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几日北京雨,出不得门去,所以就愈发的想起了前几日微雨之恒山了。 有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一直无缘得见,但恒山归来,心底里的诗已然变成“曾经沧海难为水”,下句;除却恒山不是云了——<br></h3><div><br></div> <h3> 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此话一点不假。环境的美好与恶劣应是由心境而生的——</h3><div><br></div> <h3> 今年国庆,假期相连中秋,儿子驱车带着一家老小奔赴恒山。</h3><div><br></div> <h3> 恒山为五岳之一。始于太行山脉,横跨塞外,东连燕山,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北岳主峰海拔2016米气势雄伟,叠嶂拔峙高为五岳之冠。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不少诗篇。除三教合一的悬空寺外,恒山大多为道教宫。</h3><div><br></div> <h3>登临恒山“悬空寺”是一个错不开的一个话题——</h3><div><br></div> <h3> 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悬挂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是国内仅存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8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 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远远望去,悬空寺好似山间凌空欲飞之势,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令人叹为观止。</h3><div><br></div> <h3> 诗仙李白游览后,曾在岩壁上挥毫泼墨“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不够味,又在“壮”上多加了一点。于是就成为我们现今巨石上所见二字。到了明代,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h3><div><br></div> <h3> 悬空寺出来向北蜿蜒两公里拔高约80米就可进入恒山景点群正门。因带宝宝所以停顿一晚明日再入恒山。</h3><div><br></div> <h3>不料,第二天突遇中雨不歇。驱车山前仍是烟雨通天,难见恒山真颜。踌躇徘徊中仍不愿回转,忽想起那句“朱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间最美的意境也莫过于此吧。</h3><div><br></div> <h3>古诗曾赞恒山曰;“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测”。雨中登山定有不一样的景观。 且说这雨下的不大不小也岂是人人能得而遇之的。<br></h3><div><br></div> <h3><br></h3><div>登步雨中恒山,瞭望茫茫四野接天——</div> <h3> 胡怀堔先生曾评“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于写意;宋词如西洋画,善于刻画”而被学术界视为公论。此刻,诗韵画意浑然天成,诗中有画,画中亦有绵绵诗意。脚下,沾雨的青色石阶与满目翠叶,朦胧着欲滴的晶莹挂满了身侧两旁的枝杈。就如同框进了那雕刻住了的时光——</h3><div><br></div> <h3> 继续上行。风未停,雨未止。但都已丝丝细细若飘若影 婉约在那一派旖旎清新的宋词之意中了。 </h3><div><br></div> <h3> 拾级而上最险103阶贞元殿石梯,倾斜度40,其陡峭古人云:“陡立若天梯,登如沿壁行”,若上的去,敢在此处再下来的人却是廖若星辰。过南天门牌楼直达大殿,殿内供有“北岳恒山之神”高丈余的神像。</h3> <h3>此处不但最险,也最为俊美。顺道西行过白虚观,马神殿,接着就到了九天宫。这里供奉的是“九天玄女”娘娘,恒山道教得道的道长多在此讲经说。</h3><div><br></div> <h3> 此时,雾气缓缓,渐渐的若开若散,如入仙境般。</h3><div><br></div> <h3> 再向上攀登就是会仙府了。会仙府顾名思义就是仙人聚会之地。是恒山最高庙观。若天色晴好,就可见会仙府四周悬崖上多摩岩镌字,特别是西面石壁上“天地大观”四个大字,为金大定七年(1167年)所刻;“壁立万刃”,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所刻。这些石刻字大过丈,笔体雄浑,遒劲有力,为书法艺术的珍品。因雨不可见而未在向上攀登。</h3><div><br></div> <h3> 来时途中,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峭壁间有一白云洞又称“白云灵穴”,每到天阴便有云雾徐徐而出,此时必有大雨。洞之深浅、通向,至今不得而知。“石洞流云”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h3><div><br></div> <h3> 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位于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才数尺,却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相传,我国神话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在恒山修道。