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r> 菊花自古被比作花中君子,就在于它的艳不争春,果不藏实,节不输梅吧。<br> 小城昌吉的菊花节,每年规模不小。是踏秋赏菊忆重阳的一个好去处。<br> <br> 倘佯在花丛锦绣,享受着秋阳的沐浴,满目芬芳尽收眼底,一丝怅然却上心头。这里的菊展美则美矣,但总觉得有些缺憾,总感到少了点什么?<br> 是啊,似乎少了些文化气息。菊花作为花中君子,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多少传世诗句,赏菊的同时,观一场菊画书展或者美展影展,或者干脆在田间地头刻诗铭赋,悦目的同时,岂不更加悦心。<br> 菊美艳在一季,诗美万古流芳!捧一束束素菊,品一句句诗辞歌赋,让我为你的重阳他的重阳添上一份惬意吧!也愿天下老人岁岁重阳,福寿绵长!</h1> <h1> 悦目的同时,且赏且读这些悦心的词句。<br>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还有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抒写的都是菊花的风骨气节,表达的是对菊花一样不逐名利这种精神境界的赏赞。<br> <br> </h1> <h1><br> 宋代的范成大写过一首《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按今天人的说法,就是你看与不看,菊花的美一直就在哪里,同时表达对赏一日之菊的世情之人的喻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h1> <h1> 唐太宗李世民作《赋得残菊》则说, 阶兰凝暑霜, 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 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 复结后年芳。既赞扬了残菊风姿不减,余香犹在的顽强生命力,又对来年复荣充满了信心。</h1> <h1> 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诗云,黄花芬芬绝世奇, 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 堪笑儿童道过时。这首诗当是陆游的自励之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菊花自比,表现了诗人的高洁之气。它不愿意与世俗的茱萸为伍,对于嘲笑菊花过时的孩童,它只会笑一笑应对,不会理会于心。整首诗表现了诗人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犹得车清觞。诗的大意是,金黄色的菊花零落凋残,即使干枯了香气也不会改变。茂密的枝叶间藏着孤独开放的余花,还可以用来饮菊花酒呢。是不是颇有一些生当人杰,死为鬼雄的意思。</h1> <h1><font color="#010101">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过两首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颇为悲壮。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实则以菊花喻民众,表达对唐王朝腐朽黑暗统治的极度不满,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另一首《不第后赋菊》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font></h1> <h1> 宋代朱淑贞也作《菊花》诗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朱淑贞《菊花》 菊花如志士, 过时有余香。 粲粲滋夕合, 英英傲晨霜。这两首诗无一不是以菊喻生,以菊铭志。</h1> <h1> 杜甫的《云安九日》写到: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情怀。<br> 唐·白居易《咏菊》曰: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 颇为经典,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br> 唐.刘禹锡的《菊花》诗句,谁说不是人生的感悟?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br> </h1> <h1> 唐代诗人吴履垒作《菊花》诗曰, 粲粲黄金裙, 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 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 抱技宁自枯。描写的是菊花的品性。唐·李商隐的《菊花》诗另有一番意趣, 暗暗淡淡紫, 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 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 升君白玉堂。大体意思是,瑟瑟秋风吹谢了百花,此时孤芳自赏的只有秋菊。正因其孤傲高洁,所以才深得陶渊明等名公雅士的喜爱。诗人用平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态。</h1> <h1> 陶渊明饮酒会友作菊花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厌倦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br>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h1> <h1>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h1> <h1> 品读这些名人雅句,你我眼中菊花哪里还是世间俗物! <br> 超脱一种心境,爱屋及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赏菊敬老成为一种社会尊崇。</h1> <h1> 美景四季,禁不起岁月蹉跎。能永远驻留在心中的,恐怕还是文以化人的社会风化吧。<br> 且行且学,德耀中华!<br> <br> <br> </h1> <h3> 手机摄影 老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