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中的意境表现手法

良子诗影

<h3>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h3><div> ------------------转自《百度知道》</div><div><br></div><div>看山是山,看水是水;</div><div>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div><div>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div><div> ----------------意境的三个层次。</div><div><br></div><div>关于“意境”深入而又详尽的陈述,请参考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这里不赘述了。意境这玩意儿应该只有中国才有,王国维先生可算是此概念的集大成者。</div><div><br></div><div>中国文化讲究含蓄,讲究“意在画外”,讲究“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味悠长,似品茶的回甘。有意境就不能太直白,一张图片清晰无比,就像一个被人一览无余的人,自然就无趣了。</div><div><br></div><div>所以要先朦胧一点,你可以前景虚化,也可以通过后景的焦外的光斑,或虚或实,或动或静,或疏或密,或远或近。说白一点,通过疏密有致的构图,前后景虚化和多重曝光等手段,营造一种让人看完作品之后仍感觉有太多东西没有读出来的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一切适可而止,太虚或干扰视觉,毕竟主体(被表达的主体)才是主角,不能本末倒置。</div><div><br></div><div>之前写过一些关于意境理解的文章,此处不用过多理论的表述。下面通过具体图片和方法讲解展示意境的一些小技巧,大多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少也是从国画中借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摄影这门新兴艺术需要借鉴的真有不少呢。</div><div><br></div><div><br></div> <h3>一、关于构图</h3><h3>1.减法:</h3><h3>绘画是加法,由无到有的过程。而摄影是减法,满眼画面,框到取景器的是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减法其实就是意象选择,不是元素越多越好,元素多了,干扰元素多了,主体就不明确了,所以摄影是减法。构图的过程就是去除干扰的过程。干扰多,画面就不够干净,所以能少的尽量少,这是一个基本原则。</h3><div>减法不仅是意象元素的减法,还有色彩的减法,比如下图的江南的粉墙黛瓦,滤除天空的色彩,并通过过曝的手法滤除墙面的干扰因素,做到画面最简,表达了江南建筑特有的线条之美。</div><div><br></div> <h3>比如拍荷花,荷叶的选择就是要做减法,通过前景虚化等手段,过滤掉周边其他荷花和荷叶,所以拍荷花,首先要选择荷叶荷花太多的场景,也不能太密,最好彼此间有间隙,也就是要疏朗的荷叶。这就是减法。</h3><div><br></div> <h3>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多,多,则要有节奏有韵律,比如下图,尽管竹子比较多,竹子之间的排列是有节奏之美的,否则就是乱了。</h3> <h3>2.留白:</h3><h3>中国审美特别注重留白,“疏能走马,密不透风”,能走马,就是说留白之大,大到可以跑马,这种留白很大胆,很夸张。留白是简洁之美,同时留白也是给读者以更广的想象空间。“白”就是空间感。我们说的意境,就是“意犹未尽”之感,如何才能意犹未尽呢?其实就是猜不透看不完,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罢了。</h3><div><br></div> <h3>所谓的意境,要分开看的,‘意’与‘境’,这个‘意’更多的是想象空间,意不断、意不绝,意犹未尽。境是意的载体。所以意是虚的,境是实的,意境就是意与境的结合。留白本身就是造境。</h3><div><br></div><div>但留白要注意构图的均衡,不能因为元素太少,导致画面失衡。</div> <h3>3.均衡:</h3><div>但并不是说画面越简单越“白”则越容易构图,简单的画面对构图要求更高,否则简洁很容易变更简单与无聊。留白更需要构图的均衡。</div><div>均衡不是对称,而是心理的平衡,避免头重脚轻,左右失衡。均衡是呼应,是心理平衡的暗示。</div> <h3>4.二次构图:</h3><div>二次构图的本质还是“减法”。通过裁剪等手段裁剪掉多余的元素,聚焦主题部分。</div> <h3>二、氛围</h3><h3>构图是一幅有意境照片的基础,而氛围是锦上添花。但这锦上添花决定了意境本身,也许一幅照片的意境,构图占据了99%的功劳,氛围只占1%,但没有氛围,这张照片的意境可能为零。</h3><div>氛围可能是前后景虚化后的朦胧感,也可能是焦外的点点斑驳,也也可能是逆光下营造的暧昧的光晕,也可能是低反差带来的虚无感,甚至是折返镜头的甜圈圈带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div> <h3>1.虚化:</h3><div>通常讲虚化分为前景虚化和后景(背景)虚化。这是镜头特有的语言。虚化能表达空间感,国画中通常用笔墨的浓淡来表达远近,其实更接近虚化的是宣纸上的墨晕。</div><div>虚化,一般情况下选择长焦或大光圈镜头,长焦的好处,一是能拍的远,还能产生空间压缩感(这也是氛围营造的手段之一),当然也能虚化前后景</div> <h3>2.