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知道萧红大名是很久以前的事。这位中国近代女作家,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天才的写作素养,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但系统了解萧红其人,是经过阅读《呼兰河读书会》的引荐文章及有关资料后,读过部分原著才有全面了解的。格友长才兄也陆续推荐了一些文章,使我更充分地了解了这位女作家的全貌。</h3> <h3>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她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由此走上了写作道路。1933年4月,她以悄吟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同年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跋涉》自费出版,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34年,两人到达上海,与鲁迅先生相识。萧红在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鲁迅先生为其写了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由此,萧红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成为公认的散文中的经典。</h3> <h3>1936年7月,因萧军感情出轨,为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同年末返回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辗转汉口、临汾、西安、重庆等地,1938年8月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此年被视为萧红创作前后两期的分界。1940年春,她与端木同抵香港。此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马伯乐》以犀利的笔锋表现出了其幽默和讽刺的才能。她在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美好环境中,又写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呼兰河传》,被茅盾先生称之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小说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的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以致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这一时期,萧红在创作的艺术上日趋成熟和辉煌。</h3> <h3>萧红的一生是追求爱和自由的一生。虽然家境殷实,因早年丧母,却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倒是与祖父感情深厚。祖父病故后,萧红精神上完全失去了依靠,但她想方设法逃离如囚禁一样的生活,追寻自由的人生。萧红是民国时期的受过很多波折的孩子,她遇到了旧社会所有女孩的苦难,她有两次怀着别人的孩子寻找爱情的经历,有四次被所爱的男人抛弃的悲惨遭遇,她一生苍凉,是不幸中的不幸者。年仅31岁,就早早地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令人扼腕。</h3> <h3>但就在这短短的八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她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及国民灵魂的了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