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郭宏伟 位于唐河县城西南约十八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集镇——白秋,那是我的故乡。集镇北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家乡及乡邻大都不习惯称白秋学校,而常常以“唐西中学”自居,我的整个少年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h3> <h3>在我的记忆中,整个学校呈长方形,坐落在村北那清水河绵羊河的旁边,三面环水,校门前的小河上,是传说中闻名的“汉王桥”,紧挨着“汉王桥”北边的是又一座石拱桥。校院东边仍是弯曲的绵羊河,北边是片小湖,湖面常常荷叶连连。母校就位于河水环绕的这样一块高地上,你说有没有有些灵气?</h3> <h3>校门前的陡崖下七、八十年代还有保存完好的防空洞,再下边河滩里全是婆娑的老柳树,门前的路上矗立着四排高高的大杨树。唐西中学,始建于一九四O年,创始人为曲刚强老师笔下的英雄人物——曲令铎(当时任唐河四区区长),第一届校长为曲文甫先生,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旭生曾到该校授课。著名画家吕佛庭曾在校任国文和美术教师。当时的唐西中学教师,都是教育界的精英。真可谓名人荟萃,学子辈出。当时,唐河广大优秀的人才,都曾云集这里。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学校之严肃、之威武、之精英的故事,那时校长骑着大马,挎着盒子。学校大门两侧刻着由校长亲自题写的对联“延四方硕儒设坛讲学 辟千间广厦为国储才”。让多少唐西学子刻骨铭心,还有那鼓舞学生爱国之气的铿锵校歌《唐西中学校歌》“汉王桥兮水之湄,猗欤嵯峨兮为吾唐西。看!千万间广厦谁造?为谁?我们要闻鸡起舞奋发有为,把破落的旧山河从头收拾起。重八德,遵四维,实现三民主义,我们要维系五千年文明,世界人道主义。前进!前进!莫彷徨,齐努力……”我们的前辈们就是唱着它,实现了梦想,成为了国家的栋梁。</h3> <h3>母校——唐西。她就是一座深深的庭院。校门是用青砖砌成的两层楼阁,楼梯和楼板全用木枓,阁楼上东西各一间,正中一间也用木板做墙壁。上方屋脊四角翘起,显得格外庄严。</h3> <h3>进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屏,屏前西边为出檐瓦房,东边为“工”字房。“工”字房据说当年是模仿北京大学的工字房建造的,房屋设计独特,房脊房檐不少青砖木头都是磨出来的,上面绣着各类画像,屋檐翘起的八个龙头“勾心斗角”,房前一边是腊梅树,一到春天,红艳艳的,光彩夺目;一边是弯曲的木瑾花树,开的象喇叭似的白花。再往前是一排排一丛丛的月季、牡丹,红的、白的、紫的,应有尽有,中间还有几棵梧桐树,一到夏日,遮荫避日。屏前西边的檐房前,是一棵高大茂密的茶树,需要两人才能吃力的合抱着。再往前,是一片葱葱的桃树,春日里姹紫嫣红,大白桃挂满枝头。</h3> <h3>屏身是由两小、一大三块组成的,中间青底黄字书写着毛泽东主席的书法“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屏前的半园形花坛内,全是鲜花装点。屏后立着四棵苍劲的松树。</h3> <h3>屏后的疆石路东边出檐房前是两排整齐的柏树,柏树前是一株树冠茂密的樱桃树,记得那时一到樱桃成熟,一串串光彩诱人。屏后西边种植着一片梅子树、柏树,梅子成熟时红、白青两瓣挂满枝头。就在这里,常常传出我们朗朗的读书声。</h3> <h3>学校北门的东边是著名的中学教学楼,是我们曾经点着煤油灯,挑灯夜战的地方。楼房建筑别致,古色古香,房檐屋架全部用青砖打磨,楼梯、楼板全部木制。西边的小阁楼前,是绿树掩映的梧桐,整个校园东西南北中都用疆石和碎砖铺成曲径通幽的首尾相连的路道。</h3> <h3>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亭台楼阁,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斑鸠、白头翁、喜鹊、布谷鸟、小燕子,一到周末,松柏中偶尔有一两只猫头鹰栖息在树林里,这就是唐西中学。</h3> <h3>出了北门,大操场上,徐旭生教授的“无学术则无人才,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 治平,无民命。”的淳淳教诲仿佛还在耳边萦绕。校长曲文甫的“多谈有益书,少谈无益言;调理怨中气,节省有用钱”的勉励言好象还在空中回荡。</h3> <h3>母校——唐西中学。多少名人,多少才子从她那厚重的文化底蕴里得到了聪慧,得到了动力,这种精神,成了他们永生不竭的源泉。每每忆起唐西,总能溢出几个难以忘怀的词语:读书,努力,奋进,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