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孩子养成好习惯。</h3><h3> 优秀的老师和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更能让孩子受用终生。</h3><h3> 习惯分很多种,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事习惯,思维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信念。</h3><h3> 在培养习惯教育儿女方面,就不得不提华人家教典范刘墉先生。</h3><h3> 作为励志畅销书作家,刘墉真正做到了事业家庭两不误。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h3><h3>女儿刘倚帆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美国"总统奖",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h3><h3> 儿女优秀的背后,是这位父亲30多年的悉心关怀与出色的家庭教育。</h3><h3> 儿子刘轩小时候,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他的成长,在他7岁的时候,刘墉全家定居到了美国纽约,来到国外的刘轩,因为环境的陌生,身边没有朋友,以致于他变得胆小自闭,内向,怕与外人沟通,作为父亲的刘墉意识到要采取强制措施才能使他树立坚强自信的品格。于是采取了中国的"强权"式教育方法,给儿子制订了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格作息,不准偷懒;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还要自己做饭。刘轩在母亲身边娇生惯养,突然被强权管制,自然很不习惯,这些刘墉都看在眼里,但如果因为孩子的不适应就打止,那么孩子永远都不会得到成长。</h3><h3> 刘墉说:"强权只是手段,孩子不是只用规则就能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思考与行事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自然地和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父母要做的就是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习惯"。</h3><h3> 儿子刘轩后来对爸爸刘墉说:"二十一年来,我讨厌你的严加管束,二十一年后,我感谢你的宽宏大量。我该起飞了,却莫名其妙地有点舍不得。"</h3><h3> 其实,刘墉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建立规则形成习惯上是强势的家长,但是却也是践行一位民主式教育的典范,规矩上做一个有原则的人,生活中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心!习惯的建立不是冷酷的,而是温情的!</h3><h3> 相比全球教育,德国人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走在前列,所以,德国人形成严谨的行事风格和行为习惯,甚至成为民族性格!</h3><h3>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h3><h3>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h3><h3>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承诺,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h3><h3>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h3><h3> ……</h3><h3> 优秀教育的起点必然是培养优秀的习惯!</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