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霞浦采风散记</h3><h3><br /></h3><h3> 霞浦,一个光凭名字就让人怦然心动的地方:一片霞光普照之地,涓涓细流汇聚入海,这个风景如名字般美丽的地方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近年来,她已成为摄友们心中的滩涂摄影圣地之一,我们也为拍摄霞浦的滩涂风光慕名而来。十月十八日我们一行十七人从上海出发于下午将近两点钟时达到霞浦火车站,出站时霞浦的摄影导游王建耀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王老师告诉我们下午的光线较好先去景点拍照,晚上再到住宿酒店。</h3><h3>我们在霞浦采风的几天里每天追着太阳跑,早行夜归,虽然辛苦,但也领略了霞浦光影迷离的人文景观和海岸风情,日出日落成了我们要找的朋友,对霞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h3><h3> 一、牙城拍飘网</h3><h3>我们从霞浦火车站乘车前往的第一个景点是牙城拍飘网,据说飘网霞浦滩涂摄影的主题之一。所谓的飘网就是渔民们在小河里用竹竿撑起的多片白帆布,所以拍飘网肯定要有风渔网才能飘起来有动感。我们的运气不错到达拍摄地时既有风又有阳光,渔网飘在水面上随风舞动很适合拍摄,艄公也随着我们的到来开始行动,在小河里划着一叶扁舟向飘网的地方划去。拍飘网虽然每个人的表现手法不尽一致,但煞时间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随风起伏的飘网和划动的小船,大家纷纷把精彩瞬间收入相机。不过这里的飘网景点内容太单一,我换了几个地方拍都没有拍出好效果,特别是艄公划的小船总是把背影对着摄影者,我没有拍到他划出飘网的正面照。</h3><h3> 二、东壁日落印象</h3><h3>我们拍过飘网后的第二个景点是去东壁拍日落,导游介绍东壁依山临海,视野开阔,是拍日落的理想景点。我站在大桥上往下看到眼前的沙滩上有弯弯曲曲的水道,还有小溪流从中穿过,冲刷岀一条条复杂多变的纹路,形成了无数优美的线条,这些柔美的沙滩线条在晚霞及日落余辉下呈现出了金灿灿的色调,给多彩的沙滩增添几多情调。当天东壁的日落美丽壮观,金色的晚霞映射在海面上把海水照得金灿灿的,美不胜收..........真让人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不足的是没有拍到渔民捕鱼织网的场景留下些遗憾。</h3> <h3> </h3><h3> 三、北兜的海滩</h3><h3> 北兜拍日出有收获。我们十月十九日早上四点五十出发到达拍摄地时天还未亮,从小道步行不远就看见前面出现了一大片海滩,海滩边已经有不少人架起照相机做好了拍摄日出的准备。在朦胧中东方的朝霞开始出现,几个渔民在海滩上做拉渔网的准备。早上六点多钟一轮红日在朝霞的簇拥下从山垭口露出了笑脸,旭日东升的朝阳一下子把海水染成了金黄色,人们不停的忙着调焦按快门,此时金色的海潮也随着朝阳一浪一浪的往海边赶来,在朝阳的催促下金色的海浪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海浪的拍打声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大家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两个女摄友还迎着朝阳赤脚踏浪嬉戏,忘情于景不亦乐矣!海边上三个拉网的渔民踏着浪花拉着渔网从北到南沿着海岸线慢慢走去,直到沙滩的南端才收起渔网抬着往回走。</h3><h3> 四、登高远望拍S弯道</h3><h3>拍完北兜的日出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第二个景点沙江拍S弯道。我登楼后看到的是一片近海滩涂,海面上非常有序地插满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竹竿,在密密麻麻的竹竿林中间形成了一个S形的弯道,这个弯道成为渔民驾船出海收海带和紫菜的主航道。据渔民介绍:这些竹竿粗细不同,功能也不同。粗的竹竿用于挂海带,细的则只能挂紫菜。这个渔民用挂海带和紫菜的竹竿造出的一个S弯道景还真是有看头,我站在楼上不多时就看到有几只小船驶入S弯道出海,渔民船只通过S弯道时使整个弯道动感十足感觉很不错,居高临下看弯道也不失为一道海上风景,小渔船在S形水道中间穿行的这个画面已成为此地的一大亮点。三沙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由自然柱石支撑的留云洞,洞穴之中建的大雄宝殿,原国民党闽浙监察使孙启英的"片石开生面,名山出一头"和陈立夫的"海东胜地,留云纪胜"等多处摩崖题刻等景点我们都没有去。</h3> <h3> </h3><h3> 五、难拍的小皓日落</h3><h3> 人们都说小皓滩涂日落美,据介绍小皓的海滩是摄影者来到霞浦一定要前往的站点之一。滩涂潮水的涨落、季节的变换、日落月升,小皓每天都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出她的五彩斑斓。