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次入藏旅游见到很多藏族同胞,拍了一些照片想记忆下来,并在前面相关的辑中放入了一些,但感觉还不够。</h3><h3>这辑想专门做人物照,来反映藏族同胞的精神面貌。虽然语言不通,无法与其交流,但你会从她(他)们的脸上读到许多:美满与愉悦,真挚与虔诚。</h3><h3><br></h3><h3>我国藏民族人口约有360多万,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其中西藏青海四川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90%左右。</h3><h3>藏族在传统上将拉萨视作中心,把拉萨、日喀则一带周围大部分地方称为`卫藏',即传统地域里前藏后藏的统称(该地域还包括阿里、山南以及部分林芝和那曲地区);把西藏北部和青海境内大部分藏区称为'安多';把西藏东部和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和阿坝这一大片地区称为`康巴'。</h3><h3>按居住的区域及方言,藏族又可分为卫藏藏族、安多藏族、工布藏族、白马藏族、康巴藏族、嘉绒藏族等。</h3><h3>旧时在藏区流传这样一句话:卫藏的法,安多的马,康巴的人。</h3><div><br></div><h3>此外,特郑重声明如下:此辑中的每一张照片均系未经本人许可情况下拍摄的,只是作为一种记录。请观看者不要下载及转载,或采作他用。若由此而造成的任何侵权及后果,行为人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h3> <h3>以下几张是在布达拉宫广场。</h3> <h3>这种穿着及仪态和仪表,估计是卫藏地区城市中的藏民。</h3> <h3>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信徒最常用的法器之一,有骨制、木制、铜制、银制等不同类型,筒身刻有六字真言等宗教符号,筒内装有写满经文的纸卷,每转动一次相当于诵读一遍经文。</h3><h3>转经筒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有的直径在1米左右,多安置在寺庙的走廊通道上。小的只有几厘米大,可以放在手掌心上。</h3> <h3>在布宫广场上,这位大叔在行走时闭着双眼,专注而虔诚地诵着六字真言,一边还在不停地摇着转经筒。投入。</h3><h3>六字真言,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为:唵、嘛、呢、叭、咪、吽。译为汉语大意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h3> <h3>藏族大妈与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h3> <h3>藏族大嫂与布达拉宫。</h3> <h3>扎基寺内的朝拜者。</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位大妈身体有残,但仍真挚地前来敬拜。</font></h3> <h3>下面是在布达拉宫城堡里面。</h3> <h3>这位藏族姑娘陪着自已的母亲和父亲从四川过来朝圣。那应该是来自康巴藏族地区。</h3> <h3>这位是藏族导游</h3> <h3>她把欢喜分享给大家</h3> <h3>这些虔诚的老人在环围着布达拉宫城墙边上的一圈转经筒通道上,真挚地环绕着布达拉宫在朝拜。</h3> <h3>这是工布藏族姑娘,叫白玛,我们在林芝工布达江县民俗村参观时的导游。</h3><h3>白玛的母亲是藏族,父亲是汉族,六十年代内地援藏的老师。</h3><h3>白玛在成都四川民族学院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工布达江县,为家乡的发展在努力工作。</h3> <h3>在纳木措湖边向我们介绍他的物品的藏民。</h3><h3>这里海拔4700多米,在湖畔气候湿冷,所以他们都穿上羽绒服了,藏袍也是棉的。</h3> <h3>这位大叔也穿着棉皮衣和棉裤,坐在地上会很冷的。长期的日晒使他的脸色黝黑黝黑的。</h3> <h3>下面是在八廓街上。</h3> <h3>这是多可爱的藏族孩子啊,在八廊街时他主动地跑进了我的镜头。</h3> <h3>这位转街的姑娘看着镜头没有一点羞涩感。</h3> <h3>`玛吉阿米‘酒吧门前端庄美丽的'未嫁娇娘'。</h3><h3>"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h3><div>这首《在那东方的山顶上》的浪漫诗歌,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此创作的。</div><div>`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div> <h3>八廊街上卖商品的大妈,腿脚不便坐在那里叫卖,仍不忘摇动手中的转经筒。</h3> <h3>在八廓街上,来围着大昭寺的圣路顺时针地环绕朝拜的信徒们就更多了。</h3> <h3>她(他)们的脸上扬溢着幸福与美满,开心与喜悦。</h3> <h3>在布达拉宫的城堡上用wfy拍照的僧人。</h3> <h3>八廓街中的僧侣</h3> <h3>日喀则市扎什仑布寺中的僧人。</h3><h3>从他僧服的穿带上一眼就看明白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为什么也叫`黄'教。</h3><h3>他们的帽子很有特点,估计有什么说法吧,不清楚。</h3> <h3>扎什仑布寺中的年青僧人在扶助着年老体弱的高僧。</h3> <h3>在扎什仑布寺内安渡晚年的高僧</h3> <h3>卫藏(后藏)藏族的姑娘。</h3><h3>从羊卓雍措沿湖边的观光道路去日喀则途中,翻过海拔五千米的山口,观看到海拔5560米的卡若拉冰川。</h3><h3>当时下着小雪,天气较冷,当地藏人都戴上了棉帽,穿着冬衣。</h3><h3>她们在拉游客在此照像。</h3> <h3>在大昭寺广场上遇见的姊妹花,我们邀请她们一起照张像,她们愉快地答应了,所以就多照了几张放在本辑的最后。</h3> <h3>从她们的服饰、容貌观察,估计是康巴藏族姑娘。</h3><h3>藏区有'卫藏的法,安多的马,康巴的人’之说,康巴汉子英俊威武,康巴女子清秀貌美。</h3><h3>且康巴人聪明能干,深熟经商之道,在八廓街上做生意的以至到内地去经商的藏人80%以上的都是康巴人。</h3> <h3>她们一点也不落伍,手机自拍玩的很自如。</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郑重声明:此辑中的每一张照片均系未经本人许可情况下拍摄的,只是作为一种记录。请观看者不要下载及转载,或采作他用。若由此而造成的任何侵权及后果,行为人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