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西藏(一)

茜茜

<h3>  没有事前周密的计划,没有更多的酝酿跟筹备, 甚至连去西藏的贴子也是出发前头一天才仔细地看一遍,一切缘于心中的一个梦想:此生必定要去一次西藏,去看看那里纯净湛蓝的天空、雄奇壮美的神山圣湖、淳朴而彪悍的民俗民风、神秘而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曼妙生花的异域风情,去看看那个令人无限向往的仙山圣地,去看看那个令人朝思暮想的雪域高原。。。。。。于是,没给自己太多犹豫的机会便跟随着佳木斯东极户外,开始了这次说走就走的旅程。</h3><h3> </h3> <h3>  出发!向着心中的梦想!</h3> <h3>  从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到北京坐火车要24小时,从北京再到拉萨需要40个小时,旅途的劳累自不必说,但沿途的美景却一直令我兴奋不已。窗外起伏连绵的山峦,山顶不绝的白色云雾,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从远古走来的西藏。西藏,我来了!</h3> <h3>  远远望去,湛蓝的天空忽地低了,大朵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及。如黛的山峦也近了,近的可以看见山间的纹路和植被。那种置身原始大自然的真实感,让人的心一下宁静下来,一切的喧嚣都远去无踪,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整个身体在这清洌纯净的空气里,飘忽而轻,轻得想要飞起来。</h3> <h3>  宁夏的丹霞地貌,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赤壁丹崖”的独特风景。</h3> <h3>  山体呈暗红色,如同一团团火焰</h3> <h3>  印象中的黄河,应该是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样子,可我见到的这段黄河却异常安静</h3> <h3>  .列车载着我们,经过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九个省自治区,风景自然各具特色。</h3> <h3> 这是青藏铁路沿途的风景,由于大部分景区都是在夜间经过的,所以错过了很多美景,好在我们远远地看到了青海湖</h3> <h3>  青海湖远景</h3> <h3>  错过了美景,高反可没有错过,随着西藏的临近,在经过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时,伙伴们陆续出现了高原反映:头疼、耳鸣、心跳加快等症状。这是压力过大造成的食物、化妆品的包装袋膨胀,以及胀裂的眉笔。</h3> <h3><font color="#010101">  雪山,雪山,我们终于看到雪山了。随着雪山轮廓的逐渐清晰,一个神圣、壮美、阳刚、立体的雪山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眼望去,雪山连绵起伏,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悬挂在天边,而云就依偎在山边,时而浓重、时而清浅,使雪山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font></h3> <h3>  我们终于到拉萨了!拉萨市海拨3600多米,素有“日光城”之称,我们抵达时正是中午时分,刺眼的阳光直直地照在头顶上,射到手臂里,甚至每一个角落都一照无遗,让人无处可避。 </h3><h3> .同伴的头开始疼起来,这是高原反应的表现。我还好,只是觉得行动突然迟缓了,心跳加速,每迈出一步都很费劲,走在平整的路面上,却有登山之感。头有些晕,身体轻飘飘的,有点像晕车的感觉,心中窃喜,不过如此,我完全可以应付,可惜我高兴的太早了。。。。。。</h3> <h3>  布达拉宫,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拉萨乃至西藏最重要的象征。它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而后经1300余年的不断修建,才得以有今日这般雄伟面貌。</h3><h3>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h3> <h3>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悄然升起时,布达拉宫被镀上了一层金色,让人感受到令人窒息的震撼的美!</h3> <h3>  晨光中舞动的精灵!</h3> <h3>  布达拉宫共有房间2600多间,中间的黄色区域却更具神秘感,据说这里藏有各种珍奇异宝,有人曾用各种现代化仪器做过探测,可这里竟然没有信号,着实令人费解!</h3> <h3>  偶遇几个小天使</h3> <h3>  和平的守卫者!这姿态,好像正在等待为它颁发奖章!</h3> <h3>  布达拉宫外面磕等身长头的人群</h3> <h3>  虔诚的朝圣者</h3> <h3>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个梦想,当我真正踏上这块土地,站在它的面前的时候不免有些恍惚,这一切都是真的吗?眼前的建筑是如此的宏伟、神圣、庄严、神秘!</h3> <h3>  布宫主要是由白宫和红宫组成。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多出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彩色壁画,辉煌金碧。整个建筑群占地10余万平方米,房屋数千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体现了西藏建筑工匠高超技艺。布达拉宫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h3> <h3>  为了保护文物,减轻建筑的压力,布达拉宫实行游客限时限量制度,每名导游只能带七名游客进入参观,这是在门外等待的游客们的长长的队伍</h3> <h3>  无字碑,据说是为纪念红宫落成而立,1693年修建红宫时所剩的最后一块石料修建,地上七米,地下三米。</h3> <h3>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h3> <h3>  布达拉宫墙体粉刷包括红、黄、白和黑四个不同颜色。红色代表权威;黄色代表繁荣昌盛;白色代表和平;黑色就是辟邪,代表一种威严。民众在每年的“降神节”(藏历九月二十二日)之前,要粉刷布达拉宫、大昭寺的墙体,粉刷布达拉宫和寺庙的涂料中会添加牛奶、白糖、冰糖、蜂蜜、红糖等。这样会增加涂料的粘性,待来年雨季到来时,不容易被冲掉。同时要添加藏红花,这可以去除异味。三百多年来,布宫粉刷一直沿袭传统粉刷颜料的方式,此法有效保证了墙体颜色的透亮和持久度,对布达拉宫墙体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h3> <h3>  登高远眺,与布达拉宫的红山咫尺相对的,便是药王山,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h3><h3>那高塔被称为布达拉宫的守护神,比布宫稍高一些,是为了吸雷而建。最早的藏医学院就在此处。</h3> <h3>  布达拉宫用的建筑材料非常独特,如同用毛绒织就的赭红色的东西叫怪柳枝,学名白玛草,是一种墙体建筑材料,秋来晒乾,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於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颜色,不仅有著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可以防雷击,并能使建筑物顶层的墙更薄,从而减轻墙体的分量,由于制造的工序复杂、成本高、利用率低,因此成了旧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h3> <h3>  在这古老的红门里面,除了油然而生的虔诚外,还有一个感觉令人震撼,那就是“金碧辉煌”。那纯金煅造的释加牟尼佛像,众佛像佩带的价值连城的天珠、蜜蜡、绿松石、翡翠、玛瑙、猫眼、钻石等珠宝,那到处堆放的钱币美元,简直耀花了游人们的双眼。遗憾的是室内不许拍照,我无法向朋友们展示它有多么辉煌,只能靠各位的想象或以后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了!</h3> <h3> 布宫的报时鼓</h3> <h3>  华灯初上,夜色下的布达拉宫是那样的深邃、迷离、神秘莫测!</h3> <h3>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