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昭寺</h3><h3> 始建于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h3> <h3> 西藏的中心不是布达拉宫,而是大昭寺。在藏民心目中,大昭寺不仅是西藏的中心,更是宇宙的中心,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必须绕着大昭寺旋转。这是大昭寺外永不停止的转经人,记得转经一定要顺时针转哦!</h3> <h3> 大昭寺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h3> <h3> 这曾是十三世、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行宫。</h3> <h3> 排队等待进入大昭寺的人群</h3> <h3> 古朴的大昭寺历经千年岁月,香火却长盛不衰,如今更是游人如织,其神、其圣已非一般。</h3> <h3> 藏式转经桶路灯</h3> <h3>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h3><div><br></div> <h3> 大昭寺门前永远是一片信徒们顶礼膜拜的海洋,善男信女们长伏长叩的大礼此起彼伏。</h3> <h3> 每一个藏民都以去朝拜一次为终生愿望,他们辛苦劳作,积累财物,到了朝拜之时,却不惜散尽全部家财。“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前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用身体来丈量与佛的距离。若路途出现不测,同行的人会将他就地掩埋,将他的牙齿敲掉一个并带到大昭寺里的一个专门收集这些人牙齿的石柱中,证明他也来到了大昭寺,了却他虔诚的朝拜心愿。</h3> <h3> 那些信徒都是有备而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全副武装”:手上套着平时穿在脚上的木屐,膝盖上带着护膝,身上穿着围裙,有的还在地上铺着毡毯。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有大昭寺才是最圣洁的拜佛之地,才是洗礼灵魂的圣地。</h3> <h3>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h3> <h3> 欧洲的法国香水,尼泊尔的服饰,我国内地制作的工艺品,几乎可以在八廓街上任意一家商店都能买到。</h3> <h3> 这些商品,色泽艳丽、古朴时尚,其余的多是些藏饰、转经鼓和一些小玩艺。这就是八廓街,一个因宗教而诞生,却因宗教和商业共同存在而繁荣的街道。</h3> <h3> 唐卡(又名唐嘎,唐喀)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h3><h3> 大多数唐卡多为画工制作,只是艺术品,真正的唐卡是由高僧绘制,创作过程非常讲究。绘前要问卜择日、沐浴净身,绘制中每一笔都要密咒念经、祈祷吉祥,画完后再由活佛点睛开光加持。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这种唐卡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画面仍会金碧辉煌、灿烂如新。这样的唐卡便如同一尊佛像,能够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h3> <h3> 唐卡构图严谨,均衡,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绘制过程少则数日、多则数年,极富立体感与质感。</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一组人像作品:</h3> <h3> 曾经</h3> <h3> 小憩</h3> <h3> 虔诚</h3> <h3> 悔悟</h3> <h3> 犀利</h3> <h3> 护卫</h3> <h3> 漠然。。。。。。</h3> <h3> 听说。。。。。。</h3> <h3> 倦</h3> <h3> 世界再大,与我无关,我自有我温暖的港湾!</h3> <h3> 无论上天赐予我什么样的躯壳,我自心中有佛!</h3> <h3> 小小的她在祈求什么?是家人的平安还是一次上学的机会?</h3> <h3> 轮回中,我自独醒</h3> <h3> 言传身教</h3> <h3> 孩子纯净的能融化世界的眼神与母亲警惕的甚至有些敌意的眼神,让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人性。</h3> <h3> 凡尘的诱惑</h3> <h3> 开启设备,准备工作</h3> <h3> 你这么淘气,你妈妈知道吗?</h3> <h3>《不负如来不负卿》</h3><div>作者:仓央嘉措</div><div><br></div><div><br></div><div>住进布达拉宫</div><div>我是雪域最大的王。</div><div>流浪在拉萨街头,</div><div>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div><div>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div><div>自恐多情损梵行,</div><div>入山又怕误倾城.</div><div>世间安得双全法,</div><div>不负如来不负卿.</div><div><br></div><div> 传说五世达赖圆寂后,当时的摄政王担心五世达赖归天的消息传出后,自己的地位不保,将五世达赖死亡的消息封锁了长达十五年之久,直到事情败露,按五世的遗嘱找到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已然在民间长到了十五岁,这就是史上的六世达赖。</div><div>仓央嘉措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他的词句优美,朴实生动,前面提到的《不负如来不负卿》既是他为情人玛吉阿米写的一首情诗。</div><div><br></div><div><br></div> <h3>玛吉阿米</h3><h3> 这个名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h3> <h3> 玛吉阿米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八廓街的东南角,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是个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的地方。</h3> <h3> 室内装潢精致,其中融入了藏族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以及传统的绘画艺术、色彩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h3> <h3> 它所在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玛吉阿米本身浓郁的文化特色和传奇故事,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h3> <h3> 通过一条狭长的楼道,来到三楼,这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奢华,室内有些幽暗,但极具情调和藏族特色。</h3> <h3> 墙上是来自名家的手绘</h3> <h3> 留言条上,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或是向情人的告白。</h3> <h3> 玛吉阿米楼顶的平台是俯瞰八廓街的绝佳地点,八廓东街和八廓南街一览无余。</h3> <h3>《见与不见》</h3><h3>作者:仓央嘉措</h3><h3><br></h3><h3><br></h3><div>你见,或者不见我
</div><div>我就在那里
</div><div>不悲不喜
</div><div>你念,或者不念我
</div><div>情就在那里
</div><div>不来不去
</div><div>你爱,或者不爱我
</div><div>爱就在那里
</div><div>不增不减
</div><div>你跟,或者不跟我
</div><div>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div><div>不舍不弃
</div><div>来我的怀里
</div><div>或者
</div><div>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div><div>默然 相爱
</div><div>寂静 欢喜</div> <h3>《那一世》</h3><div>作者:仓央嘉措</div><div><br></div><div><br></div><div>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div><div>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div><div>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div><div>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div><div>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喜乐平安</div><div><br></div><div><br></div><div>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div><div>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div><div>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div><div>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div><div><br></div>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