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鱼儿上钩的不是饵料,而是贪婪

'黄小平

<h3>让鱼儿上钓的不是饵料,而是贪婪</h3><div>文/黄小平</div><div>一</div><div>朋友爱好钓鱼,一次,我跟他一同前往。来到湖边,朋友准备好钓鱼的工具,见他把一段饵料套在鱼钩上,可只套住鱼钩的一半,另一半鱼钩却露在外面,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div><div>“鱼钩露在饵料的外面,鱼不会发现鱼钩吗?”我不解地问。</div><div>“有了饵料,鱼钩再显眼,鱼也是看不见的。”朋友说。</div><div>果然,不一会儿,朋友就钓上了一条鱼。吞钓的鱼,在岸上蹦跳着、挣扎着。</div><div>看到诱饵,而看不到眼前灾难的,又何止是这些可怜的鱼呢?</div><div>二</div><div>渔夫在湖边撒网,在撒网之前,渔夫向湖中抛下一盆饵料。我问渔夫为什么要向湖中抛饵料?渔夫说,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在鱼儿多的地方撒网,网起的鱼当然也多。</div><div>钓者在池边钓鱼,在抛下鱼钩之前,钓者向水中撒下几把饵料。我问钓者为什么还没有下钩就撒饵料呢?钓者同样回答说,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在鱼儿多的地方下钩,上钩的鱼自然也多。</div><div>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但同时,阴谋、陷阱、圈套也多,可悲的是,鱼儿们看到的只是甜头,却看不到阴谋、陷阱和圈套。</div><div>面对形形色色的甜头,拥有智慧的人,又会比鱼儿聪明到哪里去呢?</div><div>这世间,又有多少生命懂得“不贪为羸”的道理呢?他们往往因贪吃“甜头”而输掉了整个前程和生命。</div><div>三</div><div>一次,一位钓鱼高手向我介绍钓鱼的技巧。他说,如果上钩的是大鱼,那么对于大鱼的挣扎,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迁就。这时的钓线,应放得长些,任由上钩的鱼拖着跑,等它拖累了,再慢慢地往回拉线;如果鱼再一次挣扎,就再一次放线,等它累了再往回拉线。几个回合下来,大鱼往往会筋疲力尽,任由钓者拖上岸。</div><div>曾听过“放长线钓大鱼”一说,过去一直似懂非懂,后来听了这位钓鱼高手的经验介绍后,才恍然大悟:暂时放松对上钩之鱼的束缚,正是最终让它束手就擒啊!</div><div>这使我想起生活中的一些“大鱼”,他们吃了别人的“诱饵”之后,觉得别人并没有拿他们怎么样,于是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最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却早已落入了钓者“放长线钓大鱼”的圈套。</div><div>其实,只要你不上钩、不吃诱饵,就是再狡猾的钓者,就是把钓线放得再长,也拿你无可奈何。</div><div>四</div><div>一日,见一老者在池边钓鱼,出于好奇,我站在一旁,观看起来。池水很浑浊,这么浑浊的水,鱼儿怎么能看见饵料呢?看不见饵料,鱼儿怎么会靠近饵料靠近鱼钩呢?不靠近鱼钩,鱼儿又怎么会上钩呢?正在我怀疑是否能在这么浑浊的水里钓到鱼时,只见老者很快就钓上了一条鱼。</div><div>也许老者看出了我的怀疑心理,拿起一粒饵料,要我闻闻。“这饵料好香呢!”我说。</div><div>“现在知道鱼儿怎么会上钩了吧。”老者说,“鱼儿上钩,不是因为它看到了饵料,而是因为它闻到了饵料的香味,是饵料的香味诱惑它上钩的。饵料对鱼儿的诱惑,无处不在,不只是在它的视觉里,而且还在它的嗅觉里、听觉里、触觉里、味觉里。很多诱惑,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诱惑,有时更容易让人上当上钩。”</div><div>想想,“饵料”对人的诱惑,也不是你眼睛轻易看得到的,它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你的肌肤里、血液里、骨胳里,无处而不在。(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div><div><br></div><div>【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新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小品文创作,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现出版文集6部,在200余家报刊发表、转载文章6000多篇次,30余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多篇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学语文试卷作文素材。其中《哲学家的思考》分别选录全国技工院校规划教材《语文》课本、全国高级技工学校公共课教材《语文》课本和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语文》通用教材;《生存之道》选录《高一语文课本(粤教版)同步练习》。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div><div>黄小平微信号:huangxp65</div><div>黄小平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xp2004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