我们为拍小皓日落也信心满满,吃完午饭后下午两点钟就出发去小皓拍日落,我们在导游王建耀老师的带领下不到三点钟就到了拍摄地,我发现已有人在急着抢占有利拍摄机位。我没有去占位置而是爬到后山观看风景,想拍点小皓风景照,在山顶转了一圈也没有啥好拍的,待我下山来时看到已经有许多人架起了长枪短炮,只待日落的出现开拍。可惜的是天空云层越来越厚,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得密不透风始终不肯露脸,直等到天色近晚也没有日落出现的迹象,看不到闪烁着银色迷人光芒的海滩,更没有奇迹的发生,数百摄影人在机位上苦苦站立了几个钟头也只得悻悻的收起相机和三脚架陆续撤离现场。我们的导游看见这里不行了又招呼着换另一个地方拍,结果还是没有拍到日落和晚霞,不过这里沙滩上流淌的溪水,蜿蜒曲折的海浪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3><h3> 六、盐田日出留下难忘印象</h3><h3> 盐田湾拍日出又收获。十月二十日早上四点五十出发行车三十多分钟就到达了拍摄地,这个景点一桥架飞南北,东西视野宽阔,网箱养鱼和水上人家是这个景点的一大特色。大家站在桥的东面一字排开,所有的长枪短炮都指向东方。今天早上我们的运气不错,旭日东升的朝霞染红了整个海滩,晨曦下一个渔民在撒网捕鱼,一轮红日瞬间把撒开的渔网照得金黄,并形成了美丽的倒影,我也急忙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精彩的瞬间,刚拍了两三下阳光就躲起来了,拍出来的渔网变成了白色。</h3><h3> 七、南湾滩涂欣赏甲骨文</h3><h3> 拍完盐田日出,我们紧接着又赶快上车奔向第二个景点盐田镇南湾村滩涂,这里的滩涂别具一格,滩涂上铺满了造型各异的线条,这些线条粗犷、硬朗,随着海潮的涌进,若隐若现,出现各种图案,特别像甲骨文。而旁边的各色围网,导游说原来用于养螃蟹,现在只留作拍照用,两者正好相映成景,别有一番情趣。远处的小木船慢悠悠沿着甲骨文线条慢慢划进,一直划到鱼嘴口前,艄公还用桨做了几个拍打海水的动作海面上立即溅起朵朵浪花。随着海潮的上涨渐渐使得甲骨文线条时隐时现、情景如梦如幻。不过这个景点离我们太远,没有长焦难以拍好,我回家看了所拍照片没有几张可以拿得出来,只好留着做回忆。</h3><h3> 我们拍完甲骨文在回去的路上,看见几个挖蛏子的渔民还在站在水里不停地劳作,她们将挖出来的蛏子马上用小船运走这一情景使大家非常兴奋,导游王建耀老师见大家兴趣浓厚便招呼司机临时停车进行拍摄,渔民水里劳动挖蛏子的真实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巧的是中午我们在餐桌上就吃到了热乎乎的炒蛏子,吃着新鲜美味的蛏子我就想起了挖蛏子的渔民来,因为她们人站在水里几个小时不停地干活实属辛苦。</h3> <h3> 霞浦采风散记 </h3><h3> 八、花竹风大景也美</h3><h3>花竹拍日出辛苦,直!二十一日凌晨三点五十出发,我们十六个人分别乘坐四辆出租车,我坐在最后一辆车上,出租车在山间公路上穿行,突然司机告诉目的地到了。到达拍摄地时天未亮,下车后周围一片漆黑分不清东西南北,差点走错路,好在导游王老师在山头上呼叫我们。上山时周围黑得看不清路,正好有人拿出随身带的手电,照亮了脚下的路,提醒着后面的人注意安全别迈进坑里,我借着手电筒的一丝亮光跟着往山坡上爬去,不多时我们就到了拍摄点小山坡上的一块平台,平台临崖设有围杆,紧示人们不能再往前进。天仍是漆黑,黑夜里海风越吹越大,让人不禁打起寒战,大的阵风会把人刮得站立不稳,甚至把架在三脚架上的相机也吹倒了,好在相机没有摔坏。大家站立在风里等了几个小时天空终于渐渐亮起来,眼前的景色也y由模糊变得渐渐清晰,当海面、小岛、山峰一一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惊诧的感叹到:啊,真的太美了!这里的海面、小岛、山峰、朝霞恰如丹青高手的一幅水墨山水长卷,我欣赏着美景、陶醉在美景中,不知不觉朝阳已从地平线上升起,从云层间透出无数道金光,在海面上撒出了一片金色,大家都赶紧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美丽瞬间。</h3><h3> 九、古榕树下拍老农放牛</h3><h3>花竹的美景还在脑中回旋杨家溪美景又在等着我们,在赶往杨家溪的路上导游介绍说杨家溪原名南洋坪,相传因北宋名将杨文广在此平定南蛮,并留杨家将士驻守而得名。杨家溪最负盛名的要数那片奇幻的老榕树,十几棵巨大的古榕树,都有着800多的年轮,最大一株的树干周长12.6米。老榕们躯干爆裂中空,根茎裸露枯瘠,却枝繁叶茂,手足相扣地荫庇着偌大一片林地,厚重沧桑中,更透出一份难以言喻的尊贵与雍容。古榕树下的摄影人群越聚越多,大家呈弧形排成了几排,最前排蹲坐,中间跪着,后排弯腰或站着,再往后则踩在大石头上提高海拔,所有镜头全对着大榕树下,阳光忽然从枝桠间透出了一条条看得见似乎也摸得着的光影线条,这时从雾中隐约现出一个人影,农家大叔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扛锄头,一头水牛紧随其后,还跟着一个挑担的村妇,向古榕树下走来,这景象真如一幅水墨画。摄影者们所有的等候此时全部融入了快门的速度,进入了摄影创作的想象空间。