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执笔:夏井川教学团队成员 杨悦)</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2017年10月19日,荆州市第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在荆州市实验中学勤耕楼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清晨,明媚的阳光驱散了近一个月的阴雨天气,给深秋带来丝丝温暖。荆州小数人的热情比秋日阳光更高,诺大的报告厅早早地被老师们坐满,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络绎不绝。</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活动会场</font></h3><h3></h3> <h1> 这次活动以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角》的系列知识为内容,由同课异构、团队辩课和教研员下水课三部分组成:2016年荆州市第十届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及初中数学教师同台演绎不同学段的《角的认识》,4个执教者团队分两组进行基于教材解读、磨课过程和备课思考的团队辩课,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夏井川老师就一线老师们特别纠结的估算教学执教下水课。来自全市8个县(市、区)的小数教研员及一线教师近4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活动会场</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1.1——同课异构 异彩纷呈</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的初步认识)</h3><h1> <br> 学生第一次接触角是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所以本次活动就在《角的初步认识》的同课异构中拉开序幕。<br> 省青研中心成员黄河老师主持上午的活动。首先进行展示的是来自沙市区黄家塘小学的全红梅老师。全老师以有趣的猜图形游戏唤起学生对已学平面图形的回忆,引出新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角,通过熟悉的校园情景找角、感受角;接着,通过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尖和直,抽离实物认识角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画角、做活动角,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整个过程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全红梅老师在展示</font></h3> <h1> 第二节课由来自松滋市黄杰小学的张玲老师执教。张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角的经验,通过学生指角老师画角,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形”——不止有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接着,从生活中找角进而抽离实物,学生观察找出角的组成部分——顶点和边;然后,让学生经历判断角、找角、玩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一步步完善对角的认识;最后,回归生活——析角、说角、赏角,激发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张玲老师在展示</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1.2——激情思辩 竞显风采</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的初步认识)</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之后,是本次活动最为吸引人的团队辩课环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基于“同课异构”的团队辩课模式是荆州市小学数学最新教研模式,已在荆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基地校团队中实践2年,收效甚好,本次活动正式在全市推出。团队辩课时,每个执教者团队要有3人,其具体程序为:①首先,执教者团队3个人分别汇报教材解读、磨课过程、备课思考与课后反思(备课思考与课后反思指定由执教者汇报),每人不超过6分钟;②然后,执教者团队之间相互提问,每个团队向对方团队提问不得少于3个,其中有一个问题指定向执教者本人提问并由执教者回答;③接着,执教者团队接受其他参会教师及与会专家的提问与质疑;④最后,教研员点评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表现及执教者团队辩课整体表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本场团队辩课由荆州区小数教研员罗雪莲老师主持。全红梅辩课团队和张玲辩课团队分别从《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材解读、磨课过程、备课思考与课后反思方面进行了陈述;接着,团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课,相互提问、指定回答,争锋相对、烽烟四起,双方团队思维的碰撞引发了会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现场老师们也踊跃提问,积极参与,就双方的设计和思考提出了自己想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真所谓,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思考;相同的舞台,不同的精彩!</div></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第一场团队辩课</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1.3——专家辅导 醍醐灌顶</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的初步认识)</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本次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了监利县玉沙小学蔡芳老师担任团队辩课观点梳理员。在整个团队辩课过程中,蔡芳老师在一边默默地、快速地、认真地梳理着双方团队的观点。辩课结束后,蔡芳老师将梳理的内容向全体参会教师进行汇报,使所有老师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div></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蔡芳老师在梳理</font></h3> <h1> 接着,石首市小数教研员王海燕老师针对《角的初步认识》两节课的教学展示及两个团队的辩课表现进行点评。点评中,王老师引导参会教师对教材再一次进行深入剖析,使全体与会教师更加清楚《角的初步认识》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br> 正如梳理员蔡芳老师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的地方;课堂也有痕迹,那是我们研讨后留下的思考和质疑。</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王海燕老师在点评</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2.1——同课异构 异彩纷呈</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的再认识)</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下午2:10分,活动继续。公安县小数教研员刘平老师主持,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上册《角的再认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首先进行展示的是来自洪湖市实验小学的邵艳老师。