后景虚化:</h3><div>背景虚化的目的之一还是做减法,简洁,突出主体,使得画面干净,不干扰视觉,但这个功能还是用于构图。</div><div>虚化另一个目的是层次感和空间感,画面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立体的,增加了想象空间;</div> <h3>另外还可以营造氛围,烘托主体。比如下图,逆光下的背景虚化,给人一种迷醉的感觉。</h3><div><br></div> <h3>折返镜头特殊的构造,使得逆光下产生无数个甜圈圈,甜圈圈使用的得当,会使得画面诗意盎然。</h3><div><br></div> <h3>3.前景虚化:</h3><div>前景这个功能很好用,用的人也不多,是个绝对能营造氛围感的方法。</div><div>前景和后景虚化的特点不同,前景会更梦幻。</div> <h3>前景虚化最容易产生国画中的“晕染”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加含蓄</h3> <h3>折返镜头特殊的前景更能营造大写意的感觉</h3> <h3>折返镜头特殊的前景更能营造大写意的感觉</h3> <h3>大写意</h3> <h3>4.前后景虚化:</h3><h3>前景虚化与后景虚化结合。</h3> <h3>前后虚化效果</h3> <h3>5.低反差:</h3><h3>有个原则,凡是好片,大都是,要么低反差,要么高反差。这两个极端都容易出好片。但是意境的营造,低反差更适合。</h3><div><br></div> <h3>低反差表现风光屡见不鲜,低反差更容易营造朦胧的氛围,让画面的可读性更强</h3> <h3>一般情况下,清晨和傍晚的光线比较柔和,容易形成低反差效果。逆光也容易产生低反差效果。</h3><div><br></div> <h3>低反差</h3> <h3>6.多重曝光:</h3><div>顾名思义,一张照片在一个底片上通过多次曝光完成,这不同于多图层合成的PS效果。多重曝光对于营造氛围,特别是虚无梦幻的氛围,有独到之处。</div> <h3>一般分两次曝光和三次曝光等,曝光次数多了画质会明显下降,不建议超过三次。多重曝光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叠加。</h3> <h3>场景一:相同构图,一次虚焦,一次实焦。</h3><div>实焦的目的是选择主体,其构图原则和前文叙述的一样,不再赘述。虚焦拍摄的目的是营造氛围。</div><div>本图先构图拍第一张,拍荷叶,然后保持构图,虚焦再拍一张。</div><div> </div> <h3>即使是一张实一张虚,虚与实的顺序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h3><div><br></div> <h3>另外,虚的那张是前景虚还是背景虚,效果也是不一样的。</h3> <h3>场景二:不同构图,一次实焦,一次虚焦。</h3><div>这种画面叠加可能会有超预期的效果,特别是使用折返镜头,可以营造极其梦幻的效果。但是此手法对构图要求较高,需要事先想好第二次构图,否则画面会凌乱不堪,需要多次尝试。</div> <h3>场景三:不同构图,两次实焦,一次正常曝光,一次过曝。</h3><div>这种画面叠加和水墨画中,近处浓墨远处淡墨的效果相似,营造空间感。</div> <h3>三次曝光,用的确实不多,一般情况,一次前景虚化,一次实焦,一次背景虚化,目的是朦胧的感觉。一切适可而止,太依赖手段,形式感过于强烈,而忽略本质的东西。</h3> <h3>后期叠加:通过PS将两个图层合并(滤色等),类似于多重曝光。</h3><div><br></div> <h3>后期叠加:一张实焦,一张虚焦。为了营造朦胧的意境</h3> <h3>三、关于折返镜头</h3><h3>折返最初也就是廉价的长焦,但最终被众多摄友喜爱的,却是他设计的附属品---------二线性造成的甜圈圈了。</h3><div><br></div> <h3>大家喜爱折返镜头无外乎是为了那迷人的甜圈圈了。不过甜圈圈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出现。首先焦外的反差要大,最好的场景是逆光,原本斑驳陆离的光斑,因为折返特别的二线性,就变幻成折返镜头下的甜圈圈了。特别是逆光下水面上的波光粼粼,金色的圈圈充满活色生香之感,诱惑至极。</h3><div><br></div> <h3>甜圈圈永远只能是点缀!点缀就是不能喧宾夺主。少量的或有规律的甜圈圈能为画面带来灵气。不能太多、太乱,圈圈的分布要随机,不能太刻意,给人浑天天成之感,并要与主体相呼应,使得画面更均衡更协调。绝对不是一味地堆砌甜圈圈,那样会腻死人的</h3> <h3><br></h3><div><br></div><div>后记:</div><div>所谓的诗意摄影,主要是通过摄影的语言和手段,比如虚实、焦外、多重曝光等手段来营造梦幻般的意境,或通过诗意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寂静、幽深等感情色彩。偶尔也会借助于后期的手段,但绝不是通过浓郁的模仿式的后期手段,即,为了刻意“像”画而进行后期处理。</div><div>实际上本人也只是刚刚尝试,需要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尝试过。当然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尝试仍需对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多涉猎,更深入地去理解诗词、绘画所表达的意境,要求我们多阅读书籍,多观赏美术作品。</div><div>摄影是门综合艺术,个人的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直接决定拍摄作品的水平!可见一斑。</div><div> ~~~~良子写于苏州园区湖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