</h3><div><br></div> <h3>雨中登山,诸多不便,但此处景色太过唯美空灵,所以稍息凭栏——</h3><div><br></div> <h3>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恒山日记中写到“循之抵山下,两崖壁立,一涧中流,透滹而入,逼仄如无所向,曲直上下,俱成窈窕,伊阙双峰,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之也。”</h3><div><br></div> <h3> 恒山自古以来就有 “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然——如此雄险气势的恒山,如此异常博大的雄浑我却不可见。造化关闭了那扇雄伟的门,恒山,却为我打开了柔情的窗——</h3><div><br></div> <h3> 栏外,雾气升腾,花草掩映,远处的树影轮廓依稀待见。远眺!云未雕色,叶未翠染,一片茫茫云雾其间———</h3><div><br></div> <h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恒山难为云。细细的体味,上善若水,淡然的了悟凡尘!不用泼墨,一幅天地丹青已凸现于眼前!</h3><div> 真的愿——</div><div> 集万纯于一心,返璞而归真——</div><div><br></div> <h3>微雨恒山,确有大唐之诗意,宋代之画卷,更有大汉气韵的万里江山!</h3> <h3>可谓:“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 </h3><div> 应是,阅尽了天下云海之浩淼一诺而骄矜——</div> <h3>那一瞬,我亦愿。把那一腔的情怀抛倾与这无极的意境——</h3><div>你可愿! 借我一点的禅心——</div><div>让它长烟般缥缈在云水之间——</div><div> 和——</div><div>所有的沧桑与琐碎说一声;午安!</div> <h3> 远方——</h3><h3> 终级的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激情点燃。从生活的琐碎中脱离出来,而后,能够进入诗的方向——</h3><div> 2017年10月3日</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div> 后记<div>近几日北京雨,出不得门去,所以就愈发的想起了前几日远游,云岗石窟与微雨之恒山。<div> 宝宝一岁零八天,第一次长途跋涉于峭壁悬崖与高山长水之间未有惧色,虽小,雨中亦与我们同穿雨具,不哭不闹,亦不畏严寒,勇登恒山。赞!</div><div> </div><div> 手机拍摄于07年10月2日——6日 </div><div><br></div><div>悬空寺陡峭峻险贴壁而行——</div></div> <h3>微雨恒山——</h3> <h3>不畏严寒——</h3> <h3>微雨恒山——</h3> <h3>风吹雨成花——</h3> <h3>风雨游人——</h3> <h3>同心协力攀登103级石阶</h3> <h3>隐与烟雨中的寺庙——</h3> <h3>风雨依然挡不住游人们的脚步——</h3> <h3>美若仙境的寺庙——</h3> <h3>下山的路滑亦陡——</h3> <h3>仰望烟雨中的会仙府——</h3> <h3><font color="#010101">登山途中的水墨——</font></h3> <h3>从醉美真元大殿向下俯瞰——</h3> <h3>山不厌高,云不厌深——</h3> <h3>虎风口景色 在风亦在松——</h3> <h3>风雨到此已欲稀——</h3> <h3>墨色如烟——</h3> <h3>恒山脚下停车场</h3> <h3>远眺悬空寺对面峭壁间“”禅”字——</h3> <h3>如临深渊,巧夺天工——</h3> <h3>悬空寺</h3> <h3>凌空欲飞悬空寺</h3> <h3>北魏栈道——</h3> <h3>云冈石窟入口处——</h3><h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h3> <h3>云冈石窟——</h3> <h3>云冈石窟</h3> <h3><font color="#010101">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洞内露天大佛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是那一时期佛像雕刻的空前杰作~</font></h3> <h3>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h3> <h3>这是保存最完好石窟之一</h3><h3> 穿过洞口,你只会用惊叹二字,坐在正中的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通高17米,经后世包泥彩绘,头部贴金,呈现唐代风格,不允许拍照~窟内岩壁上刻满了大小佛像,也是彩绘为主。美轮美奂。难以言喻——</h3> <h3>这是石窟洞口之建筑——</h3> <h3><br></h3><div>有些画面,是无法用手机捕捉的,尤其是在禁止拍照的前提下~</div> <h3>出游2017年10月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