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写在前面的话</h3><h3> 就在一九六三年的九月一日,机缘巧合,我们这群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相聚北京六十八中的校园,走进了初一(1)班的教室,开始同窗共读,是敬爱的宗桂永老师引领我们走上了人生的重要一步。在宗老师的带领下,初一(1)班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同学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遵师守纪努力学习,同时懂得如何做人,从而为我们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每位同学的成长历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昔日少年已是年近古稀,两鬓苍苍,确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恩师,他们是:初一班主任数学老师宗桂永;初二班主任历史老师林理炯;初三班主任语文老师朱文昭(已故)。</h3><h3> 二零一七年九月一天同学们与老师相聚共叙师生情,林老师带来他的一篇论文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拜读后甚是感慨,特作此美篇以表达同学们对林理炯老师的敬意。</h3><h3><br /></h3> <h3> 当年校园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其中还有一座红亭;教学楼古朴美丽成口字型,为全砖木外走廊结构;正面两角楼是伊斯兰风格,左角角楼为八角状,右角角楼为圆状,屋顶为随屋形的倒锥型巨型楼顶;在右边角楼二层就是我们初二、初三呆了两年的圆形教室。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而成长。此楼后因安全问题被拆除,成为我们抹不掉的永远记忆。</h3> <h3> 我们离校后学校改建,此照片为部分老师在新教学楼前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位即是教我们语文课及初三年级时期的班主任朱文昭老师,第四位即是教我们历史及初二年级时期的班主任林理炯老师。朱老师林老师敬业教学,都是学科带头人。</h3> <h3> 忆往昔,五十二年前有幸林老师任我们初二年级时期的班主任,在林老师带我们游颐和园时照此弥足珍贵的集体照,留下了我们少年时期青春稚嫩的身影和林老师当年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面貌,成为我们美好的永久回忆。</h3> <h3> 2017年9月部分同学与敬爱的林理炯老师宗桂永老师欢聚一堂,宗老师是教我们数学同时是初一学期的班主任,是我们步入中学时期的领路人,宗老师也是学科的带头人。</h3> <h3> 同学们见到久别的林老师甚是高兴,嘘寒问暖,有说不完的话。年近八旬的林老师还能亲切地叫出每位同学的名字。</h3> <h3> 同学们与林老师宗老师热情交谈。</h3> <h3> 聚会席间,林老师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缅怀过去祝福未来。</h3> <h3> 林理炯老师毕生从事历史教学,任教期间已是学科带头人。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一带一路的伟大创举,激发了林老师厚积勃发的历史情怀和拳拳爱国之心,不顾年老体弱,不辞辛苦,孜孜笔耕,以近八十之高龄毅然挥笔著述,融万千心绪于奋笔疾书,洋洋数万余言论文,历时数年,完成其晚年大作《通天下的古丝路是为世界人民的造福路》。</h3> <h3> 同学们读后都无不感叹、赞誉。林老师这种勤奋治学、老而弥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又一次给我辈同学树立了生动鲜活的榜样,激励我们朝气蓬勃地直面人生,笑对晚年,把老有所为的点滴实践力所能及地融入快乐、健康的晚年生活之中。</h3> <h3> 后记</h3><h3> 2017年9月,在班级聚会时,林理炯老师委托宋万平、王丽薇同学将《论文》 发给同学们阅读。孙成业同学为了方便大家,将此《论文》扫描成电子文档并做成【美篇】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使大家一睹为快,同学们对老师尊敬和感谢之意油然而生,纷纷要求回报师恩。为此王丽薇与宋万平、孙成业多次沟通,决定以微信【美篇】方式对林理炯老师表达同学们的敬谢之意。此篇由王丽薇、宋万平、孙成业同学共同策划并撰文,孙成业同学设计并制作完成,以此表达全体同学们对林理炯老师的敬意之情。</h3><h3> 最后衷心地祝福林理炯老师睌年生活愉快,健康长寿!阖家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