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泉道太乡大白岸一级电站大坝的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就是我的家乡——大弄村。它的年龄和大白岸一级电站相仿,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虽然没有其他古村落一样具有古代建筑美感、历史厚重或文化底蕴,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里有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有我青少年的懵懂记忆,有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我亲朋好友的丝丝牵挂,古朴简约的大弄村是我的根,更是我永远的乡愁。 从乡政府驻地出发,大约五分钟的车程就可以看见大白岸的一级站水库,现在人们通称为“老库”。再从一级电站大坝沿山边往里走,到达的第一个自然村就是大弄村。 大弄村距龙泉市区27公里,与紧水滩水库——仙宫湖毗邻。地势高低不平,崇山峻岭盘据,山峦起伏交错,峡谷溪涧纵横,属于移民或后靠村。 大弄村很小,但很紧凑,总共只有九幢老房子和一幢近年刚建的砖混房。一条马路象一条白色的丝带划过整个村子,从村头至村尾不过200米的距离,是典型的依山傍水小山村。村子后面是连绵的群山,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整个村子不受外来风暴的袭击。村子前面是一丘接着一丘的水田和一个不见首尾的水库。一条小河蜿蜒流淌,给村子提供了足够的水源和养分。站在村口,你能一览全村的风貌。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育着大弄村的祖祖辈辈在这里生生不息。
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东风打破了这个宁谧、舒适、自然和恬淡的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再也呆不住,纷纷离开村子奔向外面精彩的世界,打工的打工,创业的创业。原来热热闹闹的村子成了典型的“空巢”村。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才会相继回来,吃个团圆饭,稍作休整,再行出发。
大弄村很普通,普通到没有一张地图上能够找到它的字迹。然而正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给我快乐,也给我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农村的小孩没什么游戏可做,玩得最多的数“喂蚂蚁”了。四五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举着“捞网”缠上满满的蜘蛛网,再举着“捞网”躲在草丛里网蜻蜓。然后,找一块空地,小伙伴们围成一圈,把网来的蜻蜓撕成数块喂蚂蚁。只要找到一只蚂蚁,让它尝一下蜻蜓的美味,一边嘴里念念有词那首经典的儿歌:“黄蚂蚁快快来,大大小小都带来……”不一会儿功夫,成群结队的蚂蚁就会蜂涌而至,每次都有一个块头最大的蚂蚁王领队,有秩序地把战利品搬得干干净净。
年龄稍大一点,就学着去捡田螺了。每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几个比较要好的小伙伴挎上篾篓或者拿上饭盒,赤着脚、卷起裤腿,直奔目的地。大家排成一排,同时从一个方向前进,说话不能大声,脚要轻轻入水,以免惊动了田螺。光脱脱的新开垦的水田没什么田螺,那些长有水草,底下营养丰富,太阳光照不太到的地方田螺特别多,而且个头大。那时候的田螺皮簿肉脆,味道鲜美,随便怎么做法煮汤、红烧,放一点薄荷或紫苏叶,都非常好吃。
门前的小河和水库间更有着无穷的乐趣。可惜家里人管教得严,不敢跨雷池半步。每当夏天来临,稍大一点的小伙伴们就赤条条地“噗通”、“噗通”往水里钻,看得我心里直痒痒。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老爸老妈下田干活,奶奶要去亲戚家串门,就再也无暇顾及我了。于是我就悄悄地跟了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小伙伴偷偷溜到水库边学游泳。 回想起来,我还得庆幸我的反叛。家里四个兄弟姐妹,唯独我学会了游泳。而一直安分守己听从父母管教的哥哥姐姐们至今不敢涉水。 第一次学着钓鱼还是在七岁时候。由于水库离家近,每次放学回来,总是第一时间背上鱼杆往水库跑。那时的鱼具基本上是自己做的。鱼杆是用一种本地的竹子弯曲而成。饵料更是简单,番薯、蚯蚓、米饭等顺手拿来就是。鱼线就是尼龙线,可粗可细,中间穿上过年时保留下来的鸭毛作为浮漂,挂上鱼钩即可。学会了游泳,经常在水库边钓鱼就多了一种本领。有一次,鱼钩钩住了水库底下的一个树桩,为了不让珍贵的鱼钩断掉,我当下脱衣潜入水里,把整个树桩连同鱼钩拉了上来,避免了鱼钩的损失,当时感觉自己真是棒棒的。