邵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带着同学们从太阳发出的无数条光线(射线)出发,让学生们发现角;接着,示范画角,一起探究角的组成,继而引出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并引导学生“脑洞大开”,用形象的语言“引蛇出洞”和“调虎离山”来描述“引出”,加深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怎样描述角”,自学后进行汇报和质疑,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答疑解惑;接下来,引导学生在玩动态角的活动中体会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的关系,并以有层次的3个画角活动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最后,将数角的知识作为拓展内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div></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邵艳老师在展示</font></h3> <h1> 第二节课由来自荆州区楚都中学小学部的张怀艳老师执教。张老师从复习射线的知识导入,借助无数条射线中任意抽出两条射线组成不同的角,来回顾二年级所学角的知识;接着,通过三幅画角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点和射线”的关系——所画射线必须要从点出发,自然而然引出角的定义;然后,张老师从介绍、规范、应用三个方面来教学角的符号,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特征的理解,突出“再”认识,明白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以图形里的角、生活中的角来让学生感受角的作用;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感受本节课角的知识和二年级所学角知识的不同,再次凸显“再”认识。</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张怀艳老师在展示</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2.2——激情思辩 竞显风采</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的再认识)</div><h1><h1><br></h1><h1> 第二场团队辩课由沙市区小数教研员柯林利老师主持。两个团队也分别从教材解读、磨课过程、备课思考与课后反思方面进行了陈述。接着,两个执教者团队之间相互提问,并接受现场与会教师和教研员的提问与质疑。在发言和提问中,老师们敏锐地捕捉到执教者设计中的优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点,更从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研方式、核心素养把握等诸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全体参会教师被充分调动。</h1> 最后,是蔡芳老师的观点梳理和松滋市小数教研员赵吉成老师的点评。第一天的活动在满满的收获中结束。</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第二场团队辩课</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现场教师提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蔡芳老师梳理</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赵吉成老师点评</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3.1——知识延续 精彩持续</font></h1><h3><br></h3><h1> 10月20日8:20分,精彩继续。洪湖市小数教研员方红莲老师主持今天上午的活动。<br> 第一节课由来自松滋市实验小学的李香老师执教,她展示的课题也是四年级上册《角的再认识》。李老师以孩子们都喜欢的动画人物——熊大和熊二比角大小的争执来导入新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延长角的两边后的结果,进而把角的两边和射线建立联系;接着,从画角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并回到“角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角的符号和标识。通过贯穿全课的动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图形到概念的过程,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特征。</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李香老师在展示</font></h3> <h1> 第二节课由荆州市实验中学黄波涛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角》。黄老师的课堂始终践行“先思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展示了初中课堂上关于“角的定义”、“角的表示”、“角的度量单位及进率”。让全体参会的小学数学老师清楚地知道了小学阶段角的知识今后将走向何处。<br> 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到四年级《角的再认识》,再到七年级《角》,本次活动呈现了义教阶段“角”在不同学段的定义和教学要求,为我们研读教材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视角——从整个知识结构上去理解和进行教学设计。<br> 因此说,课时教学很多时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和过程。</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黄波涛老师在展示</font></h3> <h1> 最后一节课,针对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的估算教学,荆州市小数教研员夏井川老师为大家执教了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之估算解决问题》。夏老师幽默的课前谈话瞬间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在课堂上,夏老师带着孩子们回顾二年级第一次接触的估算学习,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同时,梳理出估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估算估算——先估计,再口算,最后比较和讲道理。在教学过程过程中,夏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估的感觉,并借助数线来帮助学生不断熟悉和强化这种估的感觉。老师们头疼的估算问题被夏老师演绎得行云流水,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夏井川老师执教下水课</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3.2——期待下一次的相聚……</font></h1><h1><br> 紧张、紧凑而又充实的一天半活动结束了,深入的教材解读、扎实的磨课过程、细致的备课思考、真切的教后反思、激烈的团队辩课、真诚的交流研讨,与会老师对各学段《角》的教学有了更清晰、更高的认识,同时也感慨时光匆匆,时间太紧。<br> 自然有个过程叫做成长,课堂有个过程叫做研讨。教研之路布满荆棘,道阻且长。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专研,前方肯定会是更多的惊喜和喜悦!<br> 期待下一次的相聚……</h1><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认真学习的参会老师们</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