拍摄中发生碰擦的现象时而有之,不过化解也快,人走了一切都又重新开始。这个景点的特点就是老农牵牛来回走几遍,我拍了几个镜头后便抽身来到古榕树的背后,看见一个老妇正在往火堆里加草并用蒲扇扇着,烟顺着风向往林中吹去,营造出太阳在浓雾蒙蒙中的透射光线。再往前走去就是林间弯弯曲曲弯弯用石子镶嵌的小径,这时我却停住了脚步因为怕超时掉队。返回的路上我在想古榕树下老农放牛的故事吸引了各地多少摄影者来此一睹风采、更想拍出精彩,创造古榕树枝桠下的奇迹!老农放牵的故事还在继续.........</h3> <h3> 北岐拍到蛋黄太。 十、半月里感受畲族村文化</h3><h3> 二十一日下午,我们两点钟出发乘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到达一个叫半月里的畲族村落拍人文景观,据介绍这个畲族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民大多数姓雷。走进半月里畲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枝虬叶茂的参天古榕树,古榕树下立着一块《半月里碑记》,碑记里记载了半月里原叫"半路里"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半月里先祖雷志茂根据村部地形犹如半月形,于是改称"半月里"。半月里山环水抱,钟灵毓秀,悠然徒步高处就会看到绕村而过的潺潺龙溪,村里高高的青砖墙建成的清代古宅,蜿蜒如龙的古官道,飞棱重檐的青砖宫庙,或是古老传说,或是历史故事,或是畲族特有的龙凤五福(蝠),随风拂来的这股古老而静谧的气息,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在村里雷氏家族建有宗祠和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陈列的畲族农家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观看八十多岁畲族老太穿针走线、畲族妇女纺纱织布、村姑采药等感受畲族农耕文化氛围。古榕树旁古道尚在,但畲族群众的居所和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好的景点本想多看看但导游只安排了一个小时好多畲族文化没法深入了解。</h3><h3>从畲族村出来去三沙拍滩涂日落,可惜下午的天空云层太厚,根本看不着太阳,在那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天气没有好转的迹象,导游又把我们领到东壁,此时的东壁也是漫天云层,看来也拍不到日落,我和几个女同胞就到海滩去了,帮她们拍了几组亲密海滩、在水里腾飞的照片结束了当天的活动。</h3><h3><br /></h3><h3> 十一、北歧滩涂拍到蛋黄太</h3><h3> 十月二十二日是我们霞浦采风的最后一天,导游安排早上分两批到北岐拍日出。最早三点钟起床三点五十出发,我是第二批四点五十去的,从住地到北歧的路并不远,只见汽车在巷子里穿行不多时就到了拍摄地。下车后我们直奔山腰,当时山腰的拍摄台边已站满密密麻麻的黑影人声鼎沸,仔细看全是架好的长枪短炮。我们找到先去的摄友想插逢挤进去支三脚架已不可能,我只得赶紧另找地点架装备,两三百人的拍摄大军把整个山腰都排满了很难插队,好不容易找到可以插队的缝隙,我给对方商量的结果是不支三脚架。我靠着栏杆站在那里等待光线的渐渐透出来,我打亮着面前这片宽阔的滩涂,往远看大海、远山、岛屿浑然一体。近处的滩涂上有几个渔民撑网捕鱼摆POSE,给摄影平添了几分情绪。在等候中看见滩涂上水面开始亮闪闪的,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不同的是从相机中看到了太阳上方一圈是黄的很像鸡蛋的蛋黄,我当时查看拍摄的太阳上方一圈是黄的时我怀疑我的相机是否出了问题,后来请教了卢老师、刘老师,他们说这叫蛋黄太,再看看照片真的很像蛋黄,让我对太阳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在山湾处看到了靠山湾的海滩与众不同正不知如何欣赏,恰巧旁边有个人说这叫豹纹状纹理,仔细看上去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虎皮滩上几个渔民举着网在游动,使得这片滩涂更具动态感和韵律美。此刻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拍摄,取景框里都无法抗拒这些由光影变幻组合而成的五彩滩涂的诱惑力,这可能就是北岐滩涂吸引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摄影者为之折腰的魅力所在。</h3><h3><br /></h3><h3> 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h3> <h3><b>花 絮</b></h3> <h3>拍摄编图 蒋天林</h3><h3>文字编辑 谢元亨</h3><h3>后期制作 蒋天林、李风华</h3><h3>花絮拍摄 众摄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