抓鱼是农村小孩特别喜欢的事。那时候水库的水质非常好,鱼也多,偶尔会有人用自制的土炸药来炸鱼。一声巨响,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等水柱慢慢恢复平静的时候,水面上就会有很多鱼翻白浮上来。会水性的大人小孩齐涮涮冲向水面,争着去捡鱼,运气好的话能够捡到三四斤。
夜晚降临的时候,鱼儿会争先恐后地游向上游,聪明的小伙伴们就自己制作了一种捕鱼的工具叫“鱼笼”。傍晚的时候悄悄将其安放到水流湍急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再去查看的时候,里面可能是满满的一笼活泼乱跳的各色鱼儿。 还有一种抓鱼的方法叫“醉鱼”。那时,我们经常在河边找到一种叫作“炸菜”的草,有辣味,用石头捣碎,和之以泥浆,然后从河水的上游冲洗下来,整条河水一下子会变得混浊。混水所到之处鱼儿就会被醉倒,随之浮上来。用此方法来醉泥鳅也很管用,但一定要在大热天效果才会好。那时河里的鱼才是真正的有机鱼,没有任何污染,品种有鲤鱼、 鲫鱼、草鱼、扁鱼等,营养丰富,含高蛋白,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且肉细嫩,味鲜美,是天然的野生食品,可惜现在再也找不到踪迹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帮着家里做一些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砍柴就是我们这的男孩子都要做的事。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乐趣,借砍柴之名行玩乐之实。每个时节,山上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野果可以让我们一饱口福。在连普通大米油盐都相当匮乏的年代,能吃上大自然的这些馈赠是多么兴奋的事。所以,每次上山,大家只要确保一个上午能够砍到一捆柴火背回家交账,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玩耍或者找野果中度过的。
时光荏苒,慢慢的,父母已经步入花甲,自己也从懵里懵懂的乡村顽童成长为一名拿着国家俸禄的公务员。或许是父亲在村里的德高望重,或许是母亲的仁慈贤慧,也或许是乡亲父老对我的厚爱,大凡逢年过节或者哪一家有喜事的,村上人必定叫上我们父子,奉上自家最珍贵的米酒、猪肉和土鸡土鸭来款待。主人一定要我们父子俩喝上满满的两大碗自酿的大红米酒,满脸的通红才肯罢休。我们已经成了村里最尊贵的客人。 回想起当年乡亲们的这份热情和父亲脸上洋溢着的喜悦,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这份沉甸甸的乡情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如今,双亲早已仙去,而自己也已步入不惑。每当回到村里,那种对父母的思念,那种对亲人的牵挂,那种对儿时的回忆都汇聚成一股浓浓的乡愁,使我欲罢不能。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母亲手擀的豆面条,乡愁是父亲酒壶里的老白干,乡愁是乡亲们纯朴的笑脸;乡愁也是睡梦里的故乡,一支清远的笛声,一种模糊的怅望,一碗淡淡的清粥,一抹朦胧的月色……
大弄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门口的水田四季都不会枯水,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四周环绕的群山是天然的氧吧,更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近几年毛竹和春笋的价格都一路看好,成为村里人又一重要经济来源。 当然,康庄路的开通在为大弄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大弄人开拓了更广阔的致富门路。这不,一部分年轻人回来做起了黑木耳.…… 夕阳沐浴着静美的山村,青山映衬着泥墙青瓦。大弄村是至今少有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砌的小山村。据说已经有人在策划如何开发利用好大弄的绿水青山资源,供客人钓鱼、休闲或者旅游观光。相信,古朴简约的大弄村一定会散发出更加炫丽的光芒,大弄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