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己成为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心切而又缺乏必要的科学教子方法。他们往往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进行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许多问题,产生许多误区。我们很多家长踩到了“地雷”却还浑然不知。</h3> 地雷1:对比<div>父母习惯语式——看看别人家的孩子。<div> 父母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那么孩子也会拿自己的父母跟别人的父母比,这种思维方式是父母传授给孩的。爱攀比的宝爸,宝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痴心。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优秀呢?另外,期间还隐藏了一点点儿的虚荣——好像只有自己孩子比别人孩子优秀才会有面子。最后,还有三分之一的忧虑。他们想到了孩子的未来,希望能通过自己现在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通过对孩子跟别人的比较来鞭策孩子,加强孩子内心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希望在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竞争能力,能稳稳地在社会当中立足。但攀比造成的苛求不仅会使孩子变得自卑,还会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是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的。</div></div> <h3>地雷2:专制</h3><h3>父母习惯语式——我是家长,我说了算。</h3><h3> 家庭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着孩子成长,在有爱、有鼓励、有帮助的地方,即使生活得很艰辛、生命照样可以很健全、很健康。“专制型家长”要明白的就是如此,父母习惯用身份压制孩子,孩子不服气,当他觉得自己有了足够力量的时候,这种不服气就会爆发。“暴政”只会对孩子带来深深的伤害。同样地,“唠叨型家长”也是孩子最反感的,重复说同样的话不仅会和孩子失去沟通,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也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扼杀孩子的责任感,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h3> <h3>地雷3:粗暴</h3><h3>父母习惯语式——不听话,看我不打死你!</h3><h3> 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方法简单粗暴,只要发现孩子作业不理想或考得不好,他们开口就骂、举手就打。他们信奉的原则是“不打不成器”,结果是孩子不但成绩没提高,反而开始厌学,惧怕学习。父母习惯以暴力制服孩子,孩子要么过于胆小,要么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别人。</h3> <h3>地雷4:诋毁</h3><h3>父母(母亲)习惯语式——你长大了别像你爸那样没出息。</h3><h3> 父母是孩子的天和地,给孩子荫庇和支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孩子心中失掉“天”或者“地”,他们心里会极大的焦虑和恐慌。母亲或者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被损坏,也会导致孩子心灵的天平倾斜,会让孩子形成敌对、仇恨、多疑、自卑、怕受伤害的心理状态,甚至将来可能会不相信爱情,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停地诋毁对方,孩子潜移默化就会对某方产生歧视和敌视心理,这种不满会在某次冲突中被激发出来。</h3> <h3>地雷5:嘲讽</h3><h3>父母习惯语式——你怎么这么笨啊!</h3><h3> 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这就是所谓的“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哀莫大于心死”,家长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伤害更甚过体罚。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觉得孩子笨,因为“恨铁不成钢”,所以习惯说狠话,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对其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这种暗示使得孩子自卑、自闭。</h3> <h3><font color="#010101">地雷6:期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父母习惯语式——你学习不好以后怎么生活?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期望超过了实际可能,期望就变成了奢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家长们应当根据孩子各自的特色,制定合理期望,否则便是推向孩子走入歧途的一只“黑手”,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font></h3> <h3>地雷7:禁忌</h3><h3>父母习惯语式——考大学又不考这些,学这些有什么用?</h3><h3> 父母望子成龙,习惯禁锢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成长是多元的,就像树有很多枝杈,父母可以剪枝,但是不能把所有的枝杈剪秃。</h3> <h3>地雷8:压力</h3><h3>父母习惯语式——如果不是因为你!</h3><h3> 父母习惯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背负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如果有一天,他觉得这个锅自己不该背,就会把它毫不留情地甩回给父母。</h3> <h3>希望宝爸、宝妈们今后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培养:孩子的礼貌、同情心、诚实、坚强的意志、热爱集体的品质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成就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