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快速成长,近日,幸福路小学各教研组组织开展了“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课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及丰富的教具,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十分活跃,精彩纷呈。</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张婧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整节课简明清晰,教师语言精练,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前交流渗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切,有效,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留下“相互依存”这种印象。为后面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埋下伏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放手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给算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概念;结合算式,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破了重难点。教学效果很好。</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r> 高翠玲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让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感受了在新课堂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仅仅只是一位组织者,一个帮手,而学生才是主人。课堂上,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交流、展示,让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来。<br>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安排了四个环节:<br>1.导入激趣。<br>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独立圈数,小组合作讨论找规律,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给学生提供了生生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有了表达和倾听的机会。<br>3.展示交流中,学生表现得活跃,组织语言能力强,思维敏捷。这说明高老师平时充分地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br>4.巩固练习使得课堂学习知识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判断和写3的倍数的特征,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有了反馈。<br>总之,这一节课让我们在探究新课堂模式,寻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启发。<br> </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刘红杰老师执教了《找因数》一课。在课堂上,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不断引导学生在找因数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总的优点如下: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中,刘老师通过摆画长方形,通过数形结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在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中经历找因数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2、在反复比较中引导学生逐步感悟有序。作为找因数,学生虽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但有序思考会让找因数的时候不重复,不遗漏。在教学中,刘老师关注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在一个学生无序找全了一个数的因数后,刘老师接着找另一个学生有序进行汇报后,对比这两种方法,问第一个学生“你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找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这样找更简单!”通过这样的对话和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悟有序,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会思考。3、在互动分享中进行智慧的分享。作为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这种交流,是思考的碰撞,也是智慧的分享,在不断的争辩、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总之,作为课堂教学,我们需要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中提升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最后,感谢刘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分享到这么多的思考,也让我有了这么多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课后,教科研主任徐瑾带领听课教师进行了现场研讨,在授课老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听课教师踊跃发言,针对性的指出了她们的不足和应改进的地方,并为她们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人人听课、人人反馈的良好教研氛围。</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间相互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既能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又能让老教师学到新技能,教师的共同成长将促进了幸福路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