h3>神奇的记忆丸 世界上没有让我们过目不忘的记忆丸,只有在最重要的时刻安排的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效率才会更高,才会更有收获。老师要在课堂的开始个结尾讲重要内容,处理重要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只有再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所以作为老师来说,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h3><h3> 吕碧贞</h3> <h3>这本书在众多的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中,精选了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关系密切的数十条心理效应,结合教师身边可触及的事例,用心理效应的视角去解释,找出教育的新的契合点,从而挖掘出关乎教育的真知灼见。此书带给我爱的力量:爱孩子们,用心去爱,去体会,真心爱他们。汪淼</h3> <h3>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片段中告诉我们:</h3><h3><br /></h3><h3>1、老师在课堂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h3><h3><br /></h3><h3>2、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h3><h3><br /></h3><h3>3、背诵文章、单词时要经常变换开始位置。</h3><h3><br /></h3><h3>4、每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李纳</h3> <h3>近期我阅读了《教育中的心里效应》,获益匪浅。其中有一小节的标题为"解密过目不忘专家记忆优势"让我感触颇深。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不是看他(她)的基本能力或素质如何,而是根据他(她)是否具备该行业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或特殊能力;至于自己领域外的活动,专家与常人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无异。总之,只有获得了该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处理问题时随时调用,才能过目不忘。</h3><h3><br /></h3><h3>杨鸽园</h3> <h3>这次读书会阅读刘儒德教授《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神奇的7加减2法则,知道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不管是学生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还是教师进行授课时,都要考虑到这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同时这个容量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能灵活利用各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还能省出更大多的经历和空间,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效率的学习者和教育者!连静静</h3> <h3>读了学校为我们推荐《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我知道了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属于科学,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从第一辑,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我了解到神奇的"记忆丸"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老师要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张苏毅</h3> <h3>今天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反复应用。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如果不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到的知识只能是僵化的,表现不出优势。那些被我们称为象棋大师的人,绝不仅仅能把许多的棋局烂熟于心,还一定身经百战,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能力,包括高水平能力在内,没有任何&quot;神秘&quot;的成分,只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他只要你能踏踏实实增长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且主动演练,不怕失败,也一定能成为某方面的&quot;专家&quot;。</h3><h3> ~~白寓</h3><h3><br /></h3> <h3>本次读书交流活动至此将告一段落,期待下次的读书分享会。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