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南山》<br> 靖文玲<br><br> 自从邂逅了南山,便时常魂牵梦萦,终于在这样一个清朗朗的早晨,再一次走进南山。一进入竹林景区,便被苍翠葱茏的绿意所包围了。竹林中,循鹅卵小径拾级而上,两侧修篁夹道,尽情地展现着自然的生命原色。一边猜着路牌上给出的谜题,一边爬山观景,倒也不觉太累。停下自己的脚步,满耳的空寥溪流,这溪流声,恰似一种禅定,一种心灵的溪流。心灵的溪流多半缘于一种情愫,一种牵念,才不知疲倦地流向远方。人到了这样的地方,自然免去了做作和玄虚,甚至想纵情地嚎上几嗓,人在功名利禄中容易迷失自我,回归自然更是弥足珍贵。<br> </h3> <h3><br> 忽而听到有低沉的谈话声,还以为是人呢,原来是黑天鹅,她们正在池水中聊着天。人说天鹅不是善鸟,容不下身边的大雁与野鸭,时常要咬死它们,我一直都不愿相信,不过,即使是真的又何妨呢,在我们诗意盎然的想象中,天鹅是姑娘的化身,是美的主人。两只已游至岸边漫步,其她的正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一副安闲自在、从容不迫的样子,让我好生羡慕。<br> </h3> <h3><br> 不经意间已走进招隐景区,由一片葱绿进入了另一片葱绿,一个非常适合读书的地方,一切都像日升月沉般平静。两泓古泉,依然清澈,显得幽静而又清凉,让这半山腰的草庐始终保持冰凉,仿佛生命内部婉约的旋律,却也很难让豪放者发出“逝者如斯”的慨叹。</h3> <h3><br> 这里数不清的亭台楼阁,造型各异,由山道一一串联,行走于阴翳寂静的山道,如走进了原始和历史之中。深秋的南山却是初秋的味道,蝉鸣、鸟鸣声声,却不见其踪影。人工之意趣与天然之风流相得益彰,与古老山体倒也十分匹配。<br> </h3> <h3><br> 沿着宽大坚硬而又清凉陡峭的石阶逶迤而上,石桌石凳、石亭石刻都无声地展露着自己的风姿,任你观瞻。爬爬停停、停停看看,虽出了一身汗,心情却是轻松愉快,我似乎听到不少沧桑的碎片泠然作响,历史的碎片、记忆的碎片、线装书里的碎片。南山的文化韵味,同样由这山道的幽雅所产生,并在幽雅中积淀。<br> </h3> <h3><br> 山中鲜有落叶,看着石阶上零星的叶片,才真真实实觉着了秋的存在,不自觉地想到生命的过往,或许戴颙、萧统、刘勰就在这山道上聚散行吟过。正由于这一路寂寞、满目萧瑟的山道中有过他们的存在,引得骆宾王、王昌龄、刘禹锡等众多读书人接踵而至,留于弯弯山道中的文字、音乐,也使得这里的山水变得灵动而文秀,雅致而鲜活。“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此情此景,还有什么诗句更能写尽心头的万千思绪呢?<br> </h3> <h3><br> 湖边的茶座小憩,看看湖景,河水绿得醉人,诱得我不禁想跳入湖中游龙戏凤,但看锦鲤,悠游自在,荡起一圈圈水纹,倒影被片片揉碎又细细缝合。这里的风光,既有天生丽质的神韵,又有后天改造的巧夺天工,似一幅淡逸的水墨丹青,江南园林的微缩景观,看了忍不住幽幽怀古,甚至灵感突现,愿像古代名士一样隐藏于此,求一世安宁,喝茶、听雨、写字、会客,轻吟寂寞,淡写流年。<br> </h3> <h3><br> 夕阳把南山映红了,胭脂红?玫瑰红?曙红?实在说不清楚,这种怀旧的暖红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在这样的落日镕金时刻,遥想着古代的落日,是否也是这般猩红?一颗浑圆的火球,通体透亮,满湖金闪闪的,几茎松萝在风中摇曳。我似乎看到文青们相约于读书台的庭院,斜倚于藤椅之上,一阙闲词,一曲古琴,一樽薄酒;也似乎看到宗泽、陆游、王文治、杨一清、茅以升、赵声……一个个乡党闲俊,正踏着烟波向我走来;也仿佛听见了先贤们品茗闲谈时睿智的话语和开朗的笑声。<br> </h3> <h3><br> 低头,茶盏里正微微地泛着绿意,盈杯而不溢,不知哪来萨克斯的悠扬音符正随着轻风一阵阵送入耳鼓,似晨钟暮鼓空灵的清音。真是一种超脱与释然,是人生看得见的梦幻,如露入心,似醍醐灌顶,带给世人一世的清凉自在